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363
次編輯
變更
多序岩黄耆
,無編輯摘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0-120厘米。根为直根系,粗状,深长,粗约1-2厘米,外皮暗红褐色。茎直立,丛生,多分枝;枝条坚硬、无毛,稍曲折。叶长5-9厘米;托叶披针形,棕褐色干膜质,合生至上部;通常无明显 [[ 叶柄 ]] ;小叶11-19,具长约1毫米的短柄;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8-24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形或钝圆,通常具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柔毛。
总状 [[ 花序 ]] 腋生,高度一般不超出叶;花多数,长12-14毫米,具3-4毫米长的丝状 [[ 花梗 ]] ;苞片钻状披针形,等于或稍短于花梗,被柔毛,常早落; [[ 花萼 ]] 斜宽钟状,长4-5毫米,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钻形,齿间呈宽的微凹,上萼齿长约1毫米,下萼齿长为上萼齿的1倍;花冠淡黄色,长11-12毫米,旗瓣倒长卵形,先端圆形、微凹,翼瓣线形,等于或稍长于旗瓣,龙骨瓣长于旗瓣2-3毫米;子房线形,被短柔毛。荚果2-4节,被短柔毛,节荚近圆形或宽卵形,宽3-5毫米,两侧微凹,具明显网纹和狭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1]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 [[ 甘肃 ]] ( [[ 六盘山 ]] 和南部的山地)和 [[ 四川 ]] 西北部等。生长于山地石质山坡和灌丛、林缘等。[1]
==繁殖方法==
===种子处理===
由于多序岩黄耆 [[ 种子 ]] 硬实较多,为打破种皮的不透性,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前必须按以下方法将选好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有下列三种催芽方法 。 温、冷水交换浸种:于播种前几天,白天用40℃的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连续处理3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上面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种子经过高低[[温度]]的影响,种皮性质发生了变化,3-4天便能发芽,即可播种。 机械损伤:按1份沙子与2份多序岩黄耆种子均匀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铺3-4厘米厚,碾10多圈,当种皮起毛刺时为止。否则会使胚部受伤,种子容易受病菌侵染,虽然吸[[水]]很快,但播后易出现烂种现象,出苗率也不高。碾好后,筛取种子,用20℃温水浸泡1天,堆沤在温暖的地方,5天左右即可发芽,立即播种 。
===播种方法===
多序岩黄耆于春、夏、秋3季均可播种。春播在3月中、下旬;夏播于6-7月进行,秋播于9月上、中 [[ 旬 ]] 进行,当年仍可出苗,但要注意预防冻害。多采用条播,于畦面上开深3厘米的播种沟,沟心距30厘米,将种子拌适量细沙,均匀撤入沟内,覆土1-1.5厘米,以畦面不见种子为度,稍加镇压,每公顷用种量15-22.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