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以太网

增加 2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0010100.jpg|缩略图| 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4797744471&di=b372ab056ff30a9f309569922b03316c&imgtype=0&src=http%3A%2F%2Fimg0.imgtn.bdimg.com%2Fit%2Fu%3D3778915780%2C2320151312%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地址]]]
'''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IEEE 。[[IEEE]] 组织 的IEEE 的[[IEEE 802.3 ]] 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 [[ 物理层 ]] 的连线、 [[ 电子信号 ]] 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技术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简介==
以太网是现实世界中最普遍的一种 [[ 计算机网络 ]] 。以太网有两类:第一类是经典以太网,第二类是交换式以太网,使用了一种称为交换机的设备连接不同的计算机。经典以太网是以太网的原始形式,运行速度从3~10 Mbps不等;而交换式以太网正是广泛应用的以太网,可运行在100、1000和10000Mbps那样的高速率,分别以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的形式呈现。<ref>[http://www.023wg.com/jcpz/258.html 思维网络]</ref>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减少冲突,将能提高的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交换机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如此一来,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即载波多重访问/碰撞侦测)的总线技术。
类似于其他的高速总线,以太网网段必须在两头以电阻器作为终端。对于同轴电缆,电缆两头的终端必须接上被称作“终端器”的50欧姆的电阻和散热器,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发生类似电缆断掉的情况:总线上的AC信号当到达终端时将被反射,而不能消散。被反射的信号将被认为是冲突,从而使通信无法继续。中继器可以将连在其上的两个网段进行电气隔离,增强和同步信号。大多数中继器都有被称作“自动隔离”的功能,可以把有太多冲突或是冲突持续时间太长的网段隔离开来,这样其他的网段不会受到损坏部分的影响。中继器在检测到冲突消失后可以恢复网段的连接。
集线器
采用集线器组网的以太网尽管在物理上是星型结构,但在逻辑上仍然是总线型的, [[ 半双工 ]] 的通信方式采 用CSMA用[[CSMA/CD ]] 的冲突检测方法,集线器对于减少数据包冲突的作用很小。每一个数据包都被发送到集线器的每一个端口,所以带宽和安全问题仍没有解决。集线器的总传输量受到单个连接速度的限制(10或100 Mbit/s),这还是考虑在前同步码、传输间隔、标头、档尾和封装上都是最小花费的情况。当网络负载过重时,冲突也常常会降低传输量。最坏的情况是,当许多用长电缆组成的主机传送很多非常短的帧(frame)时,可能因冲突过多导致网络的负载在仅50%左右程度就满载。为了在冲突严重降低传输量之前尽量提高网络的负载,通常会先做一些设定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经典以太网=
3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