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榆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增加 5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榆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227484878_182253 榆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榆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兴建于1983年7月,座落于山西省榆社县。是山西省唯一一座县级化石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陈列布展面积1500余平方米。<ref>[https://www.maigoo.com/zhishi/171965.html?dynamic=1 榆社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介绍]</ref>
== 历史沿革 ==
当你置身于古生物化石厅内,才会真切地感受到那种震撼。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700—100万年前的史前地球。
那时,榆社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草木繁盛, [[ 雨水丰沛 ]] ,森林茂密,河湖纵横,是地质史上典型的河湖相沉积盆地。剑齿虎、剑齿象、嵌齿象、三趾马、原河猪、转角羚、马鹿、大唇犀等多种野生动物在此悠然栖息、快乐生活。
突然,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长空,一阵 [[ 山崩地裂 ]] 的尖啸撕裂了大地,刹那间,无以计数的生命,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或泥石流吞噬,深埋于地底深处。
几百万年之后,大概从汉代开始,榆社百姓就开始挖掘“龙骨”做药——《本草经百种录》中说: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晋地产龙骨。”
隐约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几百万年前的自然灾难。经过漫长的岁月浸润,那些被深埋于地下的远古生命,逐渐幻化为眼前一枚枚形状各异的化石。“榆社化石,是远古地球生物演化的实物遗存。你看!”博物馆讲解员指着一具连体大唇犀骨架化石说,“这是两头大唇犀,他们的身体已经融为一体。无法想象,当时发生了怎样的自然灾害,但这两头大唇犀没有来得及逃开,它们离得不远,一起被泥石裹挟住埋进了地下,甚至连身体都被挤压在了一起,永远无法分开……”
目所及处,那具有两个头的大唇犀骨架化石,不得不让人 [[ 慨叹 ]] 大自然的残酷,又感叹其再造的精妙。两头大唇犀的身体已经完全重叠,就像他们生来就是如此,生来就是连体。两个大唇犀的头高高地向上扬起,还保持着他们死亡前最后一瞬的姿态。
这具连体大唇犀化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重叠式大唇犀化石。
1934年开始,法国传教士、昆虫专家桑志华和汤道平也来到榆社,开始大规模收集和发掘化石。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爆发。
这些人本是来中国传经布道,但他们同时也有学者身份,对化石的收集和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很快,他们把采集而来的 [[ 成千上万 ]] 的化石标本整理装箱,运往天津港,再托运去他们的国家。一些上了年纪的榆社老人还记得当年外国人挖掘化石的盛况,“十来头骡子驮着一麻袋、一麻袋的袁大头,化石走了,袁大头留下。人们不懂这是干啥,都贱卖了。”
但这件事终于引起了我国的注意,许多化石因此被拦了下来,就地进了天津自然博物馆。如今,天津自然博物馆(原黄河白河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内,70%的化石都来自榆社。
== 馆藏文物 ==
榆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有各类馆藏文物1050件,化石1000余件,包括一级品85件、二、三级品915件,其中榆社剑齿象、大唇犀、三趾马、剑齿虎等都是该县独有、闻名全球的珍品。与化石相媲美的,还有至今国内惟一的吴季子剑,以及享誉世界的石佛、石刻、青铜器、瓷器等。<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77/yushegushengwuhuashishengjidizhigongyuan.html 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级地质公园]</ref> == 参考来源 =={{reflist}}[[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