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檜

移除 2,8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绍兴25年(1155)二月,因沈长卿过去和李光讥讽和议,又和芮烨共赋《牡丹诗》,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之句,被邻人告发,沈长卿被编置化州,芮烨被编置武冈军。静江有一驿站叫秦城,知府吕愿中率宾客、僚属共赋《秦城王气诗》向秦桧献媚,不赋者只刘芮、李燮、罗博文三人,吕愿中因此被召用。又有张扶请秦桧乘金根车,又有请求设置益国府官署和赐给秦桧九锡的,秦桧听到这些很泰然。十月,再次禁止专门之学,把太庙的灵芝画成华旗,凡各地所奏的瑞木、嘉禾、瑞瓜、双莲都画出来。
=== 離世過程 病死在丞相官位上 ===[[File:Youtiaostory hangzhou statue1秦檜夫妻跪像.jpg|thumb|360px|upright|秦檜夫婦跪像。]]赵令衿看 <br> [https://www.xuehua.us/2018/07/17/ 秦桧 的《家庙记》,顺口说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被汪召锡告发。御史徐喜又论奏赵鼎之子赵汾 后人 赵令衿送行并赠以礼物,一定有奸谋,诏送大理寺,把赵令衿关押 什么没 南外宗正司。秦桧在一德格天阁写着赵鼎、李光、胡铨 宋灭亡后 姓名,就想杀了他们。赵鼎已死, 元明清把 秦桧 感到遗憾,于是就想杀赵汾。秦桧特別恨张浚 跪像/zh-tw/ 原圖鏈接] ]]紹興25年 ,因 此赵令衿一案,张 為聽到高 元被罢,都波 奪去秦檜 到张浚。张浚在永州, 其兒子 桧又派他 官職後才一口氣堵 党张炳知潭州,同郡丞汪召锡一起监视他。这时,又让赵汾自诬与张浚、胡寅谋划叛乱,当时受牵连的贤士有五十三人。案成后,秦桧病重不能写字
紹興25年,秦檜病重,躺在府中商量著丞相繼位的事情。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加緊策劃讓其子秦熺繼丞相位。秦熺憑藉秦檜的權勢,先成為科舉榜眼,接著一路高升,6年之間就官至樞密院事,地位僅次於秦檜。 十月二十一日,高宗 親臨 邸看望他的 病, 秦桧无一语,只流涕而已。 病榻旁的 秦熺 问谁可 迫不及待地問:「由誰 代任宰相 之職?」 高宗 冷冷地答道 “这 「這件 不是 不该参与 應該問的!」這等於明確拒絕了秦熺繼承相位的要求 ”高宗命兵部侍郎、权直学士院沈虚中草拟   父子的 退休制书。秦熺还派他的儿子秦埙同右司员外郎林一飞、宗正寺丞郑柟晚上去见殿中侍御史徐喜、右正言张扶策划奏请自己为相。 如意算盤落了空,十月 二十二日, 加封 桧为[[建康郡|建康]][[郡王]], 檜、其子 秦熺 进为少师,勒令致仕, 、其孫 埙、 塤和 秦堪 并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被一起免官 当晚, 桧去世 檜聽到消息當夜一命嗚呼 ,年六十六。 三十日 秦檜病死後 ,应秦桧妻韩魏国夫人王氏乞改赐一道号,诏特封'''冲真先生'''<ref>《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ref>。 十一月六日,应秦熺所请,高宗手书“决策元功 精忠全德”为秦桧神道碑额以赐。十一日, 被封'''申王''', 令太常寺定谥,太常寺博士曹冠撰谥议曰:“故太师赠申王 諡號忠獻。其子 桧,光辅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光天地,勋业冠古今,虽备道全美 熺力圖繼承相位 ,不 可主一善名一功,而崇报之典,严于定谥,尤当先其报国之大节,传道之显效焉 過被皇帝拒絕 谨按谥法,虑国忘 曰忠,文贤有成曰献,宜赐谥曰『'''忠献'''』”從此失勢。<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今日頭條| title = 歷史上奸臣秦檜是怎麼死的 病死在丞相官位上 | url =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8e9jyqq.html | author = 趣歷史 | date = 2017-07-05 | accessdate = 2018-12-15}}</ref><ref>《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ref><ref name="multiple">《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ref>  十一月 二十日,高宗亲临秦府祭奠,面谕王氏,保全其家之意<ref name="multiple" />。但实际上秦桧死后,高宗却如释重负,并对[[杨存中]]说:“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ref>《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秦)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其畏之如此。</ref>”虽然秦桧死,秦熺废,但他的余党仍继承他的主张,力主和议,以此窃据相位者还有数人,至[[宋孝宗|孝宗]]时才荡涤无余。
