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蔡同榮

移除 2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蔡同榮致力於打破當時[[老三台|黨政軍勢力壟斷無線電視台]]的情況,於是募資籌組[[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民視)。
*1997年6月11日,民視開播,蔡同榮出任民視董事長。
*1997年8月15日,蔡同榮在民視內部刊物《民視通訊》說:「確保台灣不被中國併吞,是民視的最高指導原則。如何確保台灣?我們有責任要培養台灣人民守土的決心,培養台灣愛鄉的感情,培養台灣人的[[愛國主義]](Taiwanese nationalism)。我們不允許任何民視同仁,利用民視去鼓吹Chinese nationalism。所有民視的節目和新聞內容,都要在Taiwanese nationalism之大原則下製作。」<ref>{{cite news|language=zh-tw|author=蔡同榮|url=|title=民視面臨新挑戰|work=|publisher=《民視通訊》第6期|pages=|date=1997-08-15|accessdate=2015-01-04}}</ref>
*1997年9月12日,民視召開董事會,蔡同榮在會中播放一捲[[竊聽]][[錄音帶]]痛罵民視新聞部經理[[楊憲宏]];1997年9月20日,楊憲宏因此被蔡同榮逼退,引爆[[民視楊憲宏調職爭議]],重創民視與蔡同榮的形象,使外界開始重視「政治人物經營媒體」的問題。
*1999年5月,蔡同榮在[[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產業工會]](民視工會)官方刊物《民視工訊》的專訪中強調,民視「不是一個純粹的商業電視台,它是一個具有理想性的電視台」<ref>〈台性本如此,不應有異議!! 專訪董事長蔡同榮〉,《民視工訊》第6期(1999年5月10日)第1版。</ref>;民視工會解讀,蔡同榮的「理想性的電視台」,是「將台灣政治勢力掌控電視、電視依附在政治勢力下的三十年過程,壓縮成十天」的電視台<ref>〈在平衡木上搖晃的民視新聞〉,《民視工訊》第6期(1999年5月10日)第1版【工會廣角鏡】。</ref>。<ref>[[陳炳宏]] 著,《傳播產業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ISBN 957-11-2380-3(ISBN 978-957-11-2380-6),第303頁。</ref>
*2002年,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陽光媒體小組」提出媒體公共化修法方向,並要求政黨與政治人物皆退出媒體經營;但因蔡同榮等立委要求將政治人物排除在外,導致黨團被迫妥協折衷,只由[[羅文嘉]]、[[李文忠 (台灣)|李文忠]]等黨團成員連署提案。蔡同榮等立委反對政治人物退出媒體的主要理由是強調「民視對民進黨貢獻很大」,若要蔡同榮辭去民視董事長,反而會影響民進黨的長期發展;他們又認為,目前臺灣媒體「大中國意識」傾向極為嚴重,需要「本土派」媒體繼續為臺灣發聲,因此蔡同榮不宜退出民視經營。
*2003年2月13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質疑:「如果蔡同榮真要與『[[統派媒體]]』相抗,以追求臺灣多元的聲音,就該放棄『政媒兩棲』理念或利益,轉而支持至少在目前能夠體現免除[[政黨]]控制、(且能呈現)臺灣多元文化的公共媒體。這不也是[[阿扁]][[總統]]對臺灣有利的政策嗎?」<ref>{{cite news | language = | author = 管中祥| coauthors = | url =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60328 | title =蔡同榮的抉擇| work = | publisher =[[台灣立報]] | pages = }}</ref>
*2003年8月28日下午,民視舉行臨時董事會,蔡同榮請辭董事長,[[田再庭]]接任董事長。<ref>{{cite news|language=zh-tw|author=吳素柔|url=http://www.cnanews.gov.tw/spec/specread.php?id=200308280365&pt=23&LArr=200308310249,200308310052,200308300264,200308300262,200308300236,200308300171,200308300127,200308300125,200308300076,200308300037,200308290413,200308290370,200308290151,200308290135,200308290134,200308290091,200308290083,200308290080