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

增加 3,06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简称高雄捷运、高捷,为台湾第二座投入营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首座机场联络轨道系统、首座…”
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简称高雄捷运、高捷,为台湾第二座投入营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首座机场联络轨道系统、首座轻轨运输系统,以高雄市区为中心,并向高雄市的郊区提供服务,同时也是高雄国际机场的机场联络轨道系统,而计划中的延伸路线亦涵盖屏东县、台南市部分地区。本系统于1980年代开始讨论规划兴建,1998年行政院决定以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办理初期路网,1999年经高雄市政府甄选后由高雄捷运公司负责兴建捷运红线、橘线,并于2008年3月9日开始正式通车营运。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则只负责路线规划与兴建监督,不负责兴建。

==概述==

高雄捷运初期高运量系统总经费为新台币1813.79亿元,其中政府出资83.19%(计1508.89亿元),民间出资16.81%(计304.9亿元,其中198亿元向银行团联贷取得)。政府出资部分中央政府补助约1191亿元,高雄市政府(县市改制前)负担约286亿元,而高雄县政府(县市改制前)负担约32亿元。与台北捷运营运模式不同之处在于,路线的兴建与通车后的营运,皆由以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BOT)组成的“高雄捷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其兴建、营运特许期限共36年(由签约起算而非营运起算),高捷公司需负担钜额的折旧摊提及利息费用,不过政府亦提供三大土地开发案,来作为交换条件,以增加民间参与诱因。高雄捷运营运至2012年时,因运量远低于收支平衡的45万日人次,仅达约15.5万日人次,亏损严重,濒临破产边缘,以致须于2012年9月发函请求高雄市政府修改BOT合约,把机电土建设施产权提早转移给高雄市政府,并在各车站争取额外收入和实施削减成本的措施。

修约后,高雄捷运财务渐有改善,于2017年1月,宣布2016年盈余7400万元,为首度盈余,除了运量增加,平均每日达17.2万人次外,多角化经营也是原因,将南机厂租给大鲁阁草衙道,大寮主机厂部分土地作为享温馨囍宴会馆及旧振南观光工厂,并打造虚拟代言人高捷少女,跨足4G通讯电缆租赁,皆有助于营收。2018年扣除回馈给高雄市政府的6000万元,高捷公司可望盈余6000万元,比2017年的盈余4700万元还要多,高雄捷运公司和高雄市府修合约,捷运公司年度结算如有赚钱,要拿一半回馈市府。

高捷初期以地下路线为主,红线的桥头火车站到世运站间则是为高架段;至于红线的南冈山站、橘线的大寮站则为平面路线,和新建的环状轻轨相似。未来高捷扩充现阶段已整并其中三条轻轨路线成为中运量黄线并送审中。目前共有三条路线营运中,分别是红线、橘线和环状轻轨,其规划为高运量系统、轻轨运输系统,累积运量已于2018年12月底突破5.99亿人次,2019年1月有望突破6亿人次。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