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輝珍

增加 15,22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name = 黃輝珍 (1954年12 | image name = | width = | Sex = 男| Native place = | now = | period = | party = [[中國國民黨]]| date of birth = [[1954年]][[12月1日]]| place of birth = | date of death = | place of death = | spouse = | educate = *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 past = * 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兼副總主筆 1989 - 1993* 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執行長 1993 - 1996* 中央日報社發行人兼社長 1996 - 1999* 中國國民黨中央新聞黨部主任委員 1997 - 1999* 總統府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 1999* 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 1999 - 2000*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秘書長 2001 - 2002* 行政院政務委員 2002 - 2003* 行政院防治登革熱疫情總指揮官 2002 - 2003* 行政院抗SARS南部地區總指揮官 2003* 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十任局長 2003 - 2004* 總統府國策顧問 2004 - 2005* 財團法人中國技術服務社董事長 2004 - 2005* 中鼎工程公司常務董事 2004 - 2005*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 2005 -* 行政院政務委員 2007 - 2008*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 2009 -}}'''黃輝珍'''({{bd|1954年|12 月1日 ||}} ),台灣彰化人, [[ 中華民國 ]] 政治人物,曾任《 [[ 中央日報 ]] 》發行人兼社長、 [[ 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 ]] 主任、 [[中華民國 行政院 |行政院]][[政务委员 (中华民国)| 员]] [[ 行政院新聞局 ]] 局長。外界普遍認為黃輝珍為前總統 [[ 李登輝 ]] 在任內特意培植的本土政治菁英。2008年卸下政務官工作以後, [[ 黃輝珍 ]] 自我調適其角色作為,從過去的公部門從政人物,轉型為今天的智庫領導,發揮了與時俱進的特色,致力於帶領智庫的產經官學研有識之士,著重公共政策的探討,為深化台灣社會的公民意識,持續做出服務和付出。 ==生平==黃輝珍曾是《[[中國時報]]》政治記者,備受《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賞識及一路提拔,才能洋溢,文筆出眾,觀察敏銳,思慮慎密,見識淵博,年紀輕輕就歷任《中國時報》編輯部主管、代總主筆,堪稱台灣報界菁英領導人士之一。 1986年9月28日為台灣民主運動發展的重大里程碑,[[黨外運動]]人士在[[台北市]][[圓山大飯店]]宣布組織[[民主進步黨]]。在當時的戒嚴時期,各大報對此新聞大都噤若寒蟬,深恐觸犯當局的政治底線,因而沒有報導此新聞。隔天,唯獨《[[中國時報]]》在第2版頭題顯著報導,不僅詳細報導民主進步黨組黨過程及組織構想,還報導該黨的分為三大部分的黨綱草案和124條政綱草案,新聞中並引述組黨工作委員之一[[費希平]]的講話稱:「費希平說,民主政治是多數決的政治,在少數服從多數之前,多數尤應尊重少數。他相信,黨外組黨對執政黨所一貫號召的團結和諧,將有正面作用。」<ref>中國時報,2版,「黨外宣布組織『民主進步黨』 昨提出黨綱草案及組織構想」,民國75年(1986年)9月29日。</ref> 據熟知內情的資深媒體人士透露,當時余紀忠親臨《[[中國時報]]》編輯部,找當時的政治組主任黃輝珍面商如何處理民主進步黨組黨新聞,最後決定如實報導此條新聞,並指定黃輝珍撰寫新聞稿,出刊在9月29日《[[中國時報]]》第2版;這個決定在戒嚴時代冒了很大的政治風險,撰搞記者黃輝珍恭逢其盛的在此台灣民主運動發展的里程碑留下了新聞工作者的歷史性寶貴見證記錄。 1990年,兩岸正邁向開放探親旅遊的交流時期。1990年9月24日,破天荒的第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兼[[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楊尚昆]]接受台灣媒體專訪,執筆報導專訪新聞的黃輝珍全程參與了這項兩岸新聞史堪稱空前絕後的記錄過程。《[[中國時報]]》特派採訪團包括:總編輯[[黃肇松]]、副總編輯黃輝珍、大陸新聞中心主任[[俞雨霖]]、大陸新聞中心副主任[[張所鵬]],專訪過程歷時80分鐘,地點位於北京[[人民大會堂]]。這項專訪中國國家主席的新聞創舉,至今還沒有任何台灣媒體打破記錄。9月25日,專訪隔天見報,依據黃輝珍撰寫發自北京的新聞稿:「中共國家主席、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楊尚昆]]今天在接受本報特派採訪團訪問時表示,兩岸統一問題急也急不得、慢也慢不得,雙方應建立有代表性的直接溝通管道,擴大交流,使統一目標水到渠成。他同時強調,中共之所以不放棄武力解決統一問題的政策,絕對不是針對台灣同胞,完全是為了防止國際勢力干涉兩岸統一事宜。楊尚昆鄭重表示,兩岸中國人都是同胞,同胞不會打自己的同胞。」