,200308280426,200308280400,200308280389,200308280370,200308280368,200308280365,200308280267,200308280223,200308280187,200308280027,200308280026,200308270386,200308270358,200308270330,200308270327,200308270288,200308270111,200308270062,200308270037,200308270032,200308270030,200308270027,200308260396,200308260354,200308260296,200308260266,200308260243,200308260202,200308260131,200308260101,200308260095,200308260035&no=0010|title=蔡同榮請辭民視董事長 遺缺田再庭接任|work=|publisher=[[中央通訊社]]|pages=|date=2003-08-28|accessdate=2014-03-25}}</ref>*2003年8月29日,蔡同榮發表[[民視文化]]出版的新書《民視與我》,曾經在[[政治戲仿節目]]中[[戲仿]]蔡同榮的藝人[[許傑輝]]擔任該書發表會主持人<ref>{{cite news|language=zh-tw|author=粘嫦鈺|title=蔡同榮出書 談在民視的日子|url=http://theme.udn.com/theme/story/6623/222473|publisher=聯合報|date=2003-08-30|accessdate=2015-11-29}}</ref>。同日16時,前民視監察人(台灣之聲廣播電台創辦人)[[許榮棋]]到[[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自訴]]蔡同榮妨害名譽,向蔡同榮求償新臺幣101萬元並要求民視文化不得繼續出版《民視與我》,理由是蔡同榮在該書中以不實言論攻擊他。許榮棋說,蔡同榮一方面籌辦1997年6月28日台獨聯盟「[[628反對中國併吞大會]]」,一方面卻指派民視執行副總經理[[陳剛信]]參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典禮,同時強迫民視記者將「628反對中國併吞大會」參加人數一萬人報導為十萬人,這是他與蔡同榮決裂的主要原因。許榮棋也說,該書還遺漏了蔡同榮當年涉嫌[[性騷擾]]民視新聞當家主播[[胡婉玲]],胡婉玲到[[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作偽證]]後快速升官的事情<ref>{{cite news|language=zh-tw|author=揭陽|title=《民視與我》一書諸多不實 許榮棋控告蔡同榮妨害名譽|url=|publisher=《[[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97期|date=2003-09-04|accessdate=2015-11-29}}</ref>。
*2003年10月7日,張俊宏在[[新世紀國會辦公室]]召開「昔日打拼同志,如今何苦賣友求榮?」記者會,抨擊蔡同榮新書《民視與我》書中有關他及[[全民電通]]的內容都不是事實。張俊宏說,蔡同榮將此書送給陳水扁時,他也在一旁;當時他向陳水扁說此書中有關他及全民電通的內容都不是事實,蔡同榮當場並未辯駁;這本書對他有很多的污蔑,蔡同榮卻親自將此書送給他、要他「雅藏」。張俊宏說,他一生最厭惡內鬥,但民視經營權已經全部讓給蔡同榮的[[民間投資]]、全力支持民間投資,後果卻是蔡同榮用此書污蔑他及全民電通。全民電通總經理林文雄則說,此書與事實最大的差異是:當初全民電通與民間投資是秉持對等原則經營民視,此書卻描述成是民間投資給全民電通的「聖恩」<ref>{{cite news | language = | author =許雅靜 | coauthors = | url = | title = 張俊宏限蔡同榮三天內澄清 否則走上司法 | work = | publisher =中央通訊社 | pages = | date =2003年10月7日}}</ref>。
*2006年5月24日,張俊宏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要求民視配合全民電通發放所持有的民視股票給投資人。張俊宏表示,民視成立時,由於當時[[法令]]規定[[自然人]]不能持有電視台的股票,所以民視股東有四萬人拿到的不是民視的股票、而是集資投資民視的民間投資與全民電通的股票;為了能讓投資人直接持有民視股票,全民電通已經於2005年解散[[清算]],希望將所持有的民視25%股票重新切割分配給投資人,然而「全民電通所持有民視的股票都是(新臺幣)百萬元大面額的,要給投資民眾,第一步就是要切割成小面額的;這需要蔡同榮及田再庭的配合,但是他們始終不配合,因此第一關就卡住了」<ref>{{cite news|language=zh-tw|author=張德厚|url=|title=張俊宏登廣告 要求民視配合發放股票|work=|publisher=[[中廣新聞網]]|pages=|date=2006-05-24|accessdate=2015-02-04}}</ref>。
