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羅宗洛

增加 15,268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Refimprove|time=2012-10-19T04:23:18+00:00 }}
[[File:羅宗洛.jpg|thumb|羅宗洛院士]]
{{Infobox_Person
| name = 戴芳澜羅宗洛|image= 戴芳瀾.jpg|box_width= 230px|occupation= 植物生理學家
| period =
|birth_name=
| other_names =
| Sex =男
|birth_dateNative place = 1893年5月3日|birth_place= {{QING}}[[ 湖北 浙江 省]][[ 江陵县黃岩]]|birth_date= 1896年3月26日 |death_date= {{death date and age|19731978|110|326|18931896|53|426}}|death_placeparty = | nationality birth_place={{PRCQING}}[[浙江省]][[黃岩]]| residence =| party death_place={{CPCPRC}}| religion =| spouse = | relatives = [[上海市]]
|education=
*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南洋中學]]畢業<span style="color: blue;">(1917年)</span>
* 日本仙台舊制第二高等學校([[東北大學]]前身)畢業<span style="color: blue;">{{cn|(1922年)|time=2015-01-28}}</span>
* 北海道帝國大學畢業<span style="color: blue;">{{cn|(1919年)|time=2015-01-28}}</span>
* 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博士<span style="color: blue;">(1930年)</span>
| past =
{{Infobox_People_Sinica*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暨南大學]]理學院教授兼中華學藝社總幹事* [[國立中央大學]]生物系教授|组别= * [[國立浙江大學]]生物系教授* [[國立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長* [[國立台灣大學]]代理校長* 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植物 理研究室主任* 中國 科學 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後改名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届数work = 第1屆|当选年=1948年* 《植物生理知識》* 《回憶錄》
}}
'''羅宗洛'''({{Infobox_People_CASbd|1898年|8月2日|1978年|10月26日| 学部catIdx= L}}),譜名'''啟元''',字'''澗東''',[[浙江]][[黃巖縣|黄岩]]人,中国[[植物 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专业= 理學]]家、[[教育家]],中国现代 植物 理学奠基人之一。 == 生平 ==|当选 ===早 年=1955年}}==[[舊制第一高等學校]]預科、仙台{{link-ja| work =舊制第二高等學校|awards=第二高等学校 (旧制)}}卒業、[[北海道帝國大學]]本科卒業,1930年得[[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博士學位,是史上第2位得到[[日本]][[帝國大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回国后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國立暨南大學]]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教授。1940年至1949年任[[File:戴芳瀾 浙江大學]]生物系教授,其间于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 士.jpg|thumb|戴芳瀾 院士 ===在台灣=======接收台北帝國大學====[[台北帝國大學]][[File:戴芳瀾 國民政府]]負責接收,國府中央研究院代理 長兼教育部部長[[朱家驊]]派他主持接收工作。