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圣彼得堡

增加 4,999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处于北纬59°~60° 、东经29°~30°之间,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处于北纬59°~60° 、东经29°~30°之间,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面积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 [1]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 [2] 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圣彼得堡市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工业城市。 [3] 圣彼得堡经常被称为俄罗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许多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银行和其他业务据点均位于圣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

历史沿革编辑
1703年5月27日,于兔子岛上举行了隆重的圣
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5张)
彼得堡奠基仪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
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这一时期一直叫圣彼得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俄罗斯同德国是敌对国,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
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
1918年3月,首都从这里又迁回莫斯科。
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了纪念列宁,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格勒”在俄语中为城市的意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彼得堡当时叫做列宁格勒,这里曾上演了一段悲壮的历史。德国法西斯军队将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苏联军民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
圣彼得堡市区图
圣彼得堡市区图
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统计,列宁格勒城内共有642000人死于饥饿与严寒,两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街道变成了瓦砾堆。战后人们重建家园,将被法西斯炮火毁坏的古迹一一修复,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动,这座城市又再现昔日风采。
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颁布法令宣布列宁格勒恢复圣彼得堡旧名。
1992年1月,为了给城市重新命名,圣彼得堡市又举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结果,大多数人赞同改回圣彼得堡老名。这样做,一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同时,也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 [2]
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2013年,圣彼得堡共分为20个行政区。其中市中心区12个,郊区8个。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
圣彼得堡位于北纬59°~60°、东经29°~30°之间,处于俄罗
圣彼得堡夜景
圣彼得堡夜景
斯西北部,是芬兰湾的最内处,面积1439平方公里,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25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汇聚的三角洲地带。在18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沼泽。随着圣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运河在市内纵横交错,这些运河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开凿,以舒缓因芬兰湾水浅而倒灌进入圣彼得堡的海水。圣彼得堡共有42个小岛,由423座桥梁连接。
地势
圣彼得堡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个岛屿及河漫滩组成,地势较低,海拔仅1.2-2米,涅瓦河以南是平原和丘陵。 [6]
气候
圣彼得堡属受海洋性影响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5.2℃,年降水量585毫米。夏季温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7℃。冬季寒冷,冬季平均气温零下6.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零下8℃,积雪期持续132天,结冰期从11月中旬至来年4月中、下旬。 [7]
水文
圣彼得堡分布在44座岛屿上,由580多座桥梁连接,其中20座为开合桥(7座跨越涅瓦河),可开启过船。市内有93条河渠,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十分之一,河道总长217.5公里,海岸线长35公里。
4,2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