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紫祠

增加 2,803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金紫祠位于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南首,俗称“金銮殿”。时代为明代。系古徽望族潜口汪氏宗祠。宋隆兴二年(1164年)赐建…”
金紫祠位于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南首,俗称“金銮殿”。时代为明代。系古徽望族潜口汪氏宗祠。宋隆兴二年(1164年)赐建,明正德九年(1515年)迁于现址,嘉靖、万历时扩建,清康熙三年(1663年)大修。该祠坐北朝南,通进深达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碑亭、仪阖、露台、驰道、回廊、享堂、寝殿。寝后配有坐西朝东之汪华公庙,为祭祀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而建。现存建筑为金紫祠坊、戟门、碑亭、后寝及汪华公庙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遗址尚存。


中文名称
金紫祠
地理位置
徽州区潜口镇
占地面积
近7000平方米
建设时间
明代
俗 称
“金銮殿”
目录
1 文化背景
2 文物遗存
3 文物价值
4 文物保护



文化背景
编辑
徽州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绮丽诡异的山光物态,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而且还有“无徽不成镇”的商业传奇和“读书致仕”的千古佳话。本文仅对徽州地面尚存的“古建三绝”(祠堂、民居、牌坊)之一的祠堂做个综合考察,并以潜口金紫祠为例作出具体的文化考量。我们能从徽州文化这一凝固了的人文符号里发现到什么?
柏森森的庄严宗祠、支祠及家庙,是东晋由北向南始迁皖南徽州世家望族的宗阀权杖。史料记载,东晋时(公元400年间),陶渊明即隐居潜口桃花坞。

有关祠堂的定义,学术界说法很多。而徽州老百姓所指祠堂的含义十分明确。每座祠堂都有名称,比如呈坎的罗氏宗祠又叫“罗东舒祠”、潜口的汪氏祠堂又叫“金紫祠”,并且祠堂内大堂有堂名,如郑村郑氏祠堂的堂名叫“济美堂”,西溪南吴氏宗祠的大堂名叫“续伦堂”。所以说,徽州的祠堂,就是这种纪念性建筑物内外两部分合取的一个名称。
在徽州“粉墙矗矗、青瓦鳞鳞”的村落中,最显眼的就是祠堂,它不仅关注着村中族人的现实生活,更加关注着宗族的未来发展与繁荣。“聚族而居”是祠堂的典型特征,如呈坎居住的就是罗氏,潜口居住的就是汪氏,西溪南居住的就是吴氏,郑村居住的就是黄氏……人们无需过问其姓什么,只要问他来自何村,就可知道是何姓人也。有诗为证:“相逢哪用通名姓,但问高居在何村。”(方士庹:清代侨居扬州的徽州人,祖籍岩寺镇环山村,著有《新安竹枝词》三十六首传世,是清代乾隆年间“娄东派”的重要画家。)
建造祠堂的目的主要是为“追远报本”。徽州人认为祠
2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