[[宋寧宗|寧宗]][[开禧]]二年(1206)四月,权礼部侍郎李壁上奏:「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宜亟贬桧以示天下」,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制词曰:「兵于五材,谁能去之!首驰边疆之备;臣无二心,天之道也,忍忘君父之仇? 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ref>《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ref>;[[嘉定 (年號)|嘉定]]元年(1208)三月,知枢密院事[[史弥远]]奏请恢复秦桧王爵、谥号<ref>脱脱:《宋史》,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0323-9</ref>。[[宋理宗|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二月,[[太常寺]]定谥「'''谬狠'''」<ref>《宋史》卷四十四</ref><ref>《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ref>。
另一個线索是高宗生母[[韋賢妃 (宋朝)|韋氏]],在签订《绍兴和议》之後3個月即被釋放。按照当时信息的传递方式,岳飞于绍兴11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杀,南宋使节于绍兴12年(1142年)正月带着正式照函从岳飞被杀的临安府去金国囚禁宋钦宗和韋氏的[[五国城]](今[[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五国城村)接人,光是单向行程就要數月。韋氏四月丁卯即啟程回宋<ref>《宋史·高宗本纪》记,绍兴12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皇太后偕梓宫(徽宗灵柩) 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韋氏回到临安已经是八月。</ref>,八月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到八月,除了用時在行程腳力上,金國非常配合趙構和秦檜,沒有拖延。而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后,趙構也於次年退位为[[太上皇]],[[宋孝宗]]上台後立刻为岳飞平反,高宗竟未表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岳飞的命运,可以说是因為趙構和秦檜一心要達成的《绍兴和议》的产生而毁灭,又因为《绍兴和议》的毁灭而昭雪。宋史專家虞雲國認為宋高宗與秦檜君臣是各懷鬼胎、互相利用的,高宗的重點是削兵權,而秦檜的重點是與金人和議,並引[[王夫之]]的評論說:“高宗之为计也,以解兵权而急于和;而桧之为计也,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ref>[[王夫之]]:《[[宋論]]》卷十</ref>
=== 秦桧之《遗表》 ===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〇:
 
秦桧《遗表》曰:『死生夜旦之常,难逃大数命义。臣子之戒,敢竭愚衷。属馀息之将辞。恋清时而何及?伏念臣早缘末学,奋自书生。当见危致命之秋,守策名委质之分。画疆之遣,元枢飞掩。报之符存赵之陈,具寮奉惩断之指。仓皇皇奔走从君,衣冠不变於中华,觐会自依於常度。虽历九死其未悔,犹冀一言而可兴。草徽庙之二策,身居营窟,心在周行。洎浮海以言旋,举同朝而趣异。下石而挤者纷至,奉身而退者累年。荷上圣之深知,排群疑而复用。延登右揆,峻陟维垣。专秉任於钧衡,奉畴咨於帷幄。入而告后,玉音常许。其无心出则称君,舆论共推於得体。上遵成算,复建中兴,惟聪明睿智之绝伦,因古昔帝王之未有。挺身死难,救民於仗节之初;修睦休兵;寻盟於奏峨眉山之後。是谓乐天,以保天下继代,以率功名居然。甯亲以甯神,盈城而盈野。德之厚也,臣何力焉?臣感陛下推心委用之诚,进期毕命;睹陛下求治焦劳之切,退欲忘身。但知方疾以尽公,不敢辞难而避事。仰勤宸注,亲屈帝尊训词矜恻於孱躯,天步迈临於寝室。戴恩慈之俯逮,徒感咽以何言。顾愚臣知遇之若斯,虽举族捐糜而曷报。而臣上负乾坤之造,莫知药石之功,病在膏盲,命垂晷刻。阙廷注想,难瞻穆穆之光;黾鼎妥安,尚抱拳拳之恨。念吁天而靡逮,忍将死以犹言。文虽不伦,义或有取。伏望皇帝陛下,惟新盛德,谨保清躬,万寿无疆。行奉东朝之养五兵,不试永居北极之尊。'''益坚邻国之欢盟,深思社稷之大计,谨国是之摇动,杜邪党之窥觎。'''以治乱为著黾,以贤才为羽翼,事有未形而宜戒,言或逆耳而可从,缓刑乃得众之方,训本乃富民之术。'''虽渊衷之素定,在愚虑之实深。'''凡此数端,愿留圣念臣形留神往,泪尽辞穷。忧国有心,敢忘城吨之策;报君无路,尚怀结草之忠。』
秦桧在临死之际所担心的是,在他死后,高宗可能又听信“邪党”的话,动摇了“邻国之欢盟”,不肯坚守其为丞相期间所定之“国是”。
== 爭議 ==
== 注释 ==
{{reflist}}
{{RefFoot}}
== 參考來源 ==
{{reflist|2}}
==外部連結==
*蔡涵墨(Charles Hartman)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