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蜀河镇

增加 15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蜀河镇.jpeg|有框|右|<big>蜀河镇</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9/1f2125ffa26c4064a5aefb38ee898a2c.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67928559_23310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蜀河镇 ''' 位于 [[ 旬阳县 ]] 太极山城以东53公里处,北倚巍巍秦岭,南傍依依巴山,挟 [[ 汉江 ]] 而携蜀河,东与仙河、兰滩乡接壤;南与 [[ 白河县 ]] 毗邻,西与棕溪镇、关口镇交界;北与 [[ 双河镇 ]] 、庙坪乡相连,属 [[ 亚热带 ]] 北缘,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及无霜期时间长,适宜各种 [[ 农作物 ]] 的种植。镇域面积180.31平方千米,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782人(2017),是1996年10月撤区并乡后新建制的一类大镇,也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大镇。
==地理环境==
蜀河镇位于陕西省旬阳县太极山城以东53公里处,北倚巍巍 [[ 秦岭 ]] ,南傍依依巴山,挟汉江而携蜀河,东与仙河、兰滩乡接壤;南与白河县毗邻,西与棕溪镇、关口镇交界;北与双河镇、庙坪乡相连,属亚热带北缘,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及无霜期时间长,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镇域面积180.31平方千米,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782人(2017),是1996年10月撤区并乡后新建制的一类大镇,也是典型的雨养 [[ 农业 ]] 大镇。蜀河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往今来,商贾往来频繁,是驰名于汉江中上游的商贸重镇。境内的黄州馆、杨泗庙、清真寺等 [[ 明清 ]] 时期古老建筑,造型古朴别致,景态各异,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透射着古风古韵,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美院学生前来写生采风。蜀河古有辉煌的 [[ 历史 ]] ,今有崛起的见证,在“九五”期间,蜀河镇被首批确定为100个小城镇试点镇后,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1998年被安康地委、行署命名为“文明集镇”,2000年又被 [[ 陕西 ]] 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镇”,2005年10月在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中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创建工作“先进村镇”。
==三大古建筑==
蜀河有三大建筑群,尽显千年历史文化。蜀河古镇上最有 [[ 文化 ]] 价值的,是三座 [[ 古建筑 ]] 。南头江边悬崖上的,叫杨泗庙。高大的庙门两侧写着一对联语:“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平任遨游。”进入庙内,门后就是一个戏楼,戏楼前是一个小院,院里侧则是神殿,但殿内的神像已经被砸毁。站在杨泗庙的墙头上,发现脚下就是滔滔的江水。打问得知,庙下是汉江航道上的一个险处,叫洪龙滩,常出事,于是水手们就积资建起了这个庙堂,盼得到神的佑护。过去没有 [[ 公路 ]] ,交通全水运,船工们经过杨泗庙时都要上来烧香磕头,兴旺时,杨泗庙有“夜照万盏明灯,日受千人叩首”之称。后来公路修筑,水运衰败,杨泗庙先后做了区公所、铁路指挥部、文化站、 [[ 电影院 ]] 、派出所、地毯厂,近年刚被列为 [[ 文物 ]] 保护单位而清空。
蜀河外围有一条公路及新街。钻过低矮的城门,但见千余米长的蜀河镇老街上,铺着一色的厚重的青石板。石板的边角已经磨损,显出历史的悠长。两边的木板门面带阁楼的房子,苍黑倾斜,透出远古的气息。有老人在门里吸着水烟袋,有孩童在街上踢着鸡毛毽。一条黄 [[ ]] 卧在街边嚼干草,一只 [[ 公鸡 ]] 跳在房顶的墙头上啼叫。两边还有一道道横伸开去的小巷,一级级石板台阶铺向窄长的远处。
山后有一条古老的通道,原是蜀河赴 [[ 西安 ]] 之大道,由于交通不断更新,这一条古道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道石上被踩磨得凹陷的痕迹,记载着年年岁岁过往客商的脚印,道路两旁依山势而建的灰屋瓦舍,木板装制成的铺面及山墙上的 [[ 彩绘 ]] [[ 雕塑 ]] ,无不在顽强地显示着往日繁华的岁月和驮帮、挑夫的逝影。
漫步在小巷层层叠叠的石阶上,那一座座长满苔藓的青砖黑瓦大宅院,那一条条被踩磨得溜光的青石阶梯小巷,似乎在向游人述说着沧桑岁月中的一个个 [[ 故事 ]]
镇街的中段,有一个黄州馆,是当年湖北商人建的会馆。老远就见长砖彻起的厚墙高高耸起,近前细看,墙体上还钉着铁制的 [[ 蝙蝠 ]] [[ ]] 、鸟。石门墩上 [[ 雕刻 ]] 着鹿与桐树、鹤与 [[ 椿树 ]] 。门洞顶上刻有狮子绣球、太极圈。进去一看,里面是个四合院,厚墙高房,十分结实。房檐上挂着的一对飞龙游凤木刻精致,造型优美,可惜首尾残缺,摇摇欲坠。镇尾的北头半山上,还有一个 [[ 清真寺 ]] ,为明代 [[ 古迹 ]] ,现做了翻新维护。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59,2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