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江镇

增加 2,32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西江镇.jpg|thumb|right|西江镇 [http://xfy.maffengwoo.cn/gz/gz_bd_p9/images/3_1.jpg 原图链接] [http://xfy.maffengwoo.cn/gz/gz_bd_p9/index.html?utm_source=baidu&utm_medium=L 图片来源于来旅行吧网] ]]
'''西江镇'''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处在东经108°5′---108°22′,北纬26°20′---26°34′之间。镇人民政府驻地“西江千户苗寨”西江村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9公里,海拔833米。全镇国土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
2016年10月14日,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7年11月,西江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ref>[https://baike.sogou.com/v64361644.htm?fromTitle= 西江镇]<ref>
[[File:西江镇1.jpg|thumb|right|西江镇1 [http://ag.zhongyuan2020.cn/gz-67/gz-m-6/static/picture/61-200g1104u57.jpg 原图链接] [http://ag.zhongyuan2020.cn/gz-67/gz-m-6/index.html?utm_source=baiduPC&utm_medium 图片来源于贵州门票免费政策-贵州十大景点排行网] ]]
==地理位置==
西江镇辖21个行政村,另辖1个居民委员会,共62个自然寨,222个村民小组,6376户。
[[File:西江镇2.jpg|thumb|right|西江镇2 [http://tuniu.sxxygf.com/bxss/sxxygf/gz-bd/resources/7a5e8567f8b7469096ecfa7c743f6e7f.jpg 原图链接] [http://tuniu.sxxygf.com/bxss/sxxygf/gz-bd/index_p.html?utm_source=baidu&utm_medium=gefang%2DA6&utm_term 图片来源于计划7月份和家人一起去贵州旅游,5大人2小孩,贵州怎么游玩方便、省钱,哪些景点比较好玩,求推荐!] ]]
==自然资源==
西江镇坐落在河谷地带的缓坡上,四周中群山环抱,重峦迭嶂、梯田依山势而上,连接云天。东北部紧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最高海拔雷公坪坡顶2041米,最低海拔连城河口760米。境内山峦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溪流较多,发源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的12条溪流汇集成五条干流而流出镇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利用水资源建小水电站8座,装机1695千瓦。就千户苗寨为例,境内河流长度为16.8公里,流域面积为65.3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45.7%,最大洪水108°5′流量455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25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为1.84立方米/秒。目前探明的矿点有:开觉和白水河硅矿各1个,主要含砷、铅、锌等。开觉矿点可供开采50年以上。其他自然资源有森林资源和水资源颇为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85.15%,有植物[[杉树]]、[[松树]]、[[枫香树]]、[[板栗树]]、[[青杠树]]、[[樟树]]、[[茶子树]]、[[映山红]]等居多。还有桂皮、木姜、杞木、杜仲、五倍子等几百种树种和药材、果树、茶树等。
[[File:西江镇3.jpg|thumb|right|西江镇3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0429/5/3258480555896504705.jpg 原图链接] [http://sc.people.com.cn/n/2015/0429/c345539-24678503-2.html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
==历史沿革==
西江镇于1992年4月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来的黄里乡、白莲乡、大沟乡和西江镇三乡一镇合并而成,辖24个行政村,58个自然寨,222个村民小组及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5759户,总人口24147人,其中农业人口23583人,占总人口的97.66%,非农业人口564人,占总人口的2.34%;男12711人,占总人口的52%,女11436人,占人口总数的47.3%,男女比例接近1:1;全镇共有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21585人,占总人口的89.4%,侗族53人,水族2人,彝族5人,壮族2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
[[File:西江镇4.jpg|thumb|right|西江镇4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13/295444a2d4c040bfa13b9f33a7dbd384.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4031487_99993519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经济发展==
近年来,西江镇按照“稳中求快、快中求好、赶超跨越”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强镇、农业富镇”战略,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3.6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亿元,同期增长保持在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50元,同比增长13.1%;全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1.1‰和2.9‰,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5.74%。接待旅游人数突破2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开产茶园面积6624亩,茶青下树263吨,总收入652万元。
[[File:西江镇5.jpg|thumb|right|西江镇5 [https://m.tuniucdn.com/filebroker/cdn/vnd/a8/3a/a83a46d1d2cd5e03d6b693ba12dfa964_w500_h280_c1_t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tuniu.com/tour/210004418 图片来源于途牛网] ]]
==旅游资源==
