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royalty |name = 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 |title = 黑森和萊茵大公國公主,俄羅斯皇后 |image = |succession = 俄羅斯皇后、芬…”
{{Infobox royalty
|name = 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
|title = 黑森和萊茵大公國公主,俄羅斯皇后
|image =
|succession = 俄羅斯皇后、芬蘭大公妃
|reign = 1894年11月26日–1917年3月15日<br>({{age in years and days|1894|11|26|1917|3|15|age=no}})
|coronation = {{death date and age|1896|5|14|1872|6|6}}
| predecessor =[[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皇后 (亞歷山大三世)|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
|successor = [[俄國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發生,帝制被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結束。
|spouse = [[尼古拉二世 (俄羅斯)|尼古拉二世]]
|issue = [[奧麗加·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br />[[塔季揚娜·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br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br />[[阿纳斯塔西娅·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女大公<br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皇儲
|royal house = [[黑森-達姆施塔特]]
|othertitles =
|father = [[路德維希四世 (黑森大公)|黑森大公路德維希四世]]
|mother = [[愛麗絲公主 (黑森和萊茵大公夫人)|英国的愛麗絲公主]]
|date of birth = {{birth date|1872|6|6|mf=y}}
|place of birth = [[达姆施塔特]]
|date of death = {{death date and age|1918|7|17|1872|6|6|mf=y}}
|place of death = {{flag|Russian SFSR|1918}}[[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別墅]]
|date of burial = 1998年7月17日
|place of burial = [[彼得保羅大教堂]]
}}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俄語]]:{{lang|ru|Императрица Александра Фёдоровна}}){{bd|1872年|6月6日|1918年|7月17日|catIdx=A}}),是[[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亦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原名維多莉亞·阿歷克絲·海倫·露薏絲·貝婭特麗絲([[德語]]:{{lang|de|Viktoria Alix Helene Luise Beatrice Prinzessin von Hessen und bei Rhein}}),或称阿歷克絲公主,是[[德意志帝國]][[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公主]],由[[東正教]][[教堂]]受洗後按照俄国宫廷传统,改名為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她也是著名的[[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支持以專制手段來控制[[國家]],與[[俄羅斯]][[東正教]][[顛僧]][[拉斯普京]]的關係也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十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后,她与丈夫及子女被[[布尔什维克]]秘密处决。2000年与家人,被俄羅斯東正教会封為殉道[[聖人]]。或称聖亞歷山德拉。
== 早年 ==
亚历山德拉皇后原稱阿歷克絲(她母親名字愛麗絲的德文發音),生於[[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達姆施塔特]](Darmstadt)。她的父親是[[德意志帝國]][[黑森大公|黑森和萊茵大公]][[路德维希四世 (黑森大公)|路德维希四世]]。她的母親[[艾丽斯公主 (黑森和莱茵大公夫人)|艾丽斯公主]],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次女。
阿歷克絲在1872年7月1日由[[信義宗|路德派教堂]][[洗禮]],並與其他四名姊妹一同取得母親的姓名。[[爱德华七世 (英国)|爱德华七世]]、[[亚历山大三世 (俄国)|亚历山大三世]]都是她的[[教父]]。
1878年阿歷克絲6歲染上[[白喉]],兄姐和她虽痊愈,但母親和妹妹玛丽却因此病故。过后和一兄三姐一齐被外祖母接到[[英国]]居住和受教育。阿歷克絲在英國度過她的童年時光,並時常與她的英國親戚住在一起,她與她的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相當親密,時常被認為是女王最寵愛的外孫女。原本樂觀的阿歷克絲在她母親和妹妹去世後,她變得越來越沉悶和孤僻。最嚴重時,甚至到了无法接受任何人忠告的地步,包括原本親密的外祖母在内。
