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星小轮

增加 11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天星小轮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8/bbc3cf1c35eb46e5ab78c614e0410b48.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82663284_10019106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天星小轮 ''' [[ 英语 ]] :Star Ferry),是 [[ 香港 ]] 历史悠久及著名的渡海小轮公司,1898年5月1日起在 [[ 维多利亚港 ]] 两岸提供服务,载客来往 [[ 香港岛 ]] [[ 九龙 ]]
天星小轮是旅客游览维多利亚港首选的途径,2009年更被 [[ 国家 ]] 地理旅游 [[ 杂志 ]] 列为“人生50个必到景点”之一,并获 [[ 美国 ]] 旅游作家协会(Society of American Travel Writers)评选为“全球十大最精彩渡轮游”之首。
==历史==
1870年代(一说为1871年),一位 [[ 波斯 ]][[ 拜火教 ]] (即祆教)教徒米泰华拉,他以难民身份,在1852年偷渡到香港来当厨师,创办“九龙渡海小轮公司”来往 [[ 尖沙咀 ]] 与中环。1898年,九龙仓集团收购“九龙渡海小轮公司”,并改名为“天星小轮公司”。
天星小轮开办之时,只拥有5艘以燃烧 [[ 煤炭 ]] 发动的单层 [[ ]] 只。当时的渡轮班次为40分钟一班,穿梭中环与尖沙咀之间,船费为每位港币5分(HK$0.05)。
1904年,天星小轮在当时的 [[ 九龙角 ]] (今 [[ 尖沙咀天星码头 ]] 及海运大厦一带)兴建新的天星码头,至1906年4月1日落成。同年9月18日,九龙角天星码头却被台风所破坏,到1911年才重新恢复。
1916年,邻近尖沙咀天星码头的 [[ 尖沙咀火车站 ]] 落成,使乘客量大幅上升。
1918年,以燃烧 [[ ]] 块制造 [[ 蒸气 ]] 来产生 [[ 动力 ]] 的机动 [[ 轮船 ]] 正式启用,被称作“过海火船”。自此,各小轮的命名均以“星”字编排。
1920年初,购得由黄埔船坞制造兼自行 [[ 设计 ]] 的5艘单层小轮船,合共可载客286人。
1924年、1926年及1928年,陆续增加5艘可乘载555人的双层小轮船。
1933年,天星小轮取得来往尖沙咀至中环航线的专营权。同年,天星小轮引入其第一艘以“电星”命名的柴油 [[ 内燃机 ]] 轮船。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期间,日本在1941年攻打香港,尽管战情严重,机枪及炮弹声响个不停,天星小轮仍决定将 [[ 渡轮 ]][[ 服务 ]] 维持至12月12日早上10时正,在英军的控制下,疏散那些仍在 [[ 九龙半岛 ]] 的难民,军队及要员。随后,天星小轮的服务停顿了三年零八个月,是成立以来最长时期的停顿。受战火影响,电星号、北星号被日军撃沈,而天星号、午星号、夜星号亦沉没于 [[ 大海 ]] 中。
至1949年,天星小轮恢复到6艘小轮航行。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