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厉良玉

增加 5,08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厉良玉'''==
[[File:0b46f21fbe096b63bb51869d00338744eaf8acb7.jpg|230px|缩略图|右|[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1caf6c3635dbb6fd3156ed74684dc07d/0b46f21fbe096b63bb51869d00338744eaf8acb7.jpg 厉良玉]]]
厉良玉(1865年~1940年),字韫山,别署樊榭后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官员,晚清著名篆刻家、书画家,西泠印社创立发起人之一,所作百寿图享誉海内外。著有毛笔双钩四册《文秘阁》、《种榆仙馆印谱》、《补罗迦室印谱》、《古今印存》等。厉良玉是浙西词派代表人物厉鹗之后。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职 业 || 清朝官员、篆刻家 || 孙子女 || 厉声教、厉矞华
|}
 
=='''人物生平'''==
据《广印人传》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
厉良玉,[清](一八六五至一九四零),字韫山,又作蕴山、蕴珊、韵珊,别署樊榭后人,杭州人。清诸生,乡试三芦不售。性耿直和易,风度潇洒。曾游温、处两州知府文幕,因其地产青田佳石,遂从事篆刻,追摹秦、汉,兼擅南北两派。章法匀正,刀法峭拔,尤喜刻楷书长跋。所作百寿图著名于时。卒年八十六。
据《中国美术》杂志、《杭州日报》等载,光绪三十年(1904年),厉良玉与吴隐、丁仁、王福庵、叶为铭等创设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
1940年,厉良玉在抗战期间于上海逝世。
主要成就编辑
厉良玉篆刻作品
作为中国书画史上的名家,厉良玉的生平事迹广泛载于各类美术经典文献、艺术辞书等,分别被《广印人传》、《姜丹书稿》、《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书画艺术辞典》、《浙江书画名家录》、《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中国古代名人录》、《中华名人库》、《宋元明清印事编年(下)》、《篆刻年历1051-1911》等收录。
厉良玉曾参与创办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西泠印社,是该社的创立发起人之一,也是西泠印社最早的一批社员。他所作的百寿图享誉海内外,被世界各地藏家所争相收藏。
=='''人物评价'''==
《论厉良玉书家》中对厉良玉评价曰:“性耿直肠风度好,篆刻青田佳石妙。南北两派专数年,所作百寿笔底老。”
晚清著名诗人、书画家顾印愚曾书对联赠厉良玉,曰:“酒后剧谭犹激烈,花前归思自飞翻。”款识为“旧集东坡句书寄韫山仁弟同年清赏。光绪戊戍初夏,涿州客舍,时过涿访心庄也。兄顾印愚所持并记。”该对联1982年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评价厉良玉为“融合皖浙两派的大师级人物”。
=='''家族成员'''==
浙西词派代表人物厉鹗
厉良玉是浙西词派代表人物厉鹗之后。
厉良玉的父亲为清代举人。他的长子、次子和季子分别是中国近现代名医厉绥之,民国高级将领厉尔康和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厉麟似;孙子是当代著名外交家厉声教;孙女是中国儿科医学开拓者厉矞华。
=='''个人作品'''==
厉良玉摹《双钩集古印萃》等
据厉良玉之孙、资深外交官厉声教透露,大量厉良玉的作品今已流散于日本。日军1937年12月占领杭州后,大肆搜刮厉良玉的作品,并将其悉数运往了日本,以至于其生平创作作品虽多,但现留存于国内收藏市场上的数量却很有限。 [19] 又据《浙江书画名家录》载,厉良玉生平所拓印存甚富,作品流传颇多,但散佚于抗战期间。
作为书法家,厉良玉著有毛笔双钩四册《文秘阁》(庚戌(1910)夏月)、《种榆仙馆印谱》(乙卯(1915)仲春)、《补罗迦室印谱》(丁未(1907)冬月)、《古今印存》(戊午(1918)冬月)等。
厉良玉还摹有《双钩集古印萃》、《双钩名人印存》等作品。《双钩集古印萃》为厉良玉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所作。是谱摹古人印存六百二十三方,每页摹印一至九方,内收渔洋山人印、项子京印、翁方纲印等前人印记。《双钩名人印存》为厉良玉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夏所作。是谱为厉韫山早期所摹,收名人印存五百八十二方,每页摹印一至十一方,内收孙承泽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印、董其昌印、曾国藩印等诸多名人印存,藏家当寳之。
厉良玉刻青田石闲章二方
厉良玉刻青田石闲章二方
篆刻作品《青田石闲章二方》为厉良玉1918年所作。印文一为“花酒藏风雅”,印文二为“谢迹人寰屏除俗虑”。边款一原文为:“余性好吉金乐石,恬淡寡营,屏除俗虑。于居室外有小轩焉,园中树石参差,广罗奇石,多种名花。每有嘉宾坐花醉月,或弄柔翰,或橅古印,藏修息游行于其间,不愿闻尘俗事。虽不敢自谓风雅,而放翁之花,刘伶之酒,米芾之石……”;边款二原文为:“尘寰寄迹,俗虑扰心,超出其间者能有几人哉?余友孔君子香自泰山归,极道天门之胜境。峰峦竞秀,严壑争奇,千状万态,目不暇给。余聆其言,恨不能同登游览以结山水之缘,遂烟霞之癖耳。甚矣!名利之累人而欲谢红尘追仙迹捐俗务屏世虑不亦难乎?我亦自嘲未能免俗耳。”
据史料载,厉良玉的先祖为周朝开国名相姜子牙。
3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