在1884年阿歷克絲12岁时,二姐伊丽莎白(艾拉)嫁给[[俄国]][[亚历山大三世]]的弟弟[[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谢尔盖大公]]。在婚礼上,她结识了16岁的[[俄国]][[皇储]][[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开始秘密[[戀愛]]。
在1892年阿歷克絲20歲時,她父親也去世了。她的长兄[[恩斯特·路德维希 (黑森大公)|恩斯特·路德维希]]繼位成為黑森和萊茵的[[大公]]。
== 婚姻 ==
亞歷山德拉結婚的年紀在那時算是相當晚的。儘管家裡的人極力贊成,她还是拒絕了[[爱德华七世 (英国)|爱德华七世]]的長子克拉伦斯公爵[[艾伯特·维克托亲王 (克拉伦斯公爵)|艾伯特·维克托]]的求婚。她當時已經和[[尼古拉二世|俄羅斯皇儲]]秘密交往,剛開始[[亚历山大三世 (俄国)|亚历山大三世]]並不贊成他們的婚事,但由于他本人四子中已连丧二子(次子亚历山大和三子乔治),而幼子米哈依尚未成年,加上患有肾病,在病痛中只好忍痛答应让他们成婚。
相當困擾亞歷山德拉的是她必須放棄[[基督新教]][[路德派]]的信仰,因為俄國皇后必須是[[東正教]]教徒;但她最終被說服,而且後來還變為相當忠誠、甚至接近狂熱的東正教信徒。她與尼古拉在1894年4月訂婚,亚历山大三世在那一年的11月初去世,年僅26歲的尼古拉成為了全俄國的沙皇。
{{fact|亞歷山德拉跟著俄國皇室一起伴隨著亚历山大三世的遗體回到聖彼得堡,據說人們因此流傳著新皇后會帶來不祥的謠言:“她跟隨著棺材之後到來。”|time=2009-03-09}}
亞歷山德拉與尼古拉在1894年11月26日於[[圣彼得堡]]的[[冬宫]]結婚。他們生下五名子女:
{| sty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order="1" width="95%"
|- style="background:#ccc;"
! width="5%" | 肖像
! width="15%" |名字
! width="15%" | 出生日期
! width="15%" | 去世日期
! width="20%" | 备注
|-
| align="center" | [[File:Olga1910.jpg|90px]] || [[欧嘉·尼古拉耶芙娜|奥丽加女大公]]||{{OldStyleDate|1895年|11月15日|11月3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22岁, 8个月零3天
|-
| align="center" | [[File:Tatiana in court gown 1910.jpg|90px]] || [[塔季扬娜·尼古拉耶芙娜|塔季揚娜女大公]]||{{OldStyleDate|1897年|6月10日|5月29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21岁,1个月零8天
|-
| align="center" | [[File:Maria Nikolaevna.jpeg|90px]] ||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瑪利亞女大公]]||{{OldStyleDate|1899年|6月26日|6月14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9岁零22天
|-
| align="center" | [[File:Anastasia1909.jpg|90px]] || [[阿纳斯塔西娅·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安娜斯塔西亚女大公]]||{{OldStyleDate|1901年|6月18日|6月5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7岁零1个月
|-
| align="center" | [[File:Alexei Nikolaevich, Tsarevich of Russia 02.jpg|100px]] || [[阿列克谢 (俄国皇储)|阿列克谢皇储]]||{{OldStyleDate|1904年|8月12日|7月30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3岁11个月零6天
|}
不幸的是,亞歷山德拉是[[血友病]][[帶原者]],這是她母親經由[[英國]][[维多利亚女王]]所遺傳的。亞歷山德拉將血友病遺傳給了唯一的兒子阿列克謝。
== 皇后亞歷山德拉 ==
1896年5月26日,尼古拉和亞歷山德拉在莫斯科進行了奢侈的[[加冕]]典禮,正式成為俄國的沙皇和皇后。{{fact|加冕典礼上出现了不祥的征兆:镶满钻石的沉重的圣安德烈勋章银链从沙皇的肩膀上滑了下来,落在地上。接着举行加冕典礼时,重达4公斤的帝国皇冠卡在尼古拉[[大津事件|5年前被日本人砍伤]]的旧伤口上,让他疼痛不已。|time=2007-11-29}}
加冕典礼后,按照传统,皇室在莫斯科郊外的霍登练兵场向民众分发礼品——男性得到印有[[双头鹰]]徽章的啤酒杯,女性得到印有相同图案的手帕。由于谣传礼物即将发完,因此引发人群拥挤,许多人跌入打靶用的掩体中,被人踩踏而死。霍登练兵场惨案的死者多达2000多人,1万多人受伤,被視為另一項不祥的徵兆。当晚沙皇和皇后出席了法国大使为其举办的豪华舞会,在民众中引起极大的愤慨。
亞歷山德拉在俄國人民之中相當不受歡迎。对于十分迷信的俄国人来说,他们第一次看到未来的皇后是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葬礼上,一些俄国老太太划着十字喃喃地说“她是跟在棺材后面来到我们这里的”。许多俄国贵族称亞歷山德拉为“黑森的苍蝇”。她缺乏身為皇后的魅力和社交技巧。俄國對她的冷淡對待讓她相當沮喪,她宣稱自己對於俄國朝廷品行和禮儀的散漫相當厭煩。與前任的皇后—[[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皇太后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相比,瑪麗亞相當受歡迎(而且當時也依然年輕),瑪麗亞在朝廷裡有著更高的地位。
在俄國,與一般歐洲皇室不同,皇太后的地位高過皇后,這層陰影使得家族裡無法達成和諧的關係。她替沙皇生下的前四個孩子都是無法繼承皇位的女兒,也使得她遭受更多批評。
