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袁州谯楼

增加 9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袁州谯楼 ''' 位于中国 [[ 江西省 ]][[ 宜春市 ]] 袁州区鼓楼路的中段,即现宜春鼓楼。1984年被列为宜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以“袁州古天文台遗址”之名被列为 [[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被列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
袁州谯楼于 [[ 南唐 ]] 保大二年(944年)由刺史刘仁瞻建造,属袁州府署的一部分。 [[ 南宋 ]] 嘉定十二年(1219年),知州滕强恕修缮谯楼时添置了夜天池、日天池、影表、定南针、添水更筹等设施,使谯楼成为集测时、守时、授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 [[ 天文台 ]] 。明 [[ 嘉靖 ]] 二十二年(1543年)至清 [[ 康熙 ]] 六年(1667年),谯楼经数次修缮,直到乾隆年间仍发挥了授时的作用。清末由于西方钟表的逐渐普及,谯楼失去了作用并日渐衰败。1983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予以维修。1994年被江西省科委邀请 [[ 专家 ]] 鉴定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时间天文台遗址。2004年宜春市对鼓楼进行大修。
==形制==
袁州谯楼楼台占地面积约780平方米,台高5.5米,台南北南侧向东方各延伸出一平台,均长19米,宽7.4米,突出主台9米。台上为抬梁式木构架建筑,重檐 [[ 歇山顶 ]] 。楼宽23.3米,长11.8米,高12.8米。整体 [[ 建筑 ]] 坐西朝东。
==建筑特点==
 袁州谯楼由主台、南观天台、谯楼北观天台及主台上的谯楼组成。 [[ 台基 ]] 占地780平方米,主台高6.05米。台上建有谯楼,通面阔27.3米,通进深11.8米,高10.8米,坐西向东,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紧靠主台的南北两侧,各有一观天台,观天台长19米,宽7.6米,主台和南北观天台呈 “π” 字形布局。
==文物遗存==
袁州谯楼城台下辟石劵拱门,东西劵拱分别嵌有“鼓楼”、“余辉”石额。现存谯楼最底部的墙基部分为 [[ 南宋 ]] 时期砌筑,并有“皇宋淳祐”十一年铭文砖。台基为明、清两代砌筑,有明“洪武十年”和清“道光十六年”、“同治二年”铭文砖,木结构为主体的谯楼木梁上题字为“大清 [[ 光绪 ]] 十四年”。
袁州谯楼南北两个观天台上陈列着 [[ 地动仪 ]] [[ 日晷 ]] [[ 黄道经纬仪 ]] [[ 天文观测 ]][[ 仪器 ]] ,楼内有 [[ 铜壶滴漏 ]] [[ 古钟 ]] [[ 大鼓 ]] 等测时、报时设施。
112,0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