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顗

增加 19,70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周顗 | 圖像 = [[File:周顗.jpg|缩略图|居中|[http://p0.so.qhimgs1.com/bdr/105__/t010656da2030dd8b70.jpg 原图链接]]]}}周顗(yǐ)(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晋朝时期大臣,西晋安东将军 [[ 周浚 ]] 之子。  
周顗少年时便有重名,弱冠时袭封武城侯,曾在东海王司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征辟周顗为军谘祭酒。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周顗以雅望而获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
[[ 王敦 ]] 之乱时,周顗被大将军王敦杀害,终年五十四岁。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  所处时代:两晋时期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269年  去世时间: 322年  主要作品: 文集二卷  籍 贯: 汝南安成  官 职: 护军将军  封 爵: 武城侯(一作成武侯)  追 赠: 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谥 号: 康 =人物生平= 早有令誉 周顗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虽同辈之人相互亲昵狎玩,但却不敢轻慢放肆地对待周顗。同乡人司徒掾贲嵩有清高的节操,见到周顗,惊叹道:“汝颍之地本来多生奇士,好久以来雅道不兴,今天又见到了周伯仁,将会重振风雅,清我邦族。”广陵人戴渊是东南名士,有美名,举秀才后入洛阳,平时听到周顗的大名,专门去拜见他,相对而坐好久,直到离开时,也不敢显示自己善辩的口才。周顗的从弟周穆也有较好的声誉,想超过周顗,周顗毫不介意也不与他计较竞比,于是人们更加倾向于周顗。 [3]  此后州郡征召,周顗皆不应命。弱冠之年,承袭了其父武城侯(一作成武侯)的爵位,官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东海王司马越之子司马毗为镇军将军,任命周顗为长史。 [4]   兵败回都 元帝司马睿初到江东,请周顗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刚到州中,建平流民傅密等人叛乱,迎蜀地贼寇杜弢入境,周顗一时无法招架,狼狈不堪。陶侃派遣部将吴寄领兵相救,周顗才得以平安,于是到豫章投奔王敦,王敦收留了他。军司戴邈说:“周顗虽然新遭失败,但当时他还没有行使职权,不应承当责任,再说他平素德望很高,还是应恢复他的职位。”王敦不同意。元帝召周顗为扬威将军、兖州刺史。周顗回到建康,元帝留下他不让离开,再次任命他为军谘祭酒,接着转为右长史。 [5]   屡遭劾奏 东晋建立后,补为吏部尚书。不久,因醉酒被有司弹劾,以布衣身份领其职位,后又因门生伤人的牵连,被免去官职。 [6]  大兴(318年-321年)初年,再拜为太子少傅,仍任吏部尚书。周顗上疏推辞说:“臣退朝时反复思考,我学不通一经之术,智能不胜任一官之职,人知足而止很难做到,未能谨守本分,于是担负了重任,名位超过了实际才干。没想到陛下忘记了我的愚劣过失,又要让臣内管对官员的评定鉴选,外承教育训导太子的重任,我自己如蝉翼一般轻微,而负担千钧的重任,不能胜任之事,是不须识别就明白的。如果臣将来受到失职的追究,必会使圣朝蒙受用人不当的耻辱,既担心又惭愧,不知该怎样办才好。”朝廷的诏书说:“太子司马绍年幼便获得了储君这样尊贵的地位,应该依靠良臣以除去蒙蔽。有严正的师长,使他望之俨然,即使不言不语也能使他获得教益,还需要专门让他学习吗,正如人言和田苏一起游处便会忘掉鄙劣之心一样。你应该接受任命,不必再谦虚推辞了。”后来转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如故。 [7] 不久,接替戴渊为护军将军。尚书纪瞻置酒宴请周顗和王导等人,周顗酒醉失态,违背礼仪,又被有司参奏,元帝下诏予以赦免。 [8]   不屈遇害 后王敦举兵,刘隗劝元帝将王氏一族满门抄斩,司空王导入朝请罪,恰好遇见正要进宫的周顗,王导叫住周顗说:“伯仁,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周顗连看都没看他一下,径自去了。周顗入宫后向元帝进言,备言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可错杀忠良。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一高兴,又喝多了酒才出来。此时王导还跪在宫门口谢罪,看见周顗出来,又喊周顗的名字,周顗依旧不搭理他,只对左右说:“如今杀了这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作。”出宫之后,周顗又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而王导却不知情。而后王敦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又得志。王敦问王导:“周顗、戴若思是人望所在,应当位列三司,这是肯定的了。”王导没吱声。王敦又说:“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不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王导还是不说话。 [9] 不久,周顗和戴渊果然都被逮捕,路过太庙,周顗大声说到:“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话音未落,左右差役便用戟戳其口,血流满地而周顗面不改色,神情自若,遂被杀,时年五十四岁。 [10] 王敦之乱平定后,王导浏览以前的宫中奏折,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殷勤备至。王导拿着这封奏折,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回来之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周顗死后,王敦派缪坦抄没周顗之家,只收得空篓子几只,里面装着旧棉絮,酒五瓮,米数石,朝臣都叹服周顗的清正廉洁。王敦死后,追赠周顗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以少牢之礼致祭。 [11] =人物评价=[[贲嵩]]: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 [13]  [[戴邈]]:顗虽退败,未有莅众之咎,德望素重,宜还复之。 [13]  [[庾亮]]:① 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13] ② 周侯末年,可谓盛德之衰也! [13]  [[王敦]]:周顗、戴渊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 [13]  [[吕猗]]:周顗、戴渊皆有高名,足以惑众,近者之言曾无愧色。