<ref>中國時報,頭版,「中共國家主席昨天接受本報特派採訪團訪問 楊尚昆:同胞不會打自己的同胞」;2版「楊尚昆:希望兩岸有直接溝通的渠道」、「楊尚昆會見本報採訪團 就十問題綜合答覆」;3版「楊尚昆是中共第二號政治人物」、「中共對台事務最高指導單位在黨務系統 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囊括黨政軍首腦」,民國79年(1990年)9月25日)</ref> 當時主跑黨政新聞的黃輝珍,因採訪而與當時[[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結識,逐漸轉而從政,先應[[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之邀請擔任[[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執行長,後轉任《中央日報》社長,再轉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兼任中國國民黨發言人)。李登輝曾擬延攬黃輝珍入[[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府]]專任文膽,黃輝珍則私下為李登輝寫了不少談話稿。中國國民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敗選後,黃輝珍並未向中國國民黨辦理黨員重登記,黃輝珍與李登輝的關係仍十分密切;2002年[[游錫堃內閣]]組閣過程中,當時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親李登輝人士建議下起用黃輝珍<ref>羅曉荷,[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30628/144321 〈黃輝珍仕途順遂橫跨兩朝〉],《[[蘋果日報 (台灣)]]》2003年6月28日。</ref>。  2003年5月,SARS(註: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大陸稱為「非典型肺炎類別」,簡稱「非典」)風暴襲擊全台之際,高雄市長庚醫院也傳出疑似病情,南部風聲鶴唳,民眾大為恐慌,據自由時報報導,5月19日,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指定政務委員黃輝珍負責南部七縣市抗疫工作的總協調,自由時報指出:「兼跨行政院登革熱防治委員會召集人黃輝珍昨日在行政院臨時院會報告說,政府除了全力抗SARS外,對於去年在南部地區爆發的登革熱,仍然要保持高度警戒,防治工作不可有絲毫鬆懈,否則『雙重爆發』的後果會非常嚴重。」黃輝珍接下任務後,即十萬火急南下高雄市召集地方首長抗煞,與會者包括當時高雄市長[[謝長廷]]、高雄縣長[[楊秋興]]、屏東縣長[[蘇嘉全]]、台南縣長[[蘇煥智]]等人,據與會者形容,會議上大家的情緒都很緊繃,害怕一旦疫情全面漫延,恐將不可收拾,黃輝珍當場隨即做出行政指導和必要裁決,整合行政資源和布署醫療抗煞防線,穩住了陣腳,隔天經過報載,民間得知中央政府和縣市政府通力合作做好了準備來抗疫,民眾的情緒得到緩和,立即有效的化解了危機。<ref>蘇永耀 台北報導,[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may/20/today-sars1.htm 〈防疫重心南移 圍堵院內感染〉],《[[自由時報]]》2003年5月20日。</ref> 依據TaiwanNews總合周刊專訪,當時的抗SARS總指指揮官、行政院政務委員黃輝珍現身說法,如何在接受行政院長游錫堃委派後,抓綱抗疫、綱舉目張,在不到兩星期內,有效架起防火牆。在2003年5月19日受命擔任南部地區抗SARS工作總協調後,即兼程南下,黃輝珍說:「到了南部之後,包括:高雄長庚、高醫、榮總、台南奇美、成大醫學中心,每一間大醫院我都去看過,結果發現院內感染是可以處理的好,所以不能輕易談封院,於是在政策上是先封樓、再封棟、再封院,當時長庚先封樓,並配合動線管制,還有在醫院之外搭帳,設發燒篩選站。所以當時最重要是如何統籌八個縣市的人力與經費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才有能力解決最迫切的問題。21日,我召集南部八縣市首長,與副院長林信義、內政部長余政憲、中央各部會次長級、衛生署、健保局一起開會,…最後做成十點結論,結論出來之後,大家都安心,因為整個部署都周全了,變成全局一盤棋。…所以當時我提出防疫工作四個綱領:一、強化領導、果斷決策;二、完善機制、密切協調;三、預判情勢、超前部署;四、明確責任、嚴肅法紀。在防疫過程中,每一層都有每一層的領導…誰辦不到,就追究誰的責任,抗SARS要先抓住戰略原則,用戰略來指導戰役,用戰役指導戰鬥。」<ref>TaiwanNews總合周刊,「專訪南台灣抗SARS總指指揮官、行政院政務委員黃輝珍先生 抓綱抗疫 南台灣大勝利」,採訪/楊憲宏、李瓊月,2003.06.05,頁52-55。</ref> 2003年6月27日,行政院院長[[游錫堃]]舉行[[記者會]],宣布新聞局局長[[葉國興]]與政務委員黃輝珍對調職務,於同年7月1日生效<ref>陳幼臻 台北報導,[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30628/144313 〈黃輝珍接掌新聞局長〉],《蘋果日報 (台灣)》2003年6月28日。</ref>。2003年7月1日,黃輝珍接任新聞局局長時表示,在民主社會中,政府與媒體是夥伴關係而非對立關係,兩者都是社會公器,應該相互尊重對方的立場;他說,政府與媒體的最大共同點是「以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為優先」,兩者在這個前提下不會有任何分歧之處,即使有分歧之處也是因為本質不同,因此他相信政府與媒體應能相互尊重、擴大溝通與信任基礎,媒體要改進缺失,政府的優先任務應該是盡可能協助媒體、服務媒體<ref>陳幼臻 台北報導,[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30702/155533 〈政府評鑑媒體無公信力〉],《蘋果日報 (台灣)》2003年7月2日。</ref>。 