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黑井镇

增加 15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黑井镇 ''' 位于 [[ 云南省 ]] 楚雄州 [[ 禄丰县 ]] 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 [[ 明200 明]]200 公里,距楚雄75公里, [[ 成昆铁路 ]] 、龙川江纵穿全境。黑井镇经济以旅游业为主。镇内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 [[ 宗教 ]] 、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黑井镇为国家3A旅游景区。
==黑井==
黑井镇位于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州 ]] 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 [[ 少数民族 ]] 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 [[ 文物 ]] 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黑井镇具备了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概况==
黑井镇位于禄丰县西北部,距县城98公里,距 [[ 楚雄 市76 市]]76 公里。地处龙川江两侧。龙川江自南而北纵贯全境,形成千峰耸峙,一水中流的地形。成昆铁路穿境而过,有两个铁路站点。广通黑井公路 与320 与[[320 国道 ]] 相连,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石龙后山、七局一带战国墓葬遗址中发掘的大量青铜剑、矛、戈等兵器考证和据史书记载,早在 [[ 战国 ]] 时代,黑井就以其“鹾卤之利”而成为人们争夺、攻守的重要地区。 [[ 汉代 ]] 曾在今安宁和姚安两地设过“盐官”到黑井办盐。唐代黑井属姚州盐督府,有“盐泉”之称,奉有“产盐洁白味美览赕城”之美誉。元代属威楚路定远县辖,明代隶属楚雄府定远县,清亦同,均称之为“黑盐井”,文人遐迩称烟溪,元、明、清三代均设专管盐务的“提举司”行政机构。
黑井盐业的开采、运销始于汉,兴于唐宋,盛于 [[ 明清 ]] 。从明代起就是吸引商贾马邦的古城。当时,黑井盐的纳税额一直占云南省税收的一半以上。“富可敌省,课甲两迤”。民国以后,随着省内外盐业的发展,黑井盐的地位受到挑战,日渐衰落,成了“失落的盐都”。但是,它的历史价值都日益显现出来。遗存的 [[ 古建筑 ]] 遍布全镇,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是驰名省内外的“千年盐都古镇”、“明清活化石”。黑井镇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元、明、清石塔5座,现存3座;碑刻现存32块;石牌坊5座,现存2座;寺庙原有56座,现存11座。
黑井镇有两条平行于龙川江的小街;两条街由横跨江面的五孔桥——五马桥隔开。一街在江左,二街在江右。远远能看到连接峡谷隧道的 [[ 成昆线铁路 金沙江 大桥 ]]
2005年11月13日,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公布第二批命名的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全国共3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24个。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榜上有名,这是云南省惟一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古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是对一个区域历史久远度、文化价值、名人影响度、历史建筑规模、历史性风貌完整性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定。由建设部组织的有关 [[ 专家 ]] 组,在依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的基础上,一致认定黑井镇达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 [[ 标准 ]]
黑井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千年盐都喜添金字招牌,这是禄丰县继2004年 [[ 恐龙化石 ]] 产地被国土资源部评为 [[ 国家地质公园 ]] 、黑井古镇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之后获得的第三张国家级文化旅游名片。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