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歌册

增加 30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歌册一般被认为是由唐朝的潮州弹词演变而成,并形成于[[明代]]中叶,在清末至[[民国]]期间尤为繁盛。歌册表演者一般为女性,歌文用潮州方言编写,有唱词和独白。一般的曲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组,押韵以组为单位。
据估计,历代潮州歌册总数在500种以上,现存完整的约有200部左右,有资料可查的有300多部。内容来源于历史[[故事]]、古代小说、各种[[戏剧]]、[[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由于使用通俗语言,歌册即使是社会底层人民也很容易听懂。清末至民国时期由潮州李万利、吴瑞文堂、吴生记等商号用木板印刷的歌册本子 <ref>[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9/12/0700/499836416131.html 讲义甘于恩、邹珣:潮汕民间说唱文学的瑰宝——潮州歌册【上】],品略图书馆 , 2019-12-7</ref> (也就是歌词书)目前仍存世。
福建[[东山岛]]清代就已经是商港,潮汕地区的商船经常停泊在这里,久而久之潮州歌册就流传过来,经演变成为东山歌册。
==表演形式==
由于是从弹词演变而来,因此歌册具有弹词的一些特点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d6c1bd0100zndd.html 潮州歌册的由来],新浪博客, 2011-12-14</ref> 。除内容相同外,设章回目、开端及回末有插图诗以兴比叙述的故事这些特点都是来自弹词的。但后期的歌册[[作品]]逐渐出现自有特色如四句转韵、押平声韵等。
古代,唱歌册的都是是妇女:[[职业]]诵唱者多是寡妇、孤寡老人、退休戏班女演员。她们手提装着几部歌册的花篮沿着每户人家的门口乞唱,按内容或时间收钱。业余者则是比较有学识,且口齿清晰的女性爱好者。诵读唱人碰上不认的字可以请教别人,也可用上一个字拉上拖腔带过。听者可以在听唱中对故事人物发表意见,听不清楚内容也可以提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