1945年10月17日,羅宗洛主任委員 [[陸志鴻]]、[[馬廷英]]2位接收委員到達台灣,[[蘇步青]]、[[陳建功]]、[[蔡邦華]]3位接收委員隨后趕到。1945年11月15日與前臺北帝大總長安藤一雄完成接收手續。由於5位接收委員未有學醫學及文學、社會科學的委員,10月19日加聘第1位台灣人委員[[杜聰明]]醫生,以及留學日、美的台灣 [[林茂生]](專業是哲學和教育學)為接收委員。接收情形:杜聰明接收醫學部,蘇步青、陳建功、蔡邦華接收理農學部,陸志鴻和馬廷英接收工學部,陳建功為教務長, 陳兼善為總務長。<ref>{{cite journal en|last=陳|first=兼善|authorlink=陳兼善|year=1981|5=|title=《追念羅宗洛教授》|journal=中國科技史雜志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ume=|issue=02|url=http://cnki50.csis.com.tw/kns50/detail.jpgaspx?QueryID=6&CurRec=28|accessdate=2013-10-29|quote=}}{{dead link|thumbdate=2018年4月 | 戴芳瀾院士和夫人]]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國立臺北大學====接收台北帝國大學后,暫名“''' 戴芳澜國立臺北大學'''”,並於1946年1月正式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由教育部直接管理。行政長官公署11月成立大學校務委員會,聘羅宗洛、[[馬廷英]]、[[陸志鴻]]、[[杜聰明]]、[[林茂生]]、[[范壽康]]、[[趙廼傳]]為校務委員會委員,羅宗洛、[[范壽康]]、[[杜聰明]]3委員為常務委員。 羅、馬、陸、杜、林是原接收委員,趙迺傳是行政長官公署參議兼教育處處長,范壽康是行政長官公署參議兼圖書館館長,1946年1月16日趙辭處長職,[[范壽康]]館長兼教育處處長) ====國立臺灣大學代理校長====1945年11月23日,候任校長[[陳大齊]]不願接任,羅向[[朱家驊]]推薦[[章鴻釗]]或[[陳建功]],朱在12月4日電請羅出任代理校長。 [[行政院]]核定校名[[國立臺灣大學]]。 =====台大概況=====此時期,台大分為六個學院: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原本沒有法學院和理學院,法學院是由文學院下的政學系擴充,理學院則是努力湊齊資源建立的。除了六學院還有三個研究所(熱帶醫學研究所、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在研究所內進行研究的都是日本名流,大多是45~55歲的學者。 台大沿用日本的講座制度:每一系設立一至七個講座不等,每一講座,上面有一位教授一位副教授,下面有講師助教等,大約十個人組成。每個系有自己的經費和預算完全獨立,教授可在本系經費的範圍內自由購買設備。而學校的經費分配醫學院占二分之一,農學院占四分之一,其餘占四分之一。而學校的經費每年由國家支給,約合法幣二十萬萬元,相當於當時十二個[[國立中央大學]]的開支。至於台大附屬的設備的收入(例如其附屬醫院),則繳交國庫。也因為這樣的經費制度,台灣大學的設備較當時中國其他大學還要完備。<ref>{{cite news|author=|coauthors=|title=《台灣大學的現狀和將來,羅宗洛校長講演辭》|url=http://140.112.113.16:8080/cnnewsapp/servlet/ShowService?&path=ftimg/&title=/cn1946/07/09/00005.pdf|publisher=中央日報|page=05|date=1946-07-09|accessdate=2013-10-29|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105061708/http://140.112.113.16:8080/cnnewsapp/servlet/ShowService|archivedate=2008-11-05}}</ref><ref>{{bdcite journal en|last=杨|first=荣庆|authorlink=|1893年year=2011|5 月3日=|title=《光復初期國民政府對臺北帝國大學接收及改制的困境——以羅宗洛、陳儀之爭為中心的考察》|journal=臺灣研究集刊 , Taiwan Research Journal|1973年issue=01|url=http://cnki50.csis.com.tw/kns50/detail.aspx?QueryID=133&CurRec=1 月3日|catIdxaccessdate=2013-10-29|quote=}}{{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D戴芳澜yes }} </ref> 按:另作5月4  ====羅宗洛代理校長的行政團隊====*教務長[[陳建功]](1946年4月9 辭任離台 按其祖父 由[[ 洪禧撰《戴氏族譜》 