2003年7月10日,黃輝珍在與媒體記者餐敘時說,中國國民黨與[[親民黨]]在「連([[連戰]])宋([[宋楚瑜]])合」前後講的話都不一樣了;他又說,在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楊吉雄]]揭發[[興票案]]當天,他到下午才被告知,事前他根本不知道,但後來所有的回應工作都落到他身上,有些尷尬<ref>李八方,[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30711/179961 〈黃輝珍指國親言行不一〉],《蘋果日報 (台灣)》2003年7月11日〈政壇後花園〉。</ref>。 2007年5月20日,行政院公布由黃輝珍出任政務委員,監督文化及教育政策<ref>徐珮君、晏明強、丁威 台北報導,[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70521/3492915 〈張揆秀新閣 忘提左右手〉],《蘋果日報 (台灣)》2007年5月21日。</ref>。 自從2008年台灣歷經第二次政黨輪替、[[馬英九政府]]上任以來,當時回歸民間的黃輝珍,其職涯發展有了明顯的演化發展,原先較長時間待在大眾傳播媒體和政府機構服務的他,藉由擔任[[台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現代財經基金會]]董事長的智庫領導角色,這幾年深度涉獵台灣財政金融領域、全球化財政金融貿易經濟領域、兩岸財政金融貿易交流以及台灣公共政策等領域,取得了對於國政方針全局性的戰略認識和主政治理能力的全盤掌握。 2012年9月13日下午15:00-17:50,現代財經基金會和協辦單位[[台灣省商業會]]、[[台灣中評通訊社]]舉辦了一場《[[兩岸金融發展高層論壇]]》,並難能可貴的一併邀請到適逢訪台的大陸金融界三位重要領導:[[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岳]]、[[中国人寿保险|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峰]]、[[中國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中國中信集團公司]]董事[[蒲堅]]座談,與會座談貴賓還包括:前行政院副院長、前財政部部長、現任[[永豐銀行]]董事長[[邱正雄]],以及前行政院秘書長、前[[臺灣土地銀行]]董事長、現任[[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還有台灣金融界和產業界很重要的經營者和貴賓一起與談。 在這場空前絕後的兩岸頂尖財金界領導出席的座談會上,黃輝珍作引言指出,很榮幸邀請到三位大陸金融界領袖級貴賓出席本次論壇,也榮幸邀請到台灣金融界和產業界很重要的經營者和貴賓與談,第一位貴賓是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岳,該行是大陸銀行界與台灣的關係最緊密、改革開放最早成立、海外經驗最豐富;第二位貴賓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總經理萬峰,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壽險公司,在香港、大陸和紐約三地上市,第一大交椅的大招牌;第三位貴賓是中信公司董事長蒲堅,中信集團是大陸改革開放以檢在海外發展最快的企業,非常的壯大。黃輝珍強調,兩岸經貿發展在這三、四年突發猛進,事實上金融發展比較艱巨,上個月(八月份)兩岸[[中央銀行]]才簽署《[[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使得兩岸產業和金融的關係進入新紀元,產業、經濟和貿易好像是經濟活動的軀體、架構和器官,金融像是經濟活動的血脈,唯有血脈打通了,經濟活動才能全面性的發展,未來的兩岸經濟活動要更進一步的健全、全面性發展,不能沒有金融業的全面參與。這場座談會的詳細會議記錄參見現代財經基金會網頁。<ref>http://www.ctdf.org.tw/result_content.php?result_no=12 </ref> ==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美國]][[華府]]國會運作研究 == 經歷 ==* 《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兼副總主筆* [[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執行長* 《[[中央日報]]》發行人兼社長*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新聞黨部主任委員* [[總統府]][[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主任*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秘書長]]* [[行政院]][[政务委员 (中华民国)|政务委员]]* 行政院防治登革熱疫情總指揮官* 行政院抗SARS南部地區總指揮官* [[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十任局長* 總統府[[國策顧問]]* [[財團法人]][[中國技術服務社]]董事長*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 行政院政務委員*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 ==資料來源=={{reflist}} {{start box}}{{s-off}}{{s-before|[[葉國興]]}}{{s-title|[[行政院]]新聞局局長|[[2003年]][[7月1日]]—2004年[[5月20日]]}}{{s-after|[[林佳龍]]}}{{end box}} [[Category:中央日報社長|H黃]][[Category: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局長|H黃]][[Category:行政院政務委員|H黃]][[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校友|H黃]][[Category:前中國國民黨黨員|H黃]]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