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885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该实验室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科30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创建的,著名的河口海岸学家, [[ 中国工程院 ]] 院士陈吉余教授和 [[ 中国科学院 ]] 院士 [[ 苏纪兰 ]] 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光谦 ]] 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经教授和林学钰教授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抒教授为实验室主任。
==历史沿革==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河口海岸研究的单位,其前身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河口研究室,成立于1957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建, [[ 研究室 ]] 主任为 [[ 陈吉余 ]] 教授。1959年以河口研究室为基础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地质地理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双重领导。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改为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室,系高教部直属18个重点研究所(室)之一。
1979年,根据学科发展和 [[ 经济 ]] 建设的需要,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教委 ]] 批准扩建为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由陈吉余教授担任所长。
80年代初期,该所在原有以地学为主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来自海洋、水利、港工、 [[ 化学 ]] 、 [[ 生物 ]] 、 [[ 数学 ]] 、 [[ 计算机 ]] 、遥感及电子技术等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 [[ 年龄 ]] 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
1985年1月,为适应沿海改革开放和 [[ 经济发展 ]] 的需要,成立上海市 [[ 海岸 ]] 带开发研究中心,隶属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983年,经国家批准在该所设立博士点,1985年设 [[ 博士后流动站 ]] ,1987年被批准为重点学科点。1988年,经国家批准以该所为依托,建立河口海岸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内容==
实验室主要从事河口海岸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为:
(1) 河口演变规律与河口沉积 [[ 动力学 ]] ;
着重于 [[ 潮汐 ]] 河口的水动力、泥沙动力、河槽演变、沉积过程、 [[ 物质 ]] 通量、界面过程及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揭示 [[ 自然 ]] 和 [[ 人类 ]] 活动作用下各种河口过程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为河口的综合开发和治理 [[ 服务 ]] 。
(2) 海岸动力 [[ 地貌 ]] 与动力 [[ 沉积 ]] 过程;
着重于淤泥质海岸在波、流作用下的泥沙运动特征、沉积过程及潮滩剖面塑造等研究,揭示细颗粒 [[ 泥沙 ]] 的运移 [[ 规律 ]] 、岸滩冲淤演变机制,为海岸工程和海岸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
(3) 河口海岸生态与 [[ 环境 ]] ;
着重于河口海岸动力过程相应的 [[ 生态学 ]] 和 [[ 生物 ]][[ 地球化学 ]] 研究,揭示在陆海交互作用下 [[ 生态动力学 ]] 特点及化学物质的迁移规律;阐明河口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替与 [[ 生物 ]] 多样性,为河口海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 [[ 可持续发展 ]] 服务。
实验室拟通过多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各种时空尺度的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过程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与过程的影响,揭示河口 [[ 海岸 ]] 各地区自然要素和界面的相互作用与变化 [[ 规律 ]] ,发展河口海岸学科理论体系,同时为 [[ 港口 ]] 航道等工程建设、沿海资源开发、生态 [[环保| 环境保护 ]] 、规划管理等服务。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