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 [13]  [[颜含]]:周伯仁之正,邓伯道(邓攸)之清,卞望之(卞壸)之节,余则吾不知也。 [14]  [[何尚之]]:渡江已来,则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郗超、王坦、王恭、王谧、郭文举、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即何充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觊等,或宰辅之冠盖,或人伦之羽仪,或置情天人之际,或抗迹烟霞之表。 [15]  [[法琳]]:王导、周顗,宰辅之冠盖。王濛、谢尚,人伦之羽仪。次则郗超、王谧、刘(阙)、谢容等,并江左英彦,七十馀人。皆学综九流,才映千古。 [16]  [[房玄龄]]:①若思闲爽,照理研幽。伯仁凝正,处腴能约。咸以高才雅道,参豫畴咨。及京室沦胥,抗言无挠,甘赴鼎而全操,盖事君而尽节者欤!顗招时论,尤其酒德,《礼经》曰‘瑕不掩瑜’,未足韬其美也。② 周戴英爽,忠谟允塞。道属屯蒙,祸罹凶慝。 [13]  [[李适]]:昔王蠋守死以全节,周顗正色而抗词,惟我信臣,无愧前哲。 [17]  [[王世贞]]:周伯仁吾所不解。过江以后,若使追丧乱之艰难,此身之非有,或散发岩阿,或栖迟冗列,用拙挫名,以酒蔽身,可也;既居九列,参密议而纵饮沉湎,狂僻废礼,且夫密疏申救始兴而不言德,固若长者;夫以元老故交,哀呼求救,了不之盻。而顾左右云“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宁能不使之饮恨横发耶?伯仁、若思,即始兴救之,久亦必杀,但小缓耳。伯仁死、始兴不能无罪。检表而泣,以情语诸子,犹庶几哉。 [18]  [[张凤翔]]:呜呼!古忠臣烈士不幸而死于奸臣之手,如伯嚭之杀伍子胥、王凤之杀王章、曹操之杀孔文举、王敦之杀周伯仁、李林甫之杀李北海、卢杞之杀颜鲁公、秦桧之杀岳武穆者非一,而独公与武穆,至今英雄之恨未销。 [19]  [[李光地]]:自古守节秉义,而才不足以济者,岂少乎,汉李固、王允,晋周顗、王导之徒是也。 [20] =个人作品=周顗著有文集二卷。《[[全晋文]]》又收录有《[[让太子少傅疏]]》、《[[复肉刑议]]》。 [21] =轶事典故= 名士狂傲 一次晋元帝大宴群臣,正是酒酣歌热之际,元帝高兴得说:“众位爱卿,今日名臣共聚一堂,纵使是尧舜之时也不过如此吧?”忽有一人在堂下朗声答道:“如今的世道怎么能跟尧舜盛世相比呢?”此人正是周顗。元帝大怒,下诏书将周顗下狱,不日处死。若干天后元帝愤怒平息,才将周顗放出,大家都前去探望,周顗却说:“我就知道我死不了,没犯死罪嘛。” [22]   三日仆射 当初,周顗以雅望而享盛名,受海内人士敬慕,后经常因酒而出现过失,任仆射之时,酒醒的时候就不多,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三日仆射”。庾亮说:“周侯晚年,就如同《论语》所言凤德之衰呀。”周顗在过江之前,饮酒有一石之量,过江后,虽天天沉醉,却常说饮酒没有对手。偶然一次有过去饮酒的对手从江北来,周顗遇到后非常高兴,于是拿出两石酒二人对饮,双双大醉。周顗酒醒后,看看那位客人,已腐肋而死。 [23]   火攻下策 周顗天性宽厚仁爱,弟弟周嵩曾经有一次因为喝醉了酒拿蜡烛掷打他并说:“你的才气比不上我,为什么竟然出人意外地获得了崇高的声望?”周顗脸上的表情依然如平常一样,并且语气平缓地说:“阿奴你实施火攻,这本来是使出了一个下策呀。”周顗并不因这件事而认为他的弟弟对他不敬。 [24]   王敦脸热 大将军王敦,从小就与周顗相识,却总是有点怕他。每次遇见周顗,都面热耳赤,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也要用手作扇,扇风不止。 [25]   空洞无物 王导曾把头枕在周顗的腿上。王导指着周顗的肚子,问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周顗回答:“这里面空空洞洞的,不过像你这样的人足可容纳数百个。” [26] 王导也不因此恼恨。又曾在王导座间傲然啸咏,王导说:“你想学嵇康、阮籍吗?”周顗回答说:“我怎敢近舍明公,而远效嵇康阮籍。” [27]   唐突西施 庾亮曾经对周顗说:“大家都把你比作乐广。”周顗说:“何必要这样美化丑女无盐,而唐突了西施呢。” [28] =亲属成员=祖父: 周裴,官至少府卿。 [13]  父亲: 周浚,字开林,官至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封成武侯。 [13]  兄弟: 周嵩,字仲智,官至御史中丞。 [13]; 周谟,小字阿奴,官至侍中、中护军,封西平侯。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 [13]  后代 儿子: 周闵,字子骞,周顗长子,官至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烈。 [29]; 周恬,周顗次子,历任朝廷、地方官职。 [30]; 周颐,周顗三子,历任朝廷、地方官职。 [30]  孙子: 周琳,周颐长子,出继伯父周闵,官至东阳太守。 [31]  曾孙: 周文,周琳少子,官至骠骑谘议参军。 [32]  =史料记载=《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13] =参考资料=1.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周顗,字伯仁,安东将军浚之子也。 2. 周顗画像取自历代名臣像。 3.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少有重名,神彩秀彻,虽时辈亲狎,莫能媟也。司徒掾同郡贲嵩有清操,见顗,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广陵戴若思东南之美,举秀才,入洛,素闻顗名,往候之,终坐而出,不敢显其才辩。顗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4.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州郡辟命皆不就。弱冠,袭父爵武城侯,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东海王越子毗为镇军将军,以顗为长史。 5.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元帝初镇江左,请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始到州,而建平流人傅密等叛迎蜀贼杜弢,顗狼狈失据。陶侃遣将吴寄以兵救之,故顗得免,因奔王敦于豫章。敦留之。军司戴邈曰:“顗虽退败,未有莅众之咎,德望素重,宜还复之。”敦不从。帝召为扬威将军、兖州刺史。顗还建康,帝留顗不遣,复以为军谘祭酒,寻转右长史。 6.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中兴建,补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为有司所纠,白衣领职。