西江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使其名声响应国内外。其中“千户苗寨”西江村是全镇乃至全县目前最大的行政村,被称为国家级露天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全村共有农户1432户,人口5515人,苗族人口占99.5%。随着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到迅猛发展,先后举办中国雷山苗年、“游天下西江、品雷公山茶”品茗会、上海世博西江公众论坛等活动,西江千户苗寨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高,通过节日搭台和旅游文化唱戏等方式,西江千户苗寨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高,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最佳民俗文化奖”及“最佳景观村落”等荣誉称号,获得了“多彩贵州”十大品牌和百强品牌殊荣。西江村被评选列入“中国特色村”之一,随着西江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西江客源市场不断增大,客源地由9个扩大到32个省市;游客结构逐步优化,省内游客比例由82%下降为52%,省外游客由15%上升至40%,入境游客由3%上升到8%;签约旅行社达59家,旅游团队共4429个。旅游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全镇共有农家乐接待户123户,民族商品店498户,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人员达1500余人。2012年前来西江镇观光旅游的的游客突破25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00元。同时,西江镇以其独特的、完全保留了历代苗族建筑古朴风格的吊脚楼和奇丽淳厚的民族风情,与峰峦叠翠的雷公山相辉映,特殊的地理环境,强化了人们相互依存的关系,也造就了西江苗族人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古道热肠。[[牛角酒]]、[[老腊肉]]、[[板凳舞]]、[[芦笙舞]],让每一位来到西江的都为之迷醉,流连忘返;而“游方”、“飞歌”、“吃新”、“斗牛”等习俗,则渗透着苗族人民对生命的欢悦和膜拜。西江苗族男女老少个能歌善舞,是有名的“歌舞海洋”和“芦笙故乡”。西江这块苗族聚集地又是节日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凸其中最庄严、最讲规矩、持续时间最长也是神秘的是13年一次的鼓藏节,即祭祀祖宗的大典。过节时,三亲六戚纷纷沓来,客人抬着糯米饭、鲜鱼、活鸭、满载殷切情感来一同祭祖庆丰收。其他节日还有一年一度的苗年节、吃新节、爬坡节等,节日颇为丰盛,可谓“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File:西江镇6.jpg|thumb|right|西江镇6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1/9c1b31686433461e9e55e5c552e4b407.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5692373_459932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苗寨概况==
千年古镇千户苗寨-——西江,由平寨、白岩、羊排、东引、乌嘎、水寨、南贵、也嫣八个自然村寨组成。分别坐落在白河河畔的平川和河两岸的高山峻岭之上。至今,已发展为1000多户人家,约5000余人。苗族占到全寨中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千年以来,由于这里苗族居住相对集中且人口密度较大,所以村寨的生产生活设施、社会公益设施较为齐全,经济发达社会进步。是西江苗人的集散地和商品流通场所,也是西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江有着悠远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苗文化的一方厚土。芦笙、银饰、 吊脚楼、刺绣、鲜鱼煮酸汤是苗文化在生活上的主要表现方式。这里是芦笙的故乡,每年十月苗年“芦笙节”这里的男女老少披着接人的盛装,齐聚芦笙场踏着芦曲翩翩起舞。苗族妇女的服饰鲜艳夺目,以银饰取胜。可谓:戴银盔、穿银甲,别银簪、戴银环,挂银培、镶银边,银光闪烁、银饰生辉。银饰工艺精湛驰誉全国。苗族的吊角楼分上下三层,第一层为家畜家禽居所。二层为人的居住之地所。正中间为祭祀场所和客厅,两边为人的居住房间。最顶一层为粮仓。每家杜在堂屋前面六一间别有情调的空间,在檐柱上装有花曲栏杆,俗称“美人靠”以供人们休息和远眺观景。正是:盛装银光闪闪,苗妹花枝招展。芦笙曲曲委婉,滚烫烈酒满碗。篝火堆前聚会,山歌唱出心愿。不爱金垠万贯,就爱眼前醉汉。绣球抛给好汉,花前月下再见.。对月盟下誓愿,陪你海枯石烂。
[[File:西江镇7.jpg|thumb|right|西江镇7 [http://img0.dili360.com/ga/M01/35/24/wKgBzFTV6Y-AD1zUABnHbUpz9Ew153.tub.JPG@ 原图链接] [http://tg.dili360.com/zuimeidasai/index/lookphotobig/id/6854.htm 图片来源于摄影大赛网] ]]
==民俗风情==
这里世代和睦相处,躬耕林泉,历经风雨沧桑,在生活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在演绎历史过程中依然留存着魏晋歌舞、唐宋服饰、明清建筑的远古遗风。折射出时光悠久、特色浓郁、底蕴深厚的文化光芒。作为世界最大的苗寨,苗都——西江,是苗族历史文化中民居建筑、宗教礼仪、信仰禁忌、饮食着装、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File:西江镇8.jpg|thumb|right|西江镇8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 原图链接] [https://m.sohu.com/a/207300539_446827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建筑风格==
雷山中裙居住区,是与凯里市的舟溪与丹寨县的南皋接壤地,这些地带均是中裙区域。中裙以裙长到膝盖而称之。其衣均绣,宽袖口,绣衣精美兼有长裙服饰之美与短裙服饰之长,银角小巧,精美不凡。 在雷山县边远与榕江、三都、丹寨三县交界的达地水族乡乌达等村,居住着穿戴均为青黛主体色的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比例率小,她们的盛装或便装均以青黛色布为主,有兼以萆绿或深绿色绸缎制衣,衣短裤长,衣的绣品不多,简洁别致。头式习以挽髻,常见插条式与条角银梳,也别具风格。 百鸟衣服饰在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也蒙村也蒙组,仅有30多户苗族人家,这个组的周围均是水族村寨。她们的女式衣襟,制绣风格独具,古韵浓郁,全衣制绣,方圈或圆圈中再加彩绣其中。银角呈“山”字型,都配束白花。她们身穿盛装,在牛腿琴舞场或芦笙中以劳作动作而翩翩起舞,更是一番风韵。尤其男式百鸟衣,长衣全绣制。男女绣制图案有别,男式图案粗中有细,女式细腻,男式衣下角束至十来束百鸟毛,鸟羽呈白色,以纪念祖辈而为之。一身白鸟衣,一身斗胆与船梧,且又以展示族人的团结、勤劳善良于一身而示世。<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 西江镇]<ref>
==婚姻习俗==
在西江住宿比较方便,镇上的普通苗家,几乎家家都提供吃住服务,还有众多旅社宾馆供您入住。
==相关视频==
===通化市西江镇2===
{{#iDisplay:v0965xp5ovp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28,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