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弹力

增加 6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弹力” 亦称“弹性力”。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它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   因物体的形变有多种多样,所以产生的弹力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一重物放在 [[ 塑料 ]] 板上,被压弯的塑料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重物的支持力。将一物体挂在 [[ 弹簧 ]] 上,物体把弹簧拉长,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物体的拉力。不仅塑料、弹簧等能够发生形变,任何物体都能够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能直接见到;有的形变相当微小,必须用仪器才能觉察出来。
==基本信息==
==定义==
[[ File:T018f37b371df3774ff.png|缩略图|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BC%B9%E5%8A%9B%E7%9A%84%E6%96%B9%E5%90%91&src=srp&correct=%E5%BC%B9%E5%8A%9B%E7%9A%84%E6%96%B9%E5%90%91&ancestor=list&cmsid=0107cf68e075067df4a6bcfde45219da&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adstar=0&clw=249#id=3e24384429b44502c846a6df4a25994f&prevsn=240&currsn=300&ps=353&pc=59 原圖鏈接][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4db40367b98ac188ca965369f52c5e34f60ef916 来自无忧文档]]]
物体在 [[ ]] 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 [[ 体积 ]] 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要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叫弹力。即,在弹性限度范围之内,物体对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施力物产生的力叫弹力。
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相互作用,无论是推、拉、提、举,还是牵引列车、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都是在物体与物体接触时才会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可称为接触力。接触力按其性质可归纳为弹力和 [[ 摩擦力 ]] ,它们本质上都是由 [[ 电磁力 ]] 引起的。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
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或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成正比),即F=-kx(或△F=-k△x)。其中,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也作倔强系数或弹性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N/m。k值与其材料的性质有关。弹簧软硬之分,指的就是它们的劲度系数不同。而且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一般是不同的。上述表达式中的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这个规律是 [[ 英国 ]] 科学家 [[ 胡克 ]] 发现的,叫做 [[ 胡克定律 ]] [2]
==产生条件==
②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这个公切面指向被支持物。
[[ 二力杆 ]] 件(即只有杆的两端受力,中间不受力(包括杆本身的 [[ 重力 ]] 也忽略不计),叫二力杆件),弹力必沿杆的方向。一般杆件,受力较为复杂,应根据具体条件分析。
④杆:弹力方向是任意的,由它所受外力和运动状态决定。
==本质==
弹力的本质是 [[ 分子 ]] 间的作用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便会发生变化,使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拉开或靠拢,这样,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就不会平衡,出现相吸或相斥的倾向,而这些分子间的吸引或排斥的总效果,就是宏观上观察到的弹力。如果外力太大,分子间的距离被拉开得太多,分子就会滑进另一个稳定的位置,即使外力除去后,也不能再回到复原位,就会保留永久的变形。这便是弹力的本质。
==判定方法==
固定杆:可拉可撑,力的方向可沿任意方向。
4、 [[ 弹簧 ]] 的弹力:
对于理想轻弹簧:可拉可撑,力的方向与弹簧共线。
大小满足 [[ 胡克定律 ]] :F=kx
K—劲度系数,大小与弹簧的性质有关。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