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骞出使西域

增加 9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事件)
[[ 张骞 ]] 出使西域又称 [[ 张骞通西域 ]] ,指的是 [[ 汉武帝 ]] 时期希望联合 [[ 月氏 ]] 夹击 [[ 匈奴 ]] ,派遣张骞出使 [[ 西域 ]] 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 [[ 郎官 ]] 。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 [[ 大月氏 ]] ,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 [[ 匈奴 ]] ,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 [[ 大宛 ]] ,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 [[ 丝绸之路 ]] ”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ref>{{ cite web | ur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834533194440806&wfr=spider&for=pc | title=张骞出使西域,除了政治、军事目的之外,他还有一项神秘任务 | author=山川文社 | date=2020-04-13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File:张骞出使西域2.jpg|缩略图|张骞出使西域[http://img0.imgtn.bdimg.com/it/u=1997156325,3400660107&fm=214&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5%C5%E5%B9%B3%F6%CA%B9%CE%F7%D3%F2&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本信息==
*'''本 名''' :张骞
*'''别 称''' :字 [[ 子文]]*'''所处时代''' : [[ 西汉]]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汉中郡成固县(今陕西城固县)
==背景==
[[File:张骞出使西域3.png|缩略图|左|张骞出使西域[http://pic.rmb.bdstatic.com/efd73ba8e8d02ec2b17ebf224acdaa2c.pn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5%C5%E5%B9%B3%F6%CA%B9%CE%F7%D3%F2&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建元元年(前140年)即位时,年仅十六岁。此时,汉王朝已建立六十余年,历经汉初几代皇帝,奉行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 [[ 文景之治 ]] ”,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充沛。据史书记载,政府方面,是“鄙都庾廪尽满,而府库余财”,甚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在民间,是“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以至“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摈而不得与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汉武帝正是凭借这种雄厚的物力财力,及时地将反击匈奴的侵扰,从根本上解除来自北方威胁的历史任务,提上了日程。也正是这种历史条件,使一代英才俊杰,得以施展宏图,建功立业。
==原因==
===匈奴威胁===
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威胁。这个民族,最初以“ [[ 獯鬻 ]] ”、“ [[ 猃狁 ]] ”、“俨狁”、“荤粥”、“ [[ 恭奴 ]] ”等名称见于典籍,后统称为“匈奴”,春秋战国以后,匈奴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各部分别形成奴隶制小国,其国王称“单于”。楚汉战争时期,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相继征服周围的部落,灭东胡、破月氏,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率领强悍的骑兵,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冒顿单于率骑兵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 [[ 刘邦 ]] 亲领三十二万大军迎战,企图一举击溃匈奴主力。结果,刘邦反被冒顿围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七日不得食,只得采用陈平的“奇计”,暗中遣人纳贿于冒顿的阏氏夫人,始得解围。从此,刘邦再不敢用兵于北方。后来的惠帝、吕后,和文景二帝,考虑到物力、财力的不足,对匈奴也都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但匈奴贵族,仍寇边不已。文帝时代,匈奴骑兵甚至深入甘泉,进逼长安,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安全。<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239070761_355340 | title=张骞出使西域最真实的理由是什么? | author=曲江旅游官方 | date=2018-07-03 16:18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联合大月氏===
[[File:张骞出使西域4.jpg|缩略图|张骞出使西域[http://a.tjkximg.com/2018-10/23/23/16274622027.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5%C5%E5%B9%B3%F6%CA%B9%CE%F7%D3%F2&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
汉武帝即位不久,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 [[ 敦煌 ]] 、祁连一带曾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中国古书上称“ [[ 禺氏 ]] ”。秦汉之际,大月氏的势力强大起来,攻占邻国乌孙的土地,同匈奴发生冲突。汉初,多次为匈奴冒顿单于所败,国势日衰。至老上单于时,被匈奴彻底征服。老上单于杀掉月氏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过这次国难以后,被迫西迁。在现今新疆西北伊犁一带,赶走原来的“塞人”,重新建立了国家。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并很想有人相助,共击匈奴。汉武帝根据这一情况,遂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天山北路,是天然的优良的牧场,当时已为匈奴所有,属匈奴右部,归右贤王和右将军管辖。西北部伊犁河一带原住着一支“塞人”,后被迁来的月氏人所驱逐。而大月氏后又为乌孙赶走。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File:张骞出使西域5.jpg|缩略图|左|张骞出使西域[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24/d9e05885b2254c478d890c20c48dce37.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5%C5%E5%B9%B3%F6%CA%B9%CE%F7%D3%F2&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 [[ 汉武帝刘彻 ]] 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ref>{{ cite web | ur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130478969962260&wfr=spider&for=pc | title=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是啥,这幅画告诉你答案 | author=腾哥史学研究 | date=2018-10-12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过程==
===首次西行===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他们西行进入河西走廊。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这就是说,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去出使月氏。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到南方的越国去一样。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但均未达到目的。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File:张骞出使西域6.jpg|缩略图|张骞出使西域[http://image.xmcdn.com/group33/M04/06/39/wKgJTFoDzxODxK5GAAJQKws6umY728.jpg?op_type=4&device_type=ios&upload_type=attachment&name=mobile_large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5%C5%E5%B9%B3%F6%CA%B9%CE%F7%D3%F2&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 [[ 伊犁河畔 ]] 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改变了态度,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加之,他们又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
[[File:张骞出使西域8.jpg|缩略图|张骞出使西域[http://p2.ssl.cdn.btime.com/t0134242bd31e35e5c2.jpg?size=560x277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5%C5%E5%B9%B3%F6%CA%B9%CE%F7%D3%F2&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是《 [[ 汉书·西域传 ]] 》资料的最初来源。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二出西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42,5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