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贝特曼

增加 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Theobald von Bethmann-Hollweg,1856年11月29日-1921年1月1日),[[德国]]政治家,曾于1909年至1917年间任德意志帝国首相。一些历史学家曾责备他在1914年7月,为了解决[[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纠纷,给奥匈帝国开了一张空头支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也有历史学家始终认为他是一位卓越的 [[ 政治家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 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h4>
| 类型 = 政治家
| 图像 = [[File: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jpg|缩略图|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5410961164&di=f02083fa0d194199a9b4917139d934fa&imgtype=0&src=http%3A%2F%2Ff.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g%3D0%3Bw%3D189%2Fsign%3D377b9fe8a40f4bfb9cd09b5f747249c8%2F2fdda3cc7cd98d10b490fc46213fb80e7bec9005.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89%B9%E5%A5%A5%E5%B7%B4%E7%99%BB%C2%B7%E5%86%AF%C2%B7%E8%B4%9D%E7%89%B9%E6%9B%BC%C2%B7%E9%9C%8D%E5%B0%94%E7%BB%B4%E6%A0%BC&step_word=&hs=0&pn=1&spn=0&di=1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603451595%2C2349605332&os=1315588236%2C4178632331&simid=0%2C0&adpicid=0&lpn=0&ln=25&fr=&fmq=159540086126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5&oriquery=&objurl=http%3A%2F%2Fd.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w%3D268%3Bg%3D0%2Fsign%3D172b35ccecf81a4c2632ebcfef110764%2Fa5c27d1ed21b0ef400cd1fe6dac451da81cb3e64.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etjoAzdH3F999n9c0_z%26e3Bip4&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百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856|11|29}}
<p style="text-indent:2em;">贝特曼·霍尔维格希望阻止战争的爆发,他努力和英国取得全面外交谅解,但由于受[[德皇威廉二世]]支持的海军上将蒂尔皮茨的反对,和英国就裁减海军问题的谈判未能成功。他和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合作,使得[[巴尔干战争]]未能扩大成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一场世界大战。然而,德国最高统帅部历来拥有政策的决定权,因而,他必须遵从统帅部的命令。1914年在德国军官团的建议下,他致电维也纳政府,对有关奥地利与塞尔维亚关系疏远的任何决定,德国都将承诺提供支援。此间所谓关系疏远就是[[斐迪南大公]]于萨拉热窝遇刺,促使奥匈帝国采取强硬行动,终酿致大战爆发。战争初期,提出九月计划,详述战争目标、我方状况。
===和平失败===
<p style="text-indent:2em;">战争爆发不久,他迫于德国政府某些成员的压力,同意将占领的大片领土划归德意志帝国,就他本人讲,他还是愿意维系建立在战前边界划分基础上的和平。1916年曾冀望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调停,然终因[[兴登堡]]及[[鲁登道夫]]的上台而失败。1917年2月,他强烈抗议重现开始无限制潜艇战,并且准确预料到美国会因此对德宣战。他意识到美国的经济力量将在战争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4月,美国果真对德宣战。7月,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在和平方案上与国会发生分歧而下台,他建议以恢复战前边境为基础的解决方案,而于1919年再次获举世瞩目。该年其向协约国要求代替德皇威廉二世受审,为最高战争会议(The Supreme War Council)拒绝。在生命最后的日子,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撰写回忆录,于1921年1月1日因 [[ 肺炎 ]] 去世。临死前,他任然相信他所坚持的政策是正确的。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贝特曼·霍尔维格是一位[[保守主义]]者,他任职期间始终力争维持社会现状。他反对就德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做任何形式的改变;如果某些改变势在必行,至少也应该缓慢的去实现。结果,一战爆发前夕,亚未能成功的调合严重的社会分歧。他既不愿放弃普鲁士统治德意志帝国时所实行的的政治制度,也不愿改变赋予普鲁士富有阶层比其应有尺度更多的政治权利和三级选举制度。尽管他曾向德国国会的立法机构提交了允许全民参加选举的议案,但他却拒绝在帝国所有的地区执行同样的法案,因为他担心增加工人的选举权利和他们的对于[[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民主党的支持可能带来的后果。历史学家则认为他的社会经历不过是连续不断的错失良机和最终的彻底失败。<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507985159158571 一战时期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困境之争反而加速失败命运,百度] </ref>
3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