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中秋博饼
,無編輯摘要
在闽南晋江、石狮有些乡镇也流传着的 [[ 中秋节 ]] 夺状元饼的习俗,其玩法与厦门规则基本相同。在安海,中秋赌饼也已成为一种 [[ 商业 ]] 活动和大众游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 [[ 漳州 ]] 、 [[ 泉州 ]] 、金门一带,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 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在金门县,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起源==
目前流行于厦门的博饼起源说为:300多年前 [[ 郑成功 ]] 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 [[ 福建 ]] 、 [[ 广东 ]] 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每会 [[ 月饼 ]] 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数,八九七十二是亲王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数。
王步蟾《鹭门杂咏》中“月并(饼)团圆新买得,拈骰夺取状元筹”的诗句,充分说明了清末厦门一带也有博状元筹的习俗。而彭一万先生找到清末举人黄翰《禾山诗钞》中的《赌月饼》诗:“六子齐投任变翻,街头巷尾笑言喧。科名久已遭人唾,犹集群儿抢状元。”则将厦门地区博饼的确切时间提前到清末民初。 [[ 宣统 ]] 二年(1910年)的厦门新闻报纸,已有商家制作 [[ 状元饼 ]] 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