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

增加 2,30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而NBA球隊[[紐奧良黃蜂]]的主場舘[[冰沙國王中心]]亦因受颶風襲擊嚴重損毀,致使黃蜂隊一度遷往奧克拉荷馬市的福特中心作為主場。
 
 
 
到8月28日下午时,风暴的规模已经大到[[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部分地区都可以感受到热带风暴强度的大风。卡特里娜的中心距[[密西西比河]]河口还有290公里,但风暴中心向外延伸370公里外仍然有着热带风暴强度大风,中心向外170公里范围内更有飓风强度的狂风<ref name="NHC pa 024">{{cite web | author = Pasch, Richard | publisher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 title = Hurricane Katrina Advisory No. 24, 4:00 p.m. CDT | date = 2005-08-28 | accessdate = 2014-03-17 | url = http://www.nhc.noaa.gov/archive/2005/pub/al122005.public.024.shtml?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1214005/http://www.nhc.noaa.gov/archive/2005/pub/al122005.public.024.shtml | deadurl = no | archivedate = 2013-10-01}}</ref>。从8月29日夜间到次日早上,卡特里娜因为进入另一轮眼墙置换周期而导致风速快速下降。内层的风眼墙在外层风眼墙完全形成前就已经瓦解也是风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在18个小时的时间里,飓风的最大持续风速就从每小时280公里降低到了每小时205公里<ref name="KatrinaTCR" />。不过风暴登陆时带去的[[风暴潮]]仍然很高,因为卡特里娜还有[[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四级]]和五级强度时就产生了超过9.1米高的狂浪,海上的一个[[浮标]]更纪录到16.7米高的狂浪,这些狂浪和风暴潮一起在三级大型飓风卡特里娜的驱使下朝墨西哥湾沿岸前进<ref name="KatrinaTCR" />。
 
 
== 第二次和第三次登陆 ==
由于风暴的规模极其庞大,因此极具破坏性的眼墙风力和风暴东北象限将高度创下新纪录的风暴潮推向海岸,冲击了密西西比州的整个墨西哥湾沿岸,该州受到卡特里娜直接破坏的包括[[韦夫兰 (密西西比州)|韦夫兰]]({{lang|en|Waveland}})、[[贝圣路易斯 (密西西比州)|贝圣路易斯]]、[[帕斯克里斯琴]]({{lang|en|Pass Christian}})、[[长滩 (密西西比州)|长滩]]({{lang|en|Long Beach}})、[[格尔夫波特 (密西西比州)|格尔夫波特]]、[[比洛克西 (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海泉市]]、[[戈蒂埃 (密西西比州)|戈蒂埃]]({{lang|en|Gautier}})和[[帕斯卡古拉 (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阿拉巴马州]]的[[拜尤拉巴特里 (阿拉巴马州)|拜尤拉巴特里]]也受到了直接冲击。风暴潮在[[贝圣路易斯 (密西西比州)|贝圣路易斯]]达到最高的8.5米,远至阿拉巴马州[[莫比尔 (亚拉巴马州)|莫比尔]]的潮水也有4米高,是当地自1917年以来所遭遇的最强烈风暴潮<ref name="KatrinaTCR" />。风暴潮特别高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如当地的[[水文学|水文]],飓风的巨大规模,以及风暴是在登陆前不久才有所减弱。卡特里娜向内陆进发斜穿过密西西比州的过程中给沿途造成了大面积破坏,几乎整个密西西比州都受到了严重影响<ref name="KatrinaTCR" />。
 
 
== 消亡 ==
{{lang|en|EDT}}8月31日下午19点,卡特里娜的残留低压中心完全被[[加拿大]]东南部的一股冷锋吸收,系统中不再拥有可辨识的环流<ref name="HPC pa 037">{{cite web | url = 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archive/0509/05090100 | title = Public Advisory 37 for the Remnants of Katrina, 11 p.m. EDT | date = 2005-08-31 | publisher =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 accessdate = 2014-03-17 | archivedate = 2013-09-22 | deadurl = yes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22043947/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archive/0509/05090100 }}</ref><ref name= "CHC disc 2006-08-31T0800">{{cite web | url = http://www.atl.ec.gc.ca/weather/hurricane/bulletins/20050831114442.Katrina.txt.en | title = Post-Tropical Storm Katrina Information Statement, 08:00 a.m. EDT | publisher = Canadian Hurricane Centre | date = 2005-08-31 | accessdate=2006-09-19 | deadurl = yes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611123322/http://www.atl.ec.gc.ca/weather/hurricane/bulletins/20050831114442.Katrina.txt.en | archivedate = 2011-06-11}}</ref>。
 
 
 
== 救援 ==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9月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國務卿[[苏珊·赖斯|萊斯]]在與白宮協商後表示,美國願意接受外國因颶風而提供的任何援助。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官員9月2日表示,联合国已经组建了一支特殊任务部队,准备派往灾区协助救灾工作。已有包括[[欧盟]]、[[澳大利亚]]、中国
、[[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加拿大]]、[[美洲国家组织]]等20多個国家、地区和组织向美国提供了援助。196名[[墨西哥]]官兵9月8日乘车越过边境进入美国,协助灾区的救灾工作。这是159年来墨西哥部队首次踏上美国领土。{{Fact|time=2007-09-01T10:03:59Z}}9月1日晚参议院批准105亿美元的救灾款。9月8日晚,美国总统布希正式签署了一份总额为518億美元的紧急救灾拨款法案。布什9月23日签署了金額為61億美元的灾后紧急减税法案,以帮助卡催娜飓风灾民度过难关。
 
 
 
面对国内民众的质疑和批评,美国白宫和国会9月6日宣布将对联邦政府在应对飓风袭击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误展开调查。为了回应国内外对救援灾区不力的指责,美国政府9月9日宣布,撤去[[联邦紧急措施署]](FEMA)署长迈克尔·布朗的救援指挥职务,由[[美国海岸警卫队]]副司令长官萨德·艾伦中将接替他主持救援工作。由于受到救灾不力的批评,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署长迈克尔·布朗9月12日提出辞职。不久以后,布希总统宣布提名该署有着30年消防经验的高官戴维·保利森接替其职。12月底,美国联邦当局说,有49人被指涉嫌参与盜竊卡催娜飓风受害者援助基金,而面临刑事指控。<ref>[http://news8.thdo.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4560000/newsid_4565600/4565658.stm]{{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2006年2月20日,美国路易斯安纳州推出房屋重建计划,帮助该州在卡特里娜飓风中损失惨重的居民重建家园。<ref>[http://news8.thdo.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4730000/newsid_4734600/4734632.stm]{{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參考資料==
*[https://www.epochtimes.com/gb/5/8/31/n1036235.htm 密州至少80人死新奧爾良有屍體漂浮]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