運軌]]接任)*總務長[[陳兼善]](達夫,同時是陳儀班底,兼行政長官公署博物館館長)*醫學院院長[[杜聰明]](同時兼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和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理學院院長[[蘇步青]](兼數學系主任,1946年4月辭任離台,同年4月9日由[[沈璿]]接任)*工學院院長[[陸志鴻]](筱海,1946年2月辭任,由[[魏喦壽]]接任)*農學院院長[[蔡邦華]](兼昆蟲學系主任,1946年4月辭任離台,由[[王益滔]]接任)*先修班主任[[林茂生]] 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同時兼校務委員和代理文學院院長)*法學院院長[[周憲文]](1946年2月5日聘任 同時兼南方人文研究所所長)*主任秘書[[周昌壽]](頌久)*校務委員[[馬廷英]](同時兼地質學系主任和海洋研究所所長) =====台大醫院罷診事 現存美 =====1946年2月9日,羅代理校長因公(向 加州 民政府述職 :芳瀾 離台,陳建功教務長代理校長 字觀亭 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師爭取聘書,3月19日到校長室陳情 與留守的周主任秘書發 衝突, 光緒癸巳年三 是提出〈要求書〉:「編制內員額補足」、「編制外無給職者發出委任狀」。 3月22日早上起,台大醫院停止門診,3月27日提出「限大學於28日發出委任狀」、「大學當局應改正其官僚態度」2項新訴求。 4月9日,羅代理校長回到台北,4月10日下午會見醫師代表,接受發委任狀和大學民主化的訴求。 =====離開台灣===== ======羅宗洛與陳儀的教育主張衝突======1945年9 十八 ,國民政府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赴台接收; 與此同時,教育部長朱家驊亦調羅以教育部臺灣區特派員身份,前往臺灣接收臺北帝國大學。雖然[[蔣介石]]賦予陳儀在接收臺灣的各項事務上有極大權力,但實際上接收後的國立台灣大學實際上是由教育部所直接管理,也因次造成之後羅宗洛和陳儀的摩擦。  對於接收臺北帝大,陳儀主張“在教育上須一掃奴化主義,使臺灣同胞恢復其固有的民族意識,國家觀念,並普及教育機會,提高文化水準”。其主張包括「台大凡日籍教授除學術有特殊研究可留用者外,其餘教職員一律遣送回國」「經費不要浪費」「學術與企業密切配合」其目的在於儘快將台大從嚴重的日本化轉到中國化來,而台大的教學科研目標主要是為臺灣的恢復與重建直接服務。羅宗洛則有不同的見解。羅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術、養成專門人才的場所,目的在於探求真理,為人群謀福利,而台大應該是為此目的而努力的全國性甚至是世界性大學。當時的臺北帝大可說與 本本土的帝國大學齊名,學術水準甚高,因此羅主張「先設法將臺北帝大全盤接收下來後,穩定秩序 再逐漸將日本式的臺北帝國大學變成中國化的臺灣大學」。而這種見解得到 為5月3 時教育部長[[朱家驊]]的支持。 ======陳儀利用臺灣民眾反 情緒======[[臺灣戰後時期|戰後]]初期的臺灣大學,首先面臨的便是師資問題。為解決師資問題,羅宗洛提拔與新聘台籍教師。據統計至1945 年底,共計新聘台籍教職員134 名,其中教授、副教授有28 名<ref>{{cite book |author=李東華、楊宗霖 |title= 《接收台北帝國大學報告書》 |publisher=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 year=2007 |location=[[台北市]]}}</ref>, 字'''观亭''' 但對偌大的台大而言,這點師資顯然無法 保證其正常運行。因此留用日籍教師成為必然,然而羅宗洛的想法卻遭到台大師生的強烈反對。臺胞學生不願再受日人之教,欲將日人在台勢力一掃而光。但為不使台大教育程度降低,羅堅持留用日籍教師,最後台大留用日籍教授近90 名。在此時陳儀主張教授以不留用為原則,宣稱師資應該用本國人 大量培養以備補充。<ref>{{cite journal en |last= |first= |authorlink= |year=1946 ||title= 《民國35 年度工作要領———34 年度除夕廣播》|journal=《陈长官治台言论集》 |issue=1 |publisher =台湾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location =[[ 台北]] |accessdate= 2013-10-29 |quote= }}</ref>這個看似愛國的立場,對於台大師生的反日情緒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給羅宗洛等人的工作帶來極大的障礙。 ======行政長官公署與羅宗洛在台大人事方面的扞格======就臺 帝大接收後的校長人選而言,陳儀在重慶時多次向蔣介石建言並談妥以考試院考選委員[[許壽裳]]出任,但許壽裳身為魯迅密友而被國民政府猜忌,陳立夫和朱家驊另派了考試院考委會委員長[[ 江陵县|江陵陳大齊]] 為接收後的台大校長。