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6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形成历史'''
大连国家级地质公园之一——金石滩三面环海,延绵3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凝聚了3-9亿年地质奇观,被称为“凝固的动物世界”。大连的金石滩自然奇石地质景观。不仅再现了几亿年前大自然稀有的壮丽景观,也为地质考察深入了解古地理环境、地质地貌形成的年代、地质变化、地壳运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地质公园金石滩核心景区金石园的岩石成岩是在距今6.3亿年左右的震旦纪,但形成如今的金石园的地貌是在距今6500万年至240万年的第三纪,第三纪是我国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成时期。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和物理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金石园的岩石都是可溶的灰岩,其中溶洞、溶沟等现象也符合岩溶地貌的特征,所以专家认定金石园的地貌为古岩溶地貌,又称古喀斯特地貌。金石园的这种地貌在北方地区非常少见,是北方最典型的岩溶地貌。漫长的地质演化,留给当今的大连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形成了中国少有的及多种地质遗迹地貌景观为一体的滨海地质大观园。
'''传说'''
'''地形地貌'''
大连地处日本——台湾太平洋岛弧地震带的外侧,印度板块与中国北方板块覆冲带附近,由山东以北东方向延伸至俄罗斯境内的郯卢大断裂,在金州与东西向延伸的金州断裂相交的断层活动带处。由于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大连地区的地层岩石、产生一些断层、断裂、褶皱等构造地质体。 海蚀崖上见到兴民村组形成的倒转背斜与大林子组组成的向斜,倒海翻江是形容岩层因受到挤压而弯曲,形似海浪到岸边变为破浪的形状。“倒海翻江”的褶皱构造是辽南中生代时期造山运动形成的。地层倒转景点由马家屯组板状、纹层灰岩组成。地层受海浪冲蚀形成一系列低矮的海蚀残丘地层向东倒转,涨潮时部分未被淹没的残丘露出水面,形似古代群臣手持笏早朝面君。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由千山山脉向西南延伸到海洋中所构成。半岛南端老铁山隔渤海海峡,和山东半岛遥相接应,形成渤海和黄海的分界。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千山山脉构成半岛的脊梁,属于新华夏系隆起带的一部分,北起连山关,南到老铁山,长约340千米,一般海拔不到500米。千山山脉将辽东半岛分成两大斜面,东南坡较平缓,有大洋河、英那河、碧流河、大沙河等较长水系,注入黄海。西北坡较陡峻,有大清河、熊岳河、复州河等较短水系,注入渤海。
== 开发建设 ==
2005年9月19日,被国家批准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随后进行了地质公园的建设规划。
2007年10月,成立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地质公园一期工程投资1600余万元,已建设了主题碑、地质广场、观光栈道、栈桥等。
2008年5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主要包括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东部景区分为4大主要景群:玫瑰园景群、恐龙园景群、南秀园景群和鳌滩景群。
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