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 7.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顗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不悟天鉴忘臣顽弊,乃欲使臣内管铨衡,外忝傅训,质轻蝉翼,事重千钧,此之不可,不待识而明矣。若臣受负乘之责,必贻圣朝惟尘之耻,俯仰愧惧,不知所图。”诏曰:“绍幼冲便居储副之贵,当赖轨匠以祛蒙蔽。望之俨然,斯不言之益,何学之习邪,所谓与田苏游忘其鄙心者。便当副往意,不宜冲让。”转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如故。 8.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寻代戴若思为护军将军。尚书纪瞻置酒请顗及王导等,顗荒醉失仪,复为有司所奏。诏曰:“顗参副朝右,职掌铨衡,当敬慎德音,式是百辟。屡以酒过,为有司所绳。吾亮其极叹之情,然亦是濡首之诫也。顗必能克己复礼者,今不加黜责。” 9.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10.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顗曰:“君少年未更事。人主自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得举兵以协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处仲刚愎强忍,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伯仁,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顗于广室,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护军长史郝嘏等劝顗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与戴若思俱被收,路经太庙,顗大言曰:“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于石头南门外石上害之,时年五十四。 11.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敦使缪坦籍顗家,收得素簏数枚,盛故絮而已,酒五甕,米数石,在位者服其清约。敦卒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康,祀以少牢。 12. 周顗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13.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6-13] 14. 《晋书·卷八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5-07] 15. 《广弘明集·卷一》 .古诗词网[引用日期2015-04-23] 16. 《全唐文·卷九百三》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4-23] 17.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七十八》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6-26] 18. 《王弇州崇论卷之三》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5-05-01] 19. 《杨忠愍集》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2016-11-12] 20. 御纂周易折中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4-06-13] 21. 《全晋文·卷八十六》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6-13] 22.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帝宴群公于西堂,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而起,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及出,诸公就省,顗曰:“近日之罪,固知不至于死。” 23.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初,顗以雅望获海内盛名,后颇以酒失。为仆射,略无醒日,时人号为“三日仆射”。庾亮曰:“周侯末年,所谓凤德之衰也。”顗在中朝时,能饮酒一石,及过江,虽日醉,每称无对。偶有旧对从北来,顗遇之欣然,乃出酒二石共饮,各大醉。及顗醒,使视客,已腐胁而死。 24.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顗性宽裕而友爱过人,弟嵩尝因酒真目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所燃蜡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25.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敦素惮顗,每见顗辄面热,虽复冬月,扇面手不得休。 26. 空洞无物 .驻马店新闻网.2012-07-31[引用日期2013-07-09] 27.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王导甚重之,尝枕顗膝而指其腹曰:“此中何所有也?”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足容卿辈数百人。”导亦不以为忤。又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28.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29.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闵字子骞,方直有父风。历衡阳、建安、临川太守,侍中,中领军,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加中军将军,转护军,领秘书监。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烈。 30.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恬、颐并历卿守。 31.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无子,以弟颐长子琳为嗣。琳仕至东阳太守。 32.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琳少子文,骠骑谘议参军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