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E6%88%91%E4%B9%90.jpg|500px|缩略图|float [
[[File:88553859.jpg|缩略图|右]]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E7%88%B1%E6%96%B0%E8%A7%89%E7%BD%97%C2%B7%E7%A6%8F%E5%85%A8&src=tab_baike&correct=%E7%88%B1%E6%96%B0%E8%A7%89%E7%BD%97%C2%B7%E7%A6%8F%E5%85%A8&ancestor=list&cmsid=caf07a60fd251b643dc2646f6b37d5c9&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adstar=0&clw=241#id=9177a4a2721e7130794cceae1863e020&currsn=0&ps=59&pc=59l 来自360图片]
'''<big>爱新觉罗·福全</big>''
爱新觉罗·福全,[[顺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出生,[[清朝]]宗室、名将,杰出的军事统帅,顺治帝次子,康熙帝异母兄,庶妃[[董鄂氏]]即宁悫妃出,康熙六年正月,封裕亲王。入封镶白旗。
康熙六年,封为[[裕亲王]]、议政大臣。康熙二十九年,授抚远大将军,联合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分道讨[[噶尔丹]],率领清军古北口,攻打[[乌兰布通]],大败叛军噶尔丹,取胜还师。
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去世,终年五十一岁,谥号为宪。
第六女 郡主
第七女
== 人物生平 ==
福全幼时,[[顺治帝]]问其志,他说:"愿为贤王。"
康熙六年正月封裕亲王,命与议政。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依仗势力强盛,勾结[[沙俄]],制造分裂,次袭了[[喀尔喀部]];二十九年(1690年)又进扰[[内蒙古]][[乌朱穆秦]]。
清政府决定回击噶尔丹,康熙帝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又令顺治帝第五子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分道进击,共讨叛逆。出征前,在[[紫禁城]]太和殿敕印,康熙帝亲自送出东直门,还按福全所请求,调[[大同镇]]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从征;又令理藩院派蒙古大军助战,还指派宫中得力的内大臣[[阿密达]]等人出塞,各率所部与福全会师。不久,康熙帝亲自出塞督战,详细分析了敌情,告与福全:大军临近敌兵,应侦察清楚对方情况;设法笼络住噶尔丹,使他不生异心;等盛京、[[乌拉]]、[[科尔沁]]各部大军赶到,全歼叛军。
福全接到康熙帝的信,马上采取行动,特派济隆等人带着书信,赶上一百只羊、二十头牛去敌营,先稳住噶尔丹。福全派出济隆之后,见协助作战的阿密达等大军到达,立即把所有部队调配为三队,准备出击。康熙帝也亲自部署战术,分为前队、次队、两翼,向噶尔丹部进发。八月初,在[[赤峰]]附近乌兰布通与噶尔丹部厄鲁特兵相遇。黎明出发,黄昏接火,在山下鸣枪响炮,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开始时,厄鲁特兵士依仗天险,在隔河的密林中布阵阻击;又在高岸上把一万多头骆驼捆住卧地,驼背上搭上箱垛,盖上浸湿的毡子,摆成一条掩体防线,称为"驼城";[[厄鲁特]]主力部队从"驼城"垛隙放枪射箭,进行顽抗,使清军伤亡惨重。 为转变战局,天昏黑时福全命清军左翼自山腰插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打得敌军狼狈逃窜;右翼在河岸泥淖处拼死硬攻,终于攻入"驼城",大败厄鲁特军。