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6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公园先后被国家计委列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青少年地质科考夏令营基地,并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AAAA”级景区评定,2004年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同时陆地上的二氧化硅也以胶体的形式被一团一团的带到海洋中,并随海洋里正在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一起沉积,就形成了这种在岩石中包裹着的一个一个圆形、椭圆形的似爪状的石块。这石块比包围它的基岩硬度大,颜色也略暗些,故称这一景观为石中石。这种海洋中两种不同物质同时沉积形成的岩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普价值。
十渡有座龙山,在它上边一块直上直下的崖壁上,有一个苍劲有力的“佛”字,高3米多,宽约2米,远看则清,近看则蒙;雨后则真,平日则虚。
'''人文景观——平西抗日烈士陵园'''
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位于北京西南约百公里的房山区十渡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北平西部地区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敌占区与晋察冀边区的一条重要通道,许多青年学生、爱国志士和国际友人从这里奔向根据地和延安,奔向各个抗日战场。有多少短缺的军需民用物资,秘密地从敌占区经这里运往边区,有多少我党的干部从这里深入敌占区开辟了地下工作的阵地,它是晋察冀边区的北部屏障,抵御着敌人的疯狂“扫荡”,也是我军挺进冀东,开辟平北的前进阵地,游击战争提供了坚持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为平北地区的开辟先后派出干部、武工队和挺进军主力;邻近的冀中十分区也曾以这里的崇山峻岭为它的后方基地。在八年的艰苦抗战的岁月里,平西与兄弟地区血肉相连,互相帮助,互相支援,顽强不屈地巍然屹立在华北大地。
十渡是游人乘京原线火车进入风景区的出入口,附近景点有罗圈湖、洞中天、塔山仙池、石门、牛影洞、览胜峰狐狸脸,龙山,虎山等。
== 历史文化 ==
十渡风景区内的文物古迹众多,如古城址、古炮台、古建筑、古地道、古战场、摩崖石刻等及近代革命活动遗址及有纪念意义的纪念馆,六壮士纪念碑、赵然墓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平西抗日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历史遗迹对于增强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珍贵的文学艺术、历史教育价值。十渡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有关老人脸、一线天、蝙蝠山、石人峰等景观来历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同时还有丰富的风土人情及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颇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山寨和民居等。
== 科研价值 ==
'''科学价值'''
十渡景区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岩溶景观发育区。有地表峰林地貌,造型奇特的地下岩溶洞穴;有各类地质遗迹,包括海相沉积遗迹、构造形迹、现代河流地质作用遗迹、水文遗迹等;是北方岩溶发育的典型代表,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也是非常稀有的。另外,拒马河像一条流动的彩带,把景区的各种地质遗迹完美连接一起,既有十几亿年前海相沉积遗迹、一亿多年前的构造形迹,又有七千万年以来现代河流地质作用。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记录了北京西山地区10多亿年来地质、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美学价值'''
地质公园以拒马河为中心,两岸的峰林峡谷、深谷幽潭、形态奇特的岩溶洞穴和一些奇特的地质遗迹,如“一线天”、”石中石“等。山、丘、峡多种地貌并存,峰、洞、潭、泉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美景观赏价值。
'''科普价值'''
公园被定为全国青少年地质科考夏令营基地。园区的自然景观可用作中小学生地质科学科普基地;十渡公园已作为高校、科研机构喀斯特地貌的实习基地。
== 发展建设 ==
'''环境整治'''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以“清洁家园美丽十渡”为主题,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页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整治环境,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发放宣传材料700余份。
二是对镇域内铁路、公路沿线的卫生进行专项整治。对铁路沿线及两侧环境责任区范围加强监督管理,全面达到“四无一有”标准,即:无暴露垃圾、无残墙破房、无粪坑旱厕、无废品杂物、有绿化隔离带或隔离墙。对公路沿线的堆物堆料、垃圾、渣土进行清理,确保道路干净整洁。
三是清除各类非法设置户外广告和标志,统一规划和设计,力求设置形式新颖独特、美观、艺术和统一化,更换户外广告牌匾200余块,全面提升我镇户外广告的档次和水平。
四是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对辖区内建筑工地、沿河两岸等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加强对各类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居民家庭内外环境的卫生大清理,清除卫生死角和散存垃圾,做好预防性消杀。
'''工作部署'''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区“三会”精神,更好开展下步全镇工作,2015年1月13日,十渡镇召开贯彻落实区“三会”精神暨2015年工作部署会,副区长卢国懿出席会议。
会议贯彻学习了区委书记刘伟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十渡实际发展状况,对2014年十渡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指出十渡要贯彻落区“三会”精神,带动山区转型,适应发展新常态。会议从经济、文化、民生、党建等方面对十渡镇2014年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并对2015年的工作进行部署。2014年,十渡镇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大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2015年要再接再厉,肯定成绩,鼓舞士气,吸引人才,坚定十渡发展新思路,适应新常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中心工作任务,促进十渡项目落地;二是推进十渡镇“四个文明”建设;三是加强党建工作。
