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撄宁

增加 3,166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道教}}
'''陈撄宁'''(1880年-1969年5月25日),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后改名“撄宁”{{noteTag|1=“撄宁” 二字出自《[[庄子]]·大宗师》(“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撄宁是虽受干扰而依然保持宁静自如的境界。[[南宋]]庄学家[[林希逸]]说:“‘撄’者,拂也。即撄扰汩乱之中而其定者常在。‘宁’,定也。撄扰而后见其宁定,故曰撄宁。” }} ,道号“圆顿子”、“撄宁子”,[[安徽]][[安庆]][[怀宁县]]人,近代[[道教]]学者;按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系谱,他是第十九代[[居士]]。
== 生平 ==
陈撄宁少年时学[[儒学]],受到严格的[[私塾]]教育,熟读儒典。十岁读《[[神仙传]]》,对[[神仙]]思想非常感兴趣,家人却非常反对。15岁时,由于患病从其叔父学习[[中医]]。其间根据医书上的仙学修养法修习,身体好转,使他对中医、道教炼养方法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后考入就读洋务大臣[[左宗棠]]在[[安庆]]开办的[[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在这里曾受业于[[严复]]。1908年开始四处游学,遍历道教、佛教名山,曾游访[[九华山]]、[[茅山]]、[[武当山]]、[[崂山]]、[[怀远]][[涂山]]、[[苏州]][[穹窿山]]、[[湖州]][[金盖山]]等,寻师访友,并钻研[[西方]]医疗科学。1912年到1914年间在[[上海]]住在姊丈乔种珊家,日往[[上海白云观]]通读《[[道藏]]》。为了有所比较,他又去[[杭州]][[海潮寺]]阅读佛经。感到佛教修养法偏重心性,而忽略于形体,未必能达到祛病长寿的功效。于是开始深研、实践道教丹道养生法,主张宣扬此术以济世。<ref name="wyq " /><ref name="zgd " /><ref name="cfw " />
 
1916年,陈撄宁先生偕夫人[[吴彝珠]]([[西医]]医生,曾留学美国)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陈撄宁一边行医,一边继续研习仙道修养法并从事著述。1922年开始,与他人一起从事[[外丹]]的烧炼。1932年以后,转为内修。30年代初,他在上海先后创办了《扬善半月刊》、 《仙道月报》及仙学院,向社会倡导[[仙学]],得到了社会各界名流、特别是道教界的广泛拥护。所谓“仙学”,是研究人的卫生、养生、摄生和精神境界的净化,乃至身与意的统一、升华,直至再生、长生的学问。1933年以后,开始为《[[扬善半月刊]]》大量撰稿。被称为“我国当代[[理学]]大师”的[[马一浮]]教授曾多次向陈撄宁请教《[[周易参同契]]》中的疑难问题,非常佩服陈的学识,称陈为“科学神仙家”。<ref name="wyq " /><ref name="zgd " /><ref name="cfw " />
 
[[抗战]]期间,陈撄宁在沪行医,并积极救治伤员和难民。1945年,其夫人吴彝珠去世。<ref name="cfw " />
 
1953年,陈撄宁被聘请为[[浙江]]文史馆馆员,并被聘请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授[[静功]]疗养法(“圓頓子靜功療養法”),时年已73岁。<ref name="cfw " />
 
1956年参加发起筹建[[中国道教协会]]工作,翌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论著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最上一乘性命双修廿四首丹诀串述》、《论性命》、《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静功总说》、《道教知识汇编》、《中国道教史提纲》等。陈撄宁在道教衰微的困难条件下,弘扬了道教文化的精华。<ref name="wyq " /><ref name="zgd " /><ref name="cfw " />
 
1969年5月25日,陈撄宁因肺癌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89岁。<ref name="zgd " /><ref name="cfw " />
1,1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