亞歷山德拉強烈地保護丈夫身為沙皇的地位,積極支持以獨裁手段來鞏固他的權利。她強烈擁護[[君權神授說]],認為沙皇的權力並不需要爭取人民的認可。
|name = 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
|title = 黑森和萊茵大公國公主,俄羅斯皇后
|image =
|succession = 俄羅斯皇后、芬蘭大公妃
|reign = 1894年11月26日–1917年3月15日<br>({{age in years and days|1894|11|26|1917|3|15|age=no}})
|coronation = {{death date and age|1896|5|14|1872|6|6}}
| predecessor =[[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皇后 (亞歷山大三世)|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
|successor = [[俄國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發生,帝制被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結束。
|spouse = [[尼古拉二世 (俄羅斯)|尼古拉二世]]
|issue = [[奧麗加·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br />[[塔季揚娜·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br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br />[[阿纳斯塔西娅·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女大公<br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皇儲
|royal house = [[黑森-達姆施塔特]]
|othertitles =
|father = [[路德維希四世 (黑森大公)|黑森大公路德維希四世]]
|mother = [[愛麗絲公主 (黑森和萊茵大公夫人)|英国的愛麗絲公主]]
|date of birth = {{birth date|1872|6|6|mf=y}}
|place of birth = [[达姆施塔特]]
|date of death = {{death date and age|1918|7|17|1872|6|6|mf=y}}
|place of death = {{flag|Russian SFSR|1918}}[[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別墅]]
|date of burial = 1998年7月17日
|place of burial = [[彼得保羅大教堂]]
}}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俄語]]:{{lang|ru|Императрица Александра Фёдоровна}}){{bd|1872年|6月6日|1918年|7月17日|catIdx=A}}),是[[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亦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原名維多莉亞·阿歷克絲·海倫·露薏絲·貝婭特麗絲([[德語]]:{{lang|de|Viktoria Alix Helene Luise Beatrice Prinzessin von Hessen und bei Rhein}}),或称阿歷克絲公主,是[[德意志帝國]][[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公主]],由[[東正教]][[教堂]]受洗後按照俄国宫廷传统,改名為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她也是著名的[[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支持以專制手段來控制[[國家]],與[[俄羅斯]][[東正教]][[顛僧]][[拉斯普京]]的關係也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十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后,她与丈夫及子女被[[布尔什维克]]秘密处决。2000年与家人,被俄羅斯東正教会封為殉道[[聖人]]。或称聖亞歷山德拉。
== 早年 ==
亚历山德拉皇后原稱阿歷克絲(她母親名字愛麗絲的德文發音),生於[[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達姆施塔特]](Darmstadt)。她的父親是[[德意志帝國]][[黑森大公|黑森和萊茵大公]][[路德维希四世 (黑森大公)|路德维希四世]]。她的母親[[艾丽斯公主 (黑森和莱茵大公夫人)|艾丽斯公主]],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次女。
阿歷克絲在1872年7月1日由[[信義宗|路德派教堂]][[洗禮]],並與其他四名姊妹一同取得母親的姓名。[[爱德华七世 (英国)|爱德华七世]]、[[亚历山大三世 (俄国)|亚历山大三世]]都是她的[[教父]]。
1878年阿歷克絲6歲染上[[白喉]],兄姐和她虽痊愈,但母親和妹妹玛丽却因此病故。过后和一兄三姐一齐被外祖母接到[[英国]]居住和受教育。阿歷克絲在英國度過她的童年時光,並時常與她的英國親戚住在一起,她與她的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相當親密,時常被認為是女王最寵愛的外孫女。原本樂觀的阿歷克絲在她母親和妹妹去世後,她變得越來越沉悶和孤僻。最嚴重時,甚至到了无法接受任何人忠告的地步,包括原本親密的外祖母在内。
在1884年阿歷克絲12岁时,二姐伊丽莎白(艾拉)嫁给[[俄国]][[亚历山大三世]]的弟弟[[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谢尔盖大公]]。在婚礼上,她结识了16岁的[[俄国]][[皇储]][[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开始秘密[[戀愛]]。