副区长卢国懿肯定了十渡镇2014年以来全镇工作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强调:继续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发展信心,全镇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对十渡景区进行提档升级,使十渡旅游从景点经济向景区经济跨度发展,加快适应新常态,促进各项目在十渡落地,提升十渡新形象。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态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绿野花谷生态富民”的新十渡贡献自己的力量。
==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拒马河中上游,地跨十渡、张坊两镇,西面、南面与河北省涞水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8′~115°47′,北纬39°34′39″~46°。园区总面积301平方公里。
从张坊至平峪的拒马河河谷中,大清河的支流拒马河蜿蜒奔流形成了十个景观各具特色的渡口,此处因此而得名为十渡。
十渡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岩溶峰林和河谷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具有“北方桂林之称。
'''气候特征'''
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地貌'''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类型。是一个以岩溶景观为主体、多种地质遗迹配套齐全、自然生态良好、人文景观厚重兼顾青少年传统教育的地学科普园地。园内主要地质遗迹包括:
1、地表岩溶地貌:包括峰丛、峰林、孤峰、平顶山等岩溶地貌景观,如龙山、虎山、笔架山、蝙蝠山、狮子山、童子山等;
2、地下岩溶洞穴:如仙栖洞、三清洞地下大峡谷、龙仙宫、蝙蝠洞、西太平洞、杏花洞、无名洞、黄老洞、狼洞等;
3、河谷地貌:如河漫滩、河流阶地、离堆出及古河道等;
4、沉积、构造遗迹:包括孤山寨的“一线天”(大裂缝)、莲缘峡谷中的叠层石、七渡村东背斜构造、东湖港的“石中石”(燧石团块)、六合村的挤压带等地质构造形迹和化石产地等。
十渡的主要景点有二十余处。一渡位于东端的张坊,此处山清水秀,有水上娱乐场;顺流而下的是二渡到六渡,此处山岩峻峭,主要景观有千尺窗、笔架山、朝晖山、塔山仙池、牛影洞、五指山、蛙嘴石、通天洞、望月峰、平西烈士陵园、六壮士纪念碑等。六渡有天然浴场;七渡到十渡一带,景色最佳。此处奇峰秀水,连绵不绝,美如画卷。著名景观有石人峰、蝙蝠山、龙山大"佛"字、石门、棒槌岩和跳水台等。十渡有通天洞,碑上刻有“不上通天洞,何时望江南”。通天洞的洞长10多米,石壁上留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
'''地质'''
峰林峡谷景观沿拒马河两岸的峡谷地带,出露的基岩几乎都是中元古界雾迷山组遂口条带及燧石团块状白云岩,属可溶性盐岩层,是形成岩溶地貌的基础。本区上奥陶纪(距今4.5亿年)以前,大约十几亿年的历史为古海洋所占据,形成一套巨厚的海相沉积。奥陶纪之后本区隆起为陆,经过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长期隆起、抬升、侵蚀,又经过新生代的强烈构造运动、差异性升降运动的影响,以及河流强烈侵蚀下切和各种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崖壁陡峭、峰丛林立、奇峰异石遍布、洞穴景观奇特的地貌形态,有较深的地质文化魅力。
'''地表岩溶地貌'''
地表岩溶地貌主要发育在拒马河河谷两侧,由产状平缓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形成的峰丛、峰林、孤峰、平顶山、谷地组合型岩溶地貌,是北方地区少见的规模较大的岩溶景观。最典型的有笔架山、蝙蝠山、龙山、虎山、麒麟山、童子山等山峰及其它自然优美的山体,都是保护的重点。
'''地下岩溶洞穴'''
地下岩溶洞穴是本景区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它集中分布在景区的北部东关上、王老铺、栗元厂、六合村和西太平,呈北西—南东方向展布,为一长约16公里、宽约4公里的岩溶洞穴带。绝大多数洞穴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地层内,只有西太平洞穴赋存在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灰岩中。这些成群出现的岩溶洞穴形态独特,成因不同,景观有别。区内洞穴大致有三种成因类型:第一种是东关上落水洞,其深246米,洞底面积近10000 M2,形成大厅式洞穴,故称“龙仙宫”;第二种是由地下河冲刷侵蚀作用形成的具有双层结构的长700米的三清地下大峡谷;第三种溶蚀洞穴,由各种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堪称地下艺术殿堂的仙栖洞。
'''拒马河谷地及河流阶地'''
拒马河不仅是景区唯一的地表水资源,而且在景区内形成许多重要的地质遗迹,如四渡和仙龙岛等地保存完好的河漫滩、阶地,西石门附近的离堆山及古河道等,它们是景区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相沉积遗迹'''
在距今8—14亿年间,景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长达6亿年的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富镁硅碳酸盐岩,在这些碳酸盐岩中,含有丰富的藻类生物化石—叠层石。叠层石在景区内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教学和观赏价值。另外,在海洋沉积的过程中,由于气候环境等变化,形成并保留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地质现象,如沉积波痕、交错层理、风暴岩、硅质条带、硅质团块(石中石)等。最典型的叠层石分布在普渡山庄、孤山寨、东湖港、六合山庄等地;典型的石中石在孤山寨、东湖港和六合山庄等都有很好的出露。
'''构造形迹'''
由于受区域营力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影响,岩石中褶皱、裂隙非常发育。有张性裂隙、X节理、棋盘格构造、劈理构造、复式褶皱、挤压破碎带、牵引构造、层间小型揉皱等比比皆是。最典型的有孤山寨的“一线天”(张性裂隙)、七渡褶皱构造、六合山庄挤压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形迹和化石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