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登輝

移除 13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李登輝'''{{efn|[[台語]]讀 Lí Teng-hui / Lí Ting-hui}}({{bd|1923年|1月15日|catIdx=L李}}{{efn|[[農曆]]1922年([[壬戌]])11月29日}})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治台灣]][[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台灣本省人|臺籍]]國民黨主席;第一位臺灣人總統,以及落實臺灣[[民主化]]的重要[[領袖]]之一<ref>[http://twcenter.org.tw/a05/a05_01_03.htm 張炎憲,《邁向台灣國家建構的推手:李登輝總統的歷史定位》]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216074150/http://twcenter.org.tw/a05/a05_01_03.htm |date=2016-02-16 }}</ref>,因曾在任內推動[[民主]]改革,而被《[[時代雜誌|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台灣獨立運動|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efn|[[台語]]讀 A-hui peh}}([[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親日立場及兩岸政策,由早期操縱統獨議題至後期提出[[特殊兩國論]],導致台灣社會因統獨及族群矛盾而分化及撕裂。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