这次著名的战役得到康熙帝的嘉奖。噶尔丹虽遭惨败,并不死心,又派人至清军大营前索取土谢图汗等人。福全毫不退让,斥责噶尔丹入侵无理,将来人造回。第二天,噶尔丹部胡士克图率弟子七十人来游说,并让济隆陪同;他们先承认错误,再为侵入境界找借口,福全针锋相对,驳斥了说客。他说:即使[[土谢图汗]]有罪,皇帝自会处理,不能光听信噶尔丹一面之词就来要人;而且谁能保证噶尔丹不会乘机侵扰我境内的人民呢?[[济隆]]表示;保证噶尔丹不敢妄行。福全准许了济隆的请求,下令各路大军暂不追击,放来人回去。福全当时分析了形势,认为各路大军还没会合,据险逞凶的厄鲁特部已被击溃,先争得时间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等盛京大军来会师时再与噶尔丹决战,全歼残敌。康熙帝对福全的战略部署很不满意,批评他坐失战机;噶尔丹派人游说的用意是缓兵再战之计。福全经康熙帝的指点,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派侍卫吴丹等人与济隆一道去追赶噶尔丹,当面辩理,噶尔丹理屈词穷,只好跪在威灵佛前叩头发誓,低头认输,还派了使臣拿着奏章和保证书前来请罪;表示愿意撤出边境,听从发落。康熙帝虽然应允了噶尔丹所请,仍告诫福全要加强防备,噶尔丹是个十分狡猾的人。 十月初,福全所派侍郎等人传信给噶尔丹,逾月未归,他估计噶尔丹早已出边逃循,且当时军中粮草不足,只能维持几天,鉴于此,便自作主张,下令回师。部队归至康熙帝军中,康熙帝对福全不请示就自行撤回十分不满,决定先回京再议罪。康熙帝先行回京,福全等留后。福全又将侦察噶尔丹行踪的情报送交康熙帝过目,叛敌确实出边,也-一认了罪。康熙帝当即命福全还师京城。十一月福全至京,队伍止于[[朝阳]]门外。康熙帝指责福全不遵从命令,自行其事,还让皇长子[[胤禔]]出面作证。福全没有争辩,他流着泪说:"我复何言!"全部领了罪。王大臣等共议福全的错误,应夺去爵位,康熙帝考虑到福全击败厄鲁特的功绩,没有夺去他的爵位,改以罚俸三年,撤三佐领,还取消了议政权。 噶尔丹败逃后,派人到[[莫斯科]]向沙皇提议缔结同盟。但沙俄当时无力出兵参战,只是派人到噶尔丹那里进行阴谋活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噶尔丹再次要求清朝把当年被他打败后投奔清朝的土谢图汗等人送交给他处置,并煽动内蒙古诸部背叛清朝;第二年又率兵侵入[[巴颜乌兰]]大肆抢掠。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又挂帅亲征,福全亦随上迎敌,也一次彻底击败了噶尔丹。第二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到[[宁夏]],追歼残敌,噶尔丹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时年五十四岁;部下将他的尸首送交清军,投降清朝。<ref>[https://www.sohu.com/a/206735314_612628 愿为贤王的爱新觉罗·福全,为何被康熙皇帝削了爵位 .搜狐.2017-11-26] </ref>
康熙四十二年 为转变战局,天昏黑时 福全 生病 命清军左翼自山腰插入 , 康熙帝亲临 攻其不备。出 其 府内看视 不意,打得敌军狼狈逃窜;右翼在河岸泥淖处拼死硬攻,终于攻入"驼城",大败厄鲁特军 。 后来 这次著名的战役得到 康熙帝 出巡塞外 的嘉奖。噶尔丹虽遭惨败,并不死心 , 得知 又派人至清军大营前索取土谢图汗等人。 福全 病重 毫不退让,斥责噶尔丹入侵无理 , 特命随行诸皇子策骑还京看视 将来人造回 。 六月 第 二 天,噶尔丹部胡士克图率弟子七 十 四日 人来游说,并让济隆陪同;他们先承认错误,再为侵入境界找借口, 福全 病故 针锋相对 , 终年五十一岁 驳斥了说客 。 康熙帝赶回他说:即使[[ 京都土谢图汗]] 有罪 , 亲 皇帝 自 祭奠会处理,不能光听信噶尔丹一面之词就来要人; 出殡时又亲往 而且谁能保证噶尔丹不会乘机侵扰我境内的人民呢?[[济隆]]表示;保证噶尔丹不敢妄行。 福全 王府 准许了济隆的请求 , 恸哭 下令各路大军暂 不 止 追击,放来人回去 。 