因陳大齊事務纏身,便另派羅宗洛為特派員前去接 收臺北帝大。而在 事與校務上 行政長官公署與羅宗洛存在諸多扞格。但在政治勢力的壓迫下,台大在人事、校務上不得不與現實趨近,羅宗洛欲維持學術獨立、校務自主的願望也就漸漸落空。 <ref name=":0">{{cite book |author=李東華、楊宗霖 |title= 《羅宗洛校長與臺大相關史料集》 |publisher=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 心 | year=2007 |location=[[台北市]]}}</ref> ======台大經費之困擾及羅宗洛之離職======接收後的台大既 直屬國民政府教育部,其經費自然應由教育部撥付。但是台大的經費實際應由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撥款。羅宗洛請求行政長官公署撥款給台大,陳儀卻一再拖延,進而成為離職的理由。 5月17日羅代理校長組成校務委員會維持校務,常務委員是教務長[[戴運軌]]、總務長[[陳兼善]]和[[陳儀]]的代表[[范壽康]](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處長),[[杜聰明]]、[[ 林茂生]]等各院院長為委員會成員(校務委員)。 5月18日羅代理校長飛離台灣,到南京爭取台大經費,7月1日回到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 植物 學研究所做所長。台大校務仍由以戴運軌教務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代 ,1946年8月13日交棒給新任[[陸志鴻]]校長。<ref name=":0" /><nowiki/> ====輔助莊長恭校長====羅和母語[[閩南語]]的[[泉州]]人[[莊長恭]]在[[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同事(當時莊是理學院院長),后來都在[[上海]][[中央研究院]] 工作(莊是化學研究所所長,羅是植物學研究所所長),莊1948年6月1日上任台大校長前曾向他請問台大情況。 1948年8月1日莊第1次請辭回到上海(后被[[朱 驊]]慰留),請羅到台大幫忙,發給他台大教授聘書,1948年8月29日,莊、羅飛到[[台北]](機上還有候任教務長[[盧恩緒]] 候任文學院院長[[ 真菌学沈剛伯]]、候任哲學系主任[[方東美]] )。 1948年11月1日,羅宗洛教授做了台大第27次校務會議的主席。 1948年11月末,羅因 庭因素([[金圓券]]造成的經濟問題)回到上海,1948年12月7日莊永遠辭職 回到 央研究院。 ====輔助傅斯年校長====1948年12月15日行政院發表[[傅斯年]]校長人事案,已接莊校長台大教授聘書的羅留在上海,處理中研院植物所所務。 1948年12月18日和12月22日,羅都寫信給傅談校務,18日信上說「弟徒有熱忱,全無能力,台大墮落至此,弟深感責任。前次重到台灣,小住兩個多月,雖竭我駑鈍,終於一事無成,尤覺痛苦。」 1948年12月29日,傅校長寫信請羅教授到台灣,1949年1月5日,羅寫信給傅:「 植物 病理学与真菌学的主要奠基 所無一 願去台灣 上海各所亦皆不願遷移,大家既願意與所共存亡,弟何能獨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8年當選第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的羅 不願隨傅斯年到台灣,1949年5月27日與整個中央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上海]]。 1953年在[[上海]]筹建新的[[中国科学院 院士]] 植物生理研究所,为首任所长
==生平==1910 1955 前後在上海震旦中學學習,1913年結業於北京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1914一1919年在美國當選第1屆[[ 威斯康新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生院專攻植物病理學和真菌學。1934一1935年再度赴美,在紐約植物園和康奈爾大學研究真菌遺傳學等
曾参与发起中国 到文化大革命前,羅在 植物 生理研究所先後親自創建了水分、抗性生 学会 (、輻射生理等研究室。1972年羅恢復工作後 担任[[ 為儘快跟上科學的新發展,又積極籌劃成立了細胞研究室,為開展植物細胞生物學研究打好基礎。也因此現在 ]]微 植物 研究所 所长,为近代真菌学和 已成為擁有眾多人才、成果累累的全國最重要的 植物 学在 學研究 国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
