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岳云

增加 5,80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25812ier1eeeohepy73f7.png|240px220px|缩略图|右|[https://bbsimg.ubgam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409/21/225812ier1eeeohepy73f7.png  原图链接] [https://game.ali213.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16122&typeid=4305 来自游侠论坛]]]
* <small>岳云(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长子)</small><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岳云'''({{bd|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长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288212862409278&wfr=spider&for=pc 岳飞有五个儿子,他被陷害致死后,五子们下场如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032224069813120&wfr=spider&for=pc 岳飞手下的4大名将,岳云仅排第四,第一比岳飞都要强很多!]
 
人物生平编辑 岳云早年经历
南宋时期因为金军侵略,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沛流离中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宋人的困
小将岳云 苦,在祖母教育下,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岳云自幼习武,12岁时岳云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他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其父之风。
有一次,小岳云与将士一起骑马进行爬山练习,不小心马失前蹄摔倒在地。父亲岳飞见了大怒,并指责岳云说:“这全是平日练习不认真造成的,如果是在战场上,岂不误了国家大事?”当即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众将士急忙求情,念其年幼,岳飞最后还是下令将岳云打了100军棍。从此岳云更加刻苦练习,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
岳云立有战功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国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在这次
岳云(10张) 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邓州。从此军中皆称他为“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此指常胜不败的意思)。
此后岳云成为背嵬军最重要将领之一(背嵬军:岳飞亲兵,岳家军精锐,以8000余名骑兵为主,战斗力极其强悍)并任机宜文字(主要负责机密文字记录,是一支军队的重要文职),并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却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后来同为朝廷命官的张俊知道岳云的功绩,坚持给岳云报功)朝廷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朝廷给岳云的封赏。
岳云大败金军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率军南侵,以金国精锐在郾城与岳家军大战。岳云身先士卒,率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挫敌锐气,又反复冲杀,为这场重要的主力决战获胜立下大功(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骑兵“遭遇”战,更是少有的平原野战中,农耕民族步骑混同击败数量优势的游牧民族骑兵精锐的战例)。
岳云相关连环画(20张) 郾城大败后不久,金军获得增援,以十万众改攻颍昌(今河南许昌),岳家军守军约三万。岳飞预先令岳云率部分背嵬军赴援,战前,岳飞对岳云说:“如果此战打不胜,就先斩下你的头颅”当日,岳云率军在金军阵中来回冲杀数十次,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因金军数量远胜,主将王贵一度怯战欲退,为岳云坚拒。鏖战半日后,金军士气低迷,岳家军留守部队五千人趁势开城杀出,一举击溃金军。此战诛杀兀术女婿夏金乌,还生擒金军大小首领78人,杀死敌军缴获军器等不计其数。
岳珂记载说:郾城等战后,金兀术大为震惊,仰天长叹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云岳云之死
岳飞父子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三字的意思至今仍有争议,一说为
含冤岳云(14张) “难道没有吗”,另一说为“也许有”)。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一代名将岳飞在杭州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其长子岳云及其部下张宪斩首于临安闹市。岳飞被害前,在狱中写下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了生命危险,将岳飞遗体背出临安,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死前,又将此事告诉其儿,并说:岳帅精忠报国,今后必有给他昭雪冤案的一天!岳飞沉冤21年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谥武穆,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谥号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
岳云败于小人
英雄气壮山河,奈何奸君奸臣各为私利,沆瀣一气,竟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悍然杀 岳云石刻
岳云(10张) 像害岳飞父子与张宪。英雄,再一次败给了小人。纵横无敌,令敌人恐惧敬佩,千军万马也奈何不得的一代名将,竟被自己以性命保护的民族所拥立的皇帝砍了脑袋!有史如此,怎不教人涕泪满襟!呜呼,岳飞!呜呼,岳云!呜呼,英雄!虽然小说演义中的岳云故事很多,但真实的岳云却几乎湮没在岳飞、岳家军的群体之中。冤狱中,岳云身为岳家军领导核心的机宜(官名),没有被奸贼们找到一点可以攻击的地方,推测他并不是如小说中那样的张扬吧,可能他是一个极为严于律己的人,甚至考虑前述岳云训练中失误而受责的事是十余年军旅生涯中仅此一件,也可能旁证岳云的家族成员谨慎。
岳云秦桧本意
所谓“秦桧害死岳飞父子”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对于岳云这个岳飞之子,秦桧本来想判其徒刑,而并不想杀了他。秦桧此举的目的尚有争议,可能是他害怕金朝将来毁约,进攻宋朝,故留下岳云以备不测。但宋高宗赵构显然不想留下岳云,因为在他眼中岳飞父子就是可能颠覆自己统治的大患。所以在高宗的压力下,秦桧最终判处岳云死刑。依此可见,岳飞父子的悲剧不是由一个奸臣和一个昏君造成的,而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悲剧形象。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