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1
次編輯
變更
张春华
,無編輯摘要
[[File:张春华.png|缩略图]]{{Infobox person| 姓名 = 张春华 | 圖像 = [[File:张春华.jpg|缩略图|居中|[http://upload.newhua.com/2012/1224/1356335641243.png 原图链接]]]}}张春华 (三国时期女性、司马懿之妻) 编辑 讨论
宣穆皇后张春华(189年-247年),河内平皋(今河南温县)人,曹魏粟邑令张汪之女 [1] ,晋宣帝司马懿之妻,晋景帝司马师和晋文帝司马昭的母亲。
正始八年(247年),张春华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葬于洛阳高原陵,追赠广平县君。咸熙元年(264年),追谥为宣穆妃。泰始元年(265年),张春华之孙晋武帝司马炎登基,追谥她为宣穆皇后。
=人物生平=
受夫看重
张春华年少时就有德行,智慧见识超过常人。嫁给司马懿后为司马懿生下三子一女,即生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和南阳公主。 [2]
建安六年(201年),司马懿被选拔为向朝廷报事的上计掾。
曹操当时担任司空,听闻司马懿之名想征召他入朝任职。司马懿深知汉朝国运已衰,不愿屈服于曹操,便假称有风痹之疾卧床难起,拒绝征召。 [3] 有一次晾晒书籍,忽遇大暴雨,司马懿不由自主地去收书。家中惟有一个婢女看到此事,张春华担心司马懿装病之事泄露出去招致灾祸,便亲手杀死婢女灭口,而且亲自下灶烧火做饭。司马懿由此十分看重她。 [4]
不得宠幸
后来,司马懿宠爱柏夫人,连张春华都很难有机会见到司马懿。
司马懿生病卧床,张春华前去探望病情。司马懿说:“老东西真讨厌,哪用得着烦劳你出来呢!”张春华因此羞惭怨恨,于是拒绝进食,想要自杀,她的几个孩子也都不吃饭。司马懿惊恐而赔礼道歉,张春华才停止绝食。
司马懿出来后对别人说:“老东西不值得可惜,只是担心苦了我的好儿子们罢了。” [5]
去世追谥
正始八年(247年)四月,张春华去世 [6] ,时年五十九岁,葬于洛阳的高原陵,追赠为广平县君。 [7]
未过数年,张春华的丈夫司马懿和长子司马师先后去世,咸熙元年(264年)三月,魏帝曹奂进封张春华次子司马昭为晋王。五月,魏帝曹奂追谥司马懿为晋宣王,司马师为晋景王 [8] ,张春华为宣穆妃。 [9]
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张春华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受禅登基,建立西晋,追谥张春华为宣穆皇后。 [10-11]
=历史评价=
房玄龄等《晋书》:①“后少有德行,智识过人”; [12] ②“宣穆阅礼,偶德潜鳞,翊天造之艰虞,嗣涂山之逸响,宝运归其后胤,盖有母仪之助焉。” [13]
=史籍记载=
《晋书·卷一·帝纪第一》 [14]
《晋书·卷二·帝纪第二》 [15]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 [16]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12]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张汪,曹魏粟邑令。 [1]
母亲:山氏,河内人,山涛从祖姑。 [1]
丈夫
晋宣帝司马懿
子女
儿子
晋景帝司马师 [2]
晋文帝司马昭 [2]
平原王司马干 [2]
女儿
南阳公主 [2]
=参考资料=
1.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宣穆张皇后,讳春华,河内平皋人也。父汪,魏粟邑令。母河内山氏,司徒涛之从祖姑也。
2.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后少有德行,智识过人,生景帝、文帝、平原王干、南阳公主。
3.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4.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
5.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其后柏夫人有宠,后罕得进见。帝尝卧疾,后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帝惊而致谢,后乃止。帝退而谓人曰:“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6. 《晋书·卷一·帝纪第一》:八年夏四月,夫人张氏薨。
7.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魏正始八年崩,时年五十九,葬洛阳高原陵,追赠广平县君。
8. 《晋书·卷二·帝纪第二》:三月己卯,进帝爵为王,增封并前二十郡。夏五月癸未,天子追加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
9.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咸熙元年,追号宣穆妃。
10.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及武帝受禅,追尊为皇后。
11.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迫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
12.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10]
13. 《晋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10]
14. 《晋书·卷一·帝纪第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10]
15. 《晋书·卷二·帝纪第二》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10]
16.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