*2008年3月18日,蔡同榮說,他只看民視的[[新聞]],從不看民視的[[連續劇]]:「哪有立委有時間坐在那邊兩小時看連續劇啦!」<ref>{{cite news | language = | author = | coauthors = | ur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19/today-p10.htm | title =挺藍挺綠 藝人北縣大拚場 | work = | publisher =[[自由時報]] | pages = | date =2008年3月19日 | accessdate =2008-03-20 }}</ref>*2011年7月21日,《[[財訊雙週刊]]》第377期報導,蔡同榮以其妻蔡麗蓉名義持有民視股權僅0.1%,卻仍然能在他被迫辭去民視董事長之後維持「政媒兩棲」的實質影響力,「關鍵之一是:民進黨多年來都提名他為不分區立委;關鍵之二是:他利用《公司法》第198條掌控民視董事會,並且在立法院多次阻擋該法條的修正案。說穿了,還是政、媒勢力相互為用。」<ref>{{cite news| language =| author =田習如| coauthors =| url =http://www.wealth.com.tw/index2.aspx?f=501&id=1800| title =蔡同榮牢控民視 何時「還台於民」?| work =| publisher =《財訊雙週刊》第377期| pages =| date =2011年7月21日| accessdate =2012-08-30|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4212822/http://www.wealth.com.tw/index2.aspx?f=501&id=1800| archivedate =2013年10月4日}}</ref>*2011年8月16日,蔡同榮自訴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誹謗案在[[台北地方法院]]開庭,柯建銘斥責蔡同榮「一派胡言」,更指控蔡同榮不只利用《[[時報周刊]]》鬥臭他。柯建銘說,2005年陳水扁要他選[[立法院長]]時,蔡同榮私下找他威脅,還向他表明自己「如果立委不幹,民視最大」。柯建銘還說,李文忠之妻[[陳德愉]]在《時報周刊》服務,原本主跑民進黨路線,卻提早被告知要調整新聞路線,聽說就是要修理柯建銘、修理民進黨;為了避免陳德愉的尷尬,所以率先調整路線,讓她免除困擾。針對柯建銘的痛斥,蔡同榮一直默默聆聽,沒有太多的反駁。<ref>{{cite news | language = | author = 法治時報社| coauthors = | url =http://blog.yam.com/lawpaper/article/41191968 | title = 蔡同榮 柯建銘 撕破臉對幹 | work = | publisher =《[[法治時報]]》第75期 | pages = | date =2011年9月1日 | accessdate =2013-06-16 }}</ref>*2017年2月,台獨人士[[鄭自才]]說,蔡同榮在四二四刺殺蔣經國案中開車載他與黃文雄到紐約[[廣場飯店]]後就失聯,當時[[洛杉磯]]一場由[[王文宏]]策劃、代號「鎮山」的刺殺蔣經國案也是如此,多年後他返回台灣公開這些內幕也引來蔡同榮滅火。他還說,蔡同榮任職民視董事長期間,某日找他在台北市[[八德路 (臺北市)|八德路]]民視總部附近一對一吃飯,請他受訪時不要再說「蔡同榮在最後一刻失聯」之類的話,甚至想把台北市[[內湖區]]民視新總部設計權給他以堵住他的嘴,但他未多理會<ref>{{cite web|author=陳怡-{杰}-|title=擺渡人 鄭自才|url=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2633|publisher=[[上報]]|date=2017-02-25|accessdate=2017-03-01|pages=}}</ref>。
民視創辦人蔡同榮博士一輩子以他的生命在努力,努力的目標,就是如何讓台灣,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他一生是台灣人民不能忘的典範與傳奇。
==評價==
