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汉娜·阿伦特

增加 9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汉娜·阿伦特 ''' (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是美籍犹太裔 [[ 政治学家 ]] ,原籍德国,以其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著称西方思想界。汉娜·阿伦特被广泛认为是 [[ 二十世纪 ]] 最重要的 [[ 哲学家 ]] 之一,惟她本人始终拒绝这一标签,理由是“哲学关心的是单个的人”,而她的著作集中关注“生长繁衍于大地之上的人类,而非个人”,因此应该被视为政治学家。
她的著作讨论从极权主义到知识论等议题,且涉及权力的本质以及 [[ 政治 ]] 、直接民主、权威和 [[ 极权主义 ]] 等主题。对政治理论造成了长远的影响。
身为一名 [[ 犹太人 ]] ,汉娜·阿伦特在1933年纳粹德国开始逼害犹太人时流亡海外,曾于 [[ 捷克斯洛伐克 ]] 、瑞士及 [[ 法国 ]] 短暂居留,并于1937年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之后在1941年经葡萄牙逃往美国。并于1950年成为美国公民。
==生平==
阿伦特在1906年出生于下萨克森州林登市(今 [[ 汉诺威 ]] )的犹太人家庭,成长于哥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1914年,因战争爆发阿伦特一家逃往 [[ 柏林 ]] 。并在1924年进入 [[ 马尔堡大学 ]] 就读,并师从海德格尔与卡尔·雅斯贝尔斯。
后来阿伦特迁移到海德堡,并在那里接受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佩斯的指导写作博士论文,主题是 [[ 中世纪 ]][[ 天主教 ]] 经院哲学家圣奥古斯丁思想中的爱的概念<ref>[https://new.qq.com/omn/20191221/20191221A06DWC00.html 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女人],腾讯网,2019-12-21 </ref>。
1929年阿伦特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但由于她是犹太人,无法获取 [[ 教授 ]] 学术资格认定(Habilitation),她也就不能在任何德国大学授课。1933年,阿伦特离开德国,前往法国 [[ 巴黎 ]] ,并在那里与马克思主义者瓦尔特·本雅明结识并成为好友。在法国逗留期间,阿伦特还致力于救助犹太难民。
1936年,阿伦特遇到德国 [[ 诗人 ]] 、哲学家 [[ 海因里希·布吕赫 ]]
在1937年,阿伦特因为有犹太血统而被剥夺德国 [[ 国籍 ]] 。随着二战爆发,法国部分领土被 [[ 纳粹德国 ]] 占领,德国占领当局逮捕犹太人并将其送往集中营,阿伦特不得不再次流亡,离开法国。
1940年,阿伦特与海因里希·布吕赫结婚。
1941年,在美国 [[ 外交官 ]] 海拉姆·宾汉姆(Hiram Bingham IV)的帮助下,阿伦特与丈夫和母亲前往 [[ 美国 ]] ;这位美国外交官非法 向 2500 向2500 名犹太难民发放了签证。阿伦特抵达纽约后成为当地德国犹太侨民中的活跃分子,并为 Aufbau 周刊撰稿。
二战结束后,阿伦特与海德格尔恢复了联系,并在德国的一次去纳粹化听证会上为其作证。1950年,阿伦特归化为美国公民,1959年她成为 [[ 普林斯顿大学 ]] 任命的第一位女性正教授。在纽约时期是她著作出版的高峰期,例如:《极权主义的起源》<ref>[http://wb.sznews.com/html/2016-12/18/content_3689180.htm 走近汉娜·阿伦特:她才是真正的女神],深圳晚报,2016-12-18 </ref>、《平庸的邪恶》、《人的条件》等都在此时完成。
阿伦特于1975年逝世,享年69岁,葬于 [[ 纽约州 ]] 哈得逊河畔安嫩代尔(Annandale-on-Hudson)的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其夫在该学院教学多年。
==视频==
251,6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