1949 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羅宗洛被下獄六 ,身心受到嚴重的摧殘,雖然隔離在監獄的地下室,他仍然頑強不屈,拒絕接受任何對他的不實指控,出獄 ,1952年院校合併 被監督勞動改造,直到四人幫瓦解才獲平反 在勞改時仍用利用時間進行研究完 立北京農業大 《植物生理 知識》 戴芳瀾任 另《羅宗洛回憶錄》與《接收臺 京農業 帝國 大學 報告書》等作為「交代」的材料皆完成於文革期間,原刊於《 植物 理學 系教授。1953 通訊》,後於2003 兼任中國科學院植物 輯成《羅宗洛回憶錄》。<ref name="X">{{cite book |author=李東華 |title= 《光復初期臺大校史 研究 所真菌病害研究室主任,1956年任中 (1945-1950)》 |publisher= 科學院應用真菌學研究所所長。從1959年起,他不再兼任北京農業 立台灣 大學 的教授而專任 出版 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兼真菌研究室主任 心 | year=2014-04-15 |location=[[台北市]]}}</ref>
1966 1978 文革期間 羅宗洛於4月17日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全體會議上做了貫徹大會精神的講話 檢討書屢次修改不過 激動地表達大會和副主席[[鄧小平]]的報告使他深受感動 多次受到批判。近耄耋之 並說:「我 被驅離北京接受改造。1973年1月3日離世 齡大,有病的人,也下了決心,凡能夠做的事 終年81歲 我決心盡力地做。」並結合研究所的實驗提出一些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ref>{{cite news|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17/1/11/n8690231.htm|title=留 但此後臥病不起,於同年10月26日 大陸的 華民國 山醫 士之大結局(二)|author=張東園|publisher=大紀元|date=2017-01-11}}</ref>逝世。
{{ ==學術成就==1925年首先提出細胞質等電點的多點論,研究氫離子濃度對一般 植物 命名人|F.L.Tai的影響,以及研究植物的離子吸收機制。農業方面研究硝酸鹽、銨鹽作為農作物的氮肥,何者效果為好。進行了許多有關植物吸收[[铵根| 戴芳澜}} 銨根]]、[[硝酸根]]的實驗,證實當時蘇聯科學院所研究出銨鹽可作為氮源的論點,也提供了有關[[碳酸氫銨]]肥的科學依據,對1950年代中國的化肥廠、以及推廣碳酸氫銨肥有重要貢獻。
==注释==<small><references group="註"/></small>1934年羅宗洛在中央大學展開植物組織培養的研究,尤其是無菌條件下玉米根尖的研究,以及葉提取物中是否存在「成根素」一類的生長促進物質。從1935年起,連續發表了3篇論文,引起國際上的重視,當時Protoplasma雜誌甚至邀請他撰寫一篇綜合性的論文。然而研究組織培養的工作卻因為[[八一三事变|八一三事變]]日軍在上海發動侵略戰爭而停頓。
==參考 1940年起開始研究微量元素對於植物生理功能的研究,特別是錳對於植物繁殖上的影響,先後共發表了8篇論 献=={{reflist}}
==外部链接==*[http://www.gmw.cn/content/2005-06/09/content_248502.htm 中国 1958年開始進行高等 植物 的輻射生 学与真菌学 研究,研究如何減輕輻射傷害 奠基人——戴芳澜]方法。
{{ 羅宗洛對於農林業生產建設也有所貢獻,1952年將鹽土上常見的樹木以及富造林價值的樹種,在不同含鹽量的土壤上進行播種、苗木移栽、根插、插枝等試驗,選出耐鹽樹種再進行實地的試驗。並在實驗室 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中国科学院 ,探討土壤鹽分和水分對樹木幼苗 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長影響的規律。
{{Authority control}}{{DEFAULTSORT:D}}[[Category: 国生物学家]][[Category: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Category:康乃爾大學校友]][[Category:上 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在 洋模范中学校友]][[Category:戴姓|F]][[Category:文革被迫 島、廣東等地大力發展橡膠樹種植,但是發展橡膠林一直受到災 学者]][[Category:中國真菌學家]]的威脅。因此邀請羅宗洛進行研究,探討植物的抗寒力,並提出解決的措施:1.不蓋草;2.用飛機在霜降之夜低飛;3.環狀冷死形成後,用乳液滲進木質部,塞住導管,使莖幹慢慢乾枯,防止乾枯蔓延到下部環枯乾的部位;4.設置活動霜棚;5.從優良母樹選出耐寒力強的品種,雜交培育出抗寒的新品種。
1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