2002年6月12日,管中祥說:「雖然蔡董(蔡同榮)過去都以『本土派需要有媒體』的說法做為『自己並非戀棧權位』的藉口,並突顯自己是個具有理想情操的道德者與先行者;然而有理想的臺灣人並非只有蔡同榮,有能力經營堅持『本土』媒體的亦非只有蔡同榮一人。這樣的說法不但自我膨風,將蔡委員搞得像是凡人無法取代的救世主,甚至也沒把其他有理想的臺灣人放在眼裡。……蔡董如果真有理想、使命,考量媒介中的多元發聲,那麼就該從自己開始,放棄既有利益,尋求相對公平的公共媒體環境,不該在爛蘋果的政媒兩棲曖昧中流連與攪和,更不該和其他貪慕政媒兩棲的權位者一起比爛,否則蔡同榮將是臺灣媒體改革的一塊大石頭。<ref>{{cite news| language =| author =管中祥| coauthors =| url =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1| title =蔡董,請自我了結| work =| publisher =台灣立報| pages =| date =2002-06-12| accessdate =|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16132459/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1| archivedate =2014-01-16}}</ref>」
2003年6月24日,[[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姚人多]]說:「他(蔡同榮)宣稱,之所以至今仍不肯辭去民視董事長的原因,是為了不讓臺灣成為中國的一部份;也就是說,老話一句,他是為了全體臺灣人的利益著想:在今日臺灣內部統派媒體勢力囂張的情況下,他位居民視董事長猶如中流砥柱、一柱擎天;有了他,民視便可以在一群不本土化的電子媒體中除妖斬魔、端正視聽。<ref>姚人多,[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7 〈蔡同榮與綠巨人〉]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21064559/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7 |date=2014-04-21 }},2003年6月24日</ref>
2011年7月12日,柯建銘召開「還台於民V.S.還財於民 黨政軍退出媒體?打破媒體壟斷?」記者會<ref>胡經周,[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44-233-2B4-233-2B343130323-2F4-233-2F3d3-2B33 〈柯建銘:蔡同榮用民視鬥他〉],《聯合影音網》2011年7月12日。</ref> 抨擊:蔡同榮長期將民視當成個人政治鬥爭工具,動輒威脅利誘黨團同仁,讓黨團同仁在陰影下問政,「比國民黨還惡質千百倍!」柯建銘表示,當年的民視靠著四、五萬名不樂見中國國民黨壟斷媒體的民眾以小額投資逐步建立起來,成長茁壯後卻淪為蔡同榮的個人電視台,甚至成為蔡同榮競選黨主席、中常委、立法院黨團總召等職務時的利益交換籌碼,與當初成立宗旨背道而馳,「這樣我們還有臉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嗎?<ref>鄭閔聲、曾薏蘋、甘嘉雯、朱真楷 綜合報導,[http://www.ccw.org.tw/?p=4337 〈柯建銘:蔡同榮挾民視政治鬥爭〉],《中國時報》2011年7月13日。</ref>」
2014年1月13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說:「蔡同榮晚年的挫敗,應不在於競選公職黨職的失利,而是在於民進黨因應中國壓力、苦思中國政策的過程中,他除了對一些追求[[權變]]的同志不以為然,卻也提不出可以實踐的有效出路,『反一中顧主權連線』的雷聲雨點是為著例。<ref>{{cite news | language = zh-tw| author = 陳儀深| coauthors = | url =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46365 | title = 送別蔡同榮| work = | publisher =自由時報 | pages = | date =2014-01-13 | accessdate = 2014-04-08}}</ref>」
==軼聞==
2012年9月28日,國防部長[[高華柱]]說,蔡同榮推動美國國會法案,賣[[F16]]給台灣。<ref>{{cite news | language = | author = | coauthors = | url = http://www.taiwanus.net/news/press/2011/201109282127561631.htm| title =小英訪美斬獲大 推手蔡同榮| work = | publisher = 民視| pages = | date =2011-9-128 | accessdate = }}</ref>
==第七屆立法委員任期出席紀錄==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