在1892年阿歷克絲20歲時,她父親也去世了。她的长兄[[恩斯特·路德维希 (黑森大公)|恩斯特·路德维希]]繼位成為黑森和萊茵的[[大公]]。
== 婚姻 ==
亞歷山德拉結婚的年紀在那時算是相當晚的。儘管家裡的人極力贊成,她还是拒絕了[[爱德华七世 (英国)|爱德华七世]]的長子克拉伦斯公爵[[艾伯特·维克托亲王 (克拉伦斯公爵)|艾伯特·维克托]]的求婚。她當時已經和[[尼古拉二世|俄羅斯皇儲]]秘密交往,剛開始[[亚历山大三世 (俄国)|亚历山大三世]]並不贊成他們的婚事,但由于他本人四子中已连丧二子(次子亚历山大和三子乔治),而幼子米哈依尚未成年,加上患有肾病,在病痛中只好忍痛答应让他们成婚。
相當困擾亞歷山德拉的是她必須放棄[[基督新教]][[路德派]]的信仰,因為俄國皇后必須是[[東正教]]教徒;但她最終被說服,而且後來還變為相當忠誠、甚至接近狂熱的東正教信徒。她與尼古拉在1894年4月訂婚,亚历山大三世在那一年的11月初去世,年僅26歲的尼古拉成為了全俄國的沙皇。
{{fact|亞歷山德拉跟著俄國皇室一起伴隨著亚历山大三世的遗體回到聖彼得堡,據說人們因此流傳著新皇后會帶來不祥的謠言:“她跟隨著棺材之後到來。”|time=2009-03-09}}
亞歷山德拉與尼古拉在1894年11月26日於[[圣彼得堡]]的[[冬宫]]結婚。他們生下五名子女:
{| sty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order="1" width="95%"
|- style="background:#ccc;"
! width="5%" | 肖像
! width="15%" |名字
! width="15%" | 出生日期
! width="15%" | 去世日期
! width="20%" | 备注
|-
| align="center" | [[File:Olga1910.jpg|90px]] || [[欧嘉·尼古拉耶芙娜|奥丽加女大公]]||{{OldStyleDate|1895年|11月15日|11月3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22岁, 8个月零3天
|-
| align="center" | [[File:Tatiana in court gown 1910.jpg|90px]] || [[塔季扬娜·尼古拉耶芙娜|塔季揚娜女大公]]||{{OldStyleDate|1897年|6月10日|5月29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21岁,1个月零8天
|-
| align="center" | [[File:Maria Nikolaevna.jpeg|90px]] ||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瑪利亞女大公]]||{{OldStyleDate|1899年|6月26日|6月14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9岁零22天
|-
| align="center" | [[File:Anastasia1909.jpg|90px]] || [[阿纳斯塔西娅·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安娜斯塔西亚女大公]]||{{OldStyleDate|1901年|6月18日|6月5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7岁零1个月
|-
| align="center" | [[File:Alexei Nikolaevich, Tsarevich of Russia 02.jpg|100px]] || [[阿列克谢 (俄国皇储)|阿列克谢皇储]]||{{OldStyleDate|1904年|8月12日|7月30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3岁11个月零6天
|}
不幸的是,亞歷山德拉是[[血友病]][[帶原者]],這是她母親經由[[英國]][[维多利亚女王]]所遺傳的。亞歷山德拉將血友病遺傳給了唯一的兒子阿列克謝。
== 皇后亞歷山德拉 ==
1896年5月26日,尼古拉和亞歷山德拉在莫斯科進行了奢侈的[[加冕]]典禮,正式成為俄國的沙皇和皇后。{{fact|加冕典礼上出现了不祥的征兆:镶满钻石的沉重的圣安德烈勋章银链从沙皇的肩膀上滑了下来,落在地上。接着举行加冕典礼时,重达4公斤的帝国皇冠卡在尼古拉[[大津事件|5年前被日本人砍伤]]的旧伤口上,让他疼痛不已。|time=2007-11-29}}
加冕典礼后,按照传统,皇室在莫斯科郊外的霍登练兵场向民众分发礼品——男性得到印有[[双头鹰]]徽章的啤酒杯,女性得到印有相同图案的手帕。由于谣传礼物即将发完,因此引发人群拥挤,许多人跌入打靶用的掩体中,被人踩踏而死。霍登练兵场惨案的死者多达2000多人,1万多人受伤,被視為另一項不祥的徵兆。当晚沙皇和皇后出席了法国大使为其举办的豪华舞会,在民众中引起极大的愤慨。
亞歷山德拉在俄國人民之中相當不受歡迎。对于十分迷信的俄国人来说,他们第一次看到未来的皇后是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葬礼上,一些俄国老太太划着十字喃喃地说“她是跟在棺材后面来到我们这里的”。许多俄国贵族称亞歷山德拉为“黑森的苍蝇”。她缺乏身為皇后的魅力和社交技巧。俄國對她的冷淡對待讓她相當沮喪,她宣稱自己對於俄國朝廷品行和禮儀的散漫相當厭煩。與前任的皇后—[[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皇太后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相比,瑪麗亞相當受歡迎(而且當時也依然年輕),瑪麗亞在朝廷裡有著更高的地位。
在俄國,與一般歐洲皇室不同,皇太后的地位高過皇后,這層陰影使得家族裡無法達成和諧的關係。她替沙皇生下的前四個孩子都是無法繼承皇位的女兒,也使得她遭受更多批評。
亞歷山德拉強烈地保護丈夫身為沙皇的地位,積極支持以獨裁手段來鞏固他的權利。她強烈擁護[[君權神授說]],認為沙皇的權力並不需要爭取人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