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海防博物馆

增加 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简介==
[[ 香港海防博物馆 ]] 位于 [[ 港岛筲箕湾 ]] ,全馆面积约34,200平方米,是由具百年历史的旧 [[ 鲤鱼门炮台 ]] 修建而成。鲤鱼门地区控制 [[ 维多利亚港 ]] 东面入口,位居要冲。英军早于1844年便在水道南岸的西湾地区修筑兵营,但由于疫症流行,不少驻兵病死,该兵营遂被弃置。在其后的四十年间,军部虽多次计划在鲤鱼门兴建炮台,但迟迟未有落实。及至1885年,为防御 [[ 法国 ]] [[ 俄罗斯 ]] 的威胁,英军乃决定在鲤鱼门水道南面的岬角修筑鲤鱼门炮台。堡垒是整个防卫体系的核心,由英国皇家工程兵设计和建造。他们首先从鲤鱼门岬角的最高点移走面积达七千平方米的泥土,然后建造十八间地下室,辟作士兵营房、弹药库、炮弹装配室及煤仓等,最后再填回泥土,将堡垒完全隐闭起来。所有工程在1887年完成  堡垒中央建有露天广场,供士兵集散之用。堡垒内配备两门六英寸后装隐没式大炮,四周并建有壕沟。英军另于堡垒附近修筑多座炮台,包括反向炮台、中央炮台、西炮台台及渡口炮台,依山势由东至西分布于岬角上
堡垒中央建有露天广场,供士兵集散之用。堡垒内配备两门六英寸后装「隐没式」大炮,四周并建有壕沟。英军另于堡垒附近修筑多座炮台,包括反向炮台、中央炮台、西炮台台及渡口炮台,依山势由东至西分布于岬角上。
1941年12月8日,日军入侵香港。在占领新界及九龙后,英军即加强鲤鱼门的防卫,防止日军从对岸的魔鬼山渡海登陆。守军虽曾多次击退日军的偷袭,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炮台最后于12月19日被攻陷。战后,炮台已失去防卫作用,但仍被英军用作训练基地,至1987年始全部撤走。
 
前市政局鉴于鲤鱼门炮台的历史价值及建筑特色,于一九九三年决定将之修复,并改建成一所以香港海防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整项计划耗资约三亿港元,由建筑署设计及兴建,其建筑设计曾于2000年荣获香港建筑师学会周年大奖 — 银奖,与及绿化都市显才华银奖绿化效果。香港海防博物馆于2000年7月25日正式开放予市民参观,为
鲤鱼门炮台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19,0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