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爱北京天安门

增加 7,28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我爱北京天安门</big> ''' |- | File:20171231125233 3220d9d052…”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我爱北京天安门</big> '''

|-

| [[File:20171231125233 3220d9d05299ee4835fc23db6f2da05f 1.jpg|缩略图|右|200px|[http://06.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71231/20171231125233_3220d9d05299ee4835fc23db6f2da05f_1.jpeg 原图链接][https://mil.eastday.com/a/171231125233932.html 来自澎湃新闻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我爱北京天安门

填词:[[金果临]]

谱曲:[[金月苓]]

音乐风格:文艺歌曲,儿童歌曲

歌曲语言:汉语
|}

《我爱北京天安门》(I Love Beijing Tiananmen)是一首颂赞毛主席的歌曲。<ref>[https://mil.eastday.com/a/171231125233932.html 回顾天安门升旗历史:曾由北京供电局工人执行,就去按下按钮]澎湃新闻网2017-12-31</ref>

创作于1970年,于1971年正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

因为歌曲旋律清新、节奏活泼,只有9度音域,演唱的适应面广,富于儿童特点,不同于当时占据乐坛的"语录歌"、"忠字歌"千篇一律的进行曲、战歌那样的高亢、声嘶力竭,<ref>[https://www.360kuai.com/pc/9cabde13b188ccd88?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e39369d1 研学第四天:我爱北京天安门]快咨讯,2020-07-23</ref>

在当时迅速脱颖而出,并成为了70年代文革后期的儿童和青年人传唱的经典红歌。

=词曲作者=
歌词作者是1970年小学5年级13岁学生金果临,曲作者是上海第六玻璃厂年仅19岁的徒工金月苓。<ref>[http://ent.sina.com.cn/v/m/2009-04-03/19282455417.shtml 金果临先生畅聊系列剧《我爱北京天安门》]新浪网,2009-04-09</ref>

=歌词=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伟大领袖毛主席

指引我们向前进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伟大领袖毛主席

指引我们向前进

=创作背景=
1970年9月这首歌发表在上海出版的《红小兵歌曲》上,1971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72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北京"五一"游园会专题文艺节目把《我爱北京天安门》搬上银幕,随后录制了唱片,1972年,被编入国务院文艺组主编的《战地新歌》第一辑。歌曲越唱越红,被编成各种版本的儿童舞蹈。后来被改编成各种样式、体裁的乐曲(如手风琴、木琴独奏曲等)。1981年被辑入广东花城出版社《抒情歌曲集》。

这首儿歌经反复使用、加工而成为歌诵性抒情歌曲中的标志性作品,进入了代表那个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的行列。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前,美国艺术团在北京演出的第一个合唱节目,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金月苓文革后(1977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与谭盾、陈佐湟等日后成为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的学生同学,毕业后任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公司音乐编辑。据1999年的报道,金月苓已创作有各类抒情歌曲二、三百首,其中一些作品获得全国音乐比赛的各种奖项。

2000年,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将这首歌改编成了现代钢琴曲,歌曲节奏欢快、明朗,使得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的这首不朽之歌,同时也使他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创作简介=
[[File:1e914ca4d7385f4 size69 w400 h281.jpg|缩略图|左|300px|[http://p3.ifengimg.com/a/2017_21/1e914ca4d7385f4_size69_w400_h281.jpg 原图链接][http://culture.ifeng.com/3/detail_2012_03/15/13214226_0.shtml 金月苓来自凤凰网的图片]]]
中国的孩子,大多从刚开始懂事时,就学会了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尽管他们可能都要等到很多很多年之后才真正有机会到天安门前看上一看。<ref>[http://culture.ifeng.com/3/detail_2012_03/15/13214226_0.shtml 《我爱北京天安门》词曲作者:写歌曲时没到过北京]凤凰网,2015-04-30</ref>

拥有这种经历的人甚至包括这首歌的两位原作者。词作者金果临首次参观天安门的时间是1982年,他26岁,而曲作者金月苓则是在1972年,21岁,而这首歌的最初创作时间是1969年。

而40年来,很少有人记住这两位作者,更少人知道,他们二之间的关系很传奇也很特殊:他们各自的母亲是一对亲姐妹,而他们的父亲又是一对亲兄弟,因此他们之间既是堂姐弟关系,又是表姐弟关系,称得上是"亲上加亲"。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诗词创作于1969年11月29日。那一年金果临13岁,是上海市常德路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

《我爱北京天安门》是他生平创作的第13首作品。

而金月苓则是在1970年出版的第三期《红小兵》上读到这首诗词后完成谱曲的,那一年她19岁,是上海第六玻璃厂的一名普通女工。

"我爱北京天安门",最初来源于当时英语课本中的两句内容:"I love Peking. I love Tiananmen.(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

金果临说,"我爱"这个句式在英语中是最最简单的,他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天安门的热爱。而此时的他,只是经常在墙报上画过天安门,并没有见过真正的天安门,

而姐姐金月苓也不曾到过天安门,她对天安门的形象把握,来自电影院里放映的新闻纪录片中,国家领袖接见人民群众的场景。

更神奇的是,姐弟两人少年时就分开了,创作这首歌时,姐弟两人甚至没有任何彼此的交流。

197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

仅仅一个星期之后,当年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北京"五一"游园会》专题节目中,突然出现了孩子们伴随着这首歌曲欢快起舞的场面。这首歌也开始在全国唱开。

《我爱北京天安门》的脍炙人口,几乎成了接下来几代中国人热爱祖国的启蒙教育,但它却并没有给两位作者的命运带来任何戏剧性的转折。

事实上,在《人民日报》刊登此歌曲后的几年,金月苓和金果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1977年底,姐姐金月苓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编辑。

而弟弟金果临则先是进农场工作5年,然后顶替父母回到工厂一干就是20多年,后来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他又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工作。

一度,连金月苓自己的女儿都不知道母亲曾经创作了这样一首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歌曲。

但这些对两姐弟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这首歌和歌里面的情感能一直传唱下去,就如金果童年时创作这首歌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是社会最最微小的一个细胞,我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我对祖国最单纯的感情。

=电影插曲=
在大陆的著名现代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当中,"我爱北京天安门"作为背景音乐出现,不自觉受骗的彩票迷三宝拿着假中奖的可乐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片段。

因为本片的喜剧风格和文革化意识形态歌曲的强烈冲突,形成非常好的戏剧效果。
5,7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