命御史[[罗占]]在[[黄花山]] 福全当时分析了形势,认 为 各路大军还没会合,据险逞凶的厄鲁特部已被击溃,先争得时间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等盛京大军来会师时再与噶尔丹决战,全歼残敌。康熙帝对福全的战略部署很不满意,批评他坐失战机;噶尔丹派人游说的用意是缓兵再战之计。 福全 监造坟莹、建碑 经康熙帝的指点,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派侍卫吴丹等人与济隆一道去追赶噶尔丹,当面辩理,噶尔丹理屈词穷,只好跪在威灵佛前叩头发誓,低头认输 , 规定除常年祭祀外 还派了使臣拿着奏章和保证书前来请罪;表示愿意撤出边境 , 另有 听从发落。康熙帝虽然应允了噶尔丹所请,仍告诫福全要 加 祭 强防备,噶尔丹是个十分狡猾的人 。
十月初,福全所派侍郎等人传信给噶尔丹,逾月未归,他估计噶尔丹早已出边逃循,且当时军中粮草不足,只能维持几天,鉴于此,便自作主张,下令回师。部队归至康熙帝军中,康熙帝对福全不请示就自行撤回十分不满,决定先回京再议罪。康熙帝先行回京,福全等留后。福全又将侦察噶尔丹行踪的情报送交康熙帝过目,叛敌确实出边,也-一认了罪。康熙帝当即命福全还师京城。十一月福全至京,队伍止于[[朝阳]]门外。康熙帝指责福全不遵从命令,自行其事,还让皇长子[[胤禔]]出面作证。福全没有争辩,他流着泪说:"我复何言!"全部领了罪。王大臣等共议福全的错误,应夺去爵位,康熙帝考虑到福全击败厄鲁特的功绩,没有夺去他的爵位,改以罚俸三年,撤三佐领,还取消了议政权。 噶尔丹败逃后,派人到[[莫斯科]]向沙皇提议缔结同盟。但沙俄当时无力出兵参战,只是派人到噶尔丹那里进行阴谋活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噶尔丹再次要求清朝把当年被他打败后投奔清朝的土谢图汗等人送交给他处置,并煽动内蒙古诸部背叛清朝;第二年又率兵侵入[[巴颜乌兰]]大肆抢掠。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又挂帅亲征,福全亦随上迎敌,也一次彻底击败了噶尔丹。第二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到[[宁夏]],追歼残敌,噶尔丹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时年五十四岁;部下将他的尸首送交清军,投降清朝。<ref>[https://www.sohu.com/a/206735314_612628 愿为贤王的爱新觉罗·福全,为何被康熙皇帝削了爵位 .搜狐.2017-11-26] </ref>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生病,康熙帝亲临其府内看视。后来康熙帝出巡塞外,得知福全病重,特命随行诸皇子策骑还京看视。六月二十四日福全病故,终年五十一岁。康熙帝赶回[[京都]],亲自祭奠;出殡时又亲往福全王府,恸哭不止。命御史[[罗占]]在[[黄花山]]为福全监造坟莹、建碑,规定除常年祭祀外,另有加祭。 福全自幼与康熙帝共同孝敬祖母[[孝庄文皇后]],每次陪同祖母出游时,这兄弟二人总是前引后扈,祖母病重时他俩又精心护理,直至孝庄文皇后奉安,弟兄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福全死后,康熙帝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康熙帝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帝以此图寄以衷肠,表示了对福全的思念之情。
1.[[裕亲王保泰]]
7.镇国公荣毓
爱新觉罗·荣毓(1845~1897),继善子。
== 参考资料 ==
<ref>[http://www.qulishi.com/news/201703/180795.html 悲催:爱新觉罗福全错过皇位只因未被天花感染?.趣历史.2017-03-16] </ref>
[[Category:清朝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