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珍珠马甲

增加 1,53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珍珠马甲''',银褐色的身体,乃至鳍边均布满了珍珠状的斑点,显得格外雍容华贵,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上深下浅背鳍小而肛鳍异常发达、仿佛穿着曳地长裙。全身布满银色珠点。风度翩翩。加之两条长长的触须。极为美观。<ref>[http://udongwu.com/yu/redaiyu/Trichogaster_Seeri.html 珍珠马甲概述(附图)],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ref> 
== 基本信息 ==
珍珠马甲的体形呈椭圆形,身体长度一般在10~13厘米,颜色为蓝灰色,但全身布满了银色斑点,泛着金属一样的光泽,从吻端到尾部还有一条黑色纵条纹。到了繁殖期,雄鱼会出现鲜艳的颜色,下颚鲜红得好像火一样。</br>  体侧扁,腹鳍丝状,非常长。身体略微发灰,全身布满珍珠一样的斑点,非常耀眼,身体下半部呈金黄色,雄鱼胸部红色非常惹眼,雌鱼则逊色很多。体侧有一条黑色纵线。</br>  它的嘴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着身体两侧的侧线各有一条由黑色圆斑组成的条纹。珍珠马甲的腹鳍已经演化成为一对细细长长、金黄色的丝状触须,在平时可以前后左右地摆动,犹如盲者探路的竹杖,异常敏锐。</br> 珍珠马甲鱼的成鱼体长可达12cm左右,全身遍布银色的细碎斑点,一条黑线从吻端穿过眼径直达尾柄末端;臀鳍较长而宽,占到2/3体长,其上面也有闪闪烁烁的亮斑;腹鳍胸位且演化成长丝状(该鱼的一大特点),长丝状的腹鳍可以灵活转动,有触觉功能,可感知和辨别食物。雄鱼胸部至吻端的色泽呈黄色或橘红色,繁殖期间尤其明显,十分美丽;雌鱼的色泽暗淡些。 ==即將消逝的珍珠馬甲==自從 1933年第一批珍珠馬甲魚(Pearl Gourami;Trichogaster leerii)輸入德國後,這種美麗的魚類就一直出現在水族市場中。然而,如今牠們在野外瀕臨滅絕是水族愛好者造成的嗎?<ref>[https://fishbook.com.tw/%E5%8D%B3%E5%B0%87%E6%B6%88%E9%80%9D%E7%9A%84%E7%8F%8D%E7%8F%A0%E9%A6%AC%E7%94%B2/即將消逝的珍珠馬甲]</brref>  珍珠馬甲是一種迷鰓魚,為絲足鱸科(Osphronemidae)、毛足鬥魚屬(Trichopodus)底下的四個魚種之一,早期和電光麗麗(Trichogaster lalius)和黃金麗麗(T. chuna)一起歸類在毛足鱸屬(Trichogaster)中,後來才將其分離。和其他三個魚種:青萬隆(T. trichopterus)、蛇皮馬甲(T. pectoralis)和銀馬甲(T. microlepis)一樣,當牠們長到 12 cm 時便會被當地人當作食用魚食用。 珍珠馬甲在原棲地本來是很普遍的,並沒有瀕臨滅絕的危險,然而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Red List)中,卻被放在「近危(Near Threatened)」的危險階段,這是為什麼呢? ==棲地的流失==珍珠馬甲在野外需要生活在一種特別的水質環境-黑水(black water)。 黑水之所以叫〝黑水〞,是因為它的顏色接近咖啡色,呈現酸性(pH 值在 4.5 左右)且極度缺乏礦物質,這意味著黑水的細菌含量是極低的。 珍珠馬甲在水族館裡雖然能被飼養在其他類型的水質中,但是如果牠們的黑水棲地消失的話,在野外將難以和其他的魚種競爭。這也表示如果黑水消失,珍珠馬甲也將跟著消失。 
== 生活习性 ==
该鱼原先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水域,其适温范围在20~30℃,最适生长水温24~28℃,pH值6.5~8.5,硬度3~20°dGH。它的性情温和,尤其是雌鱼;雄鱼在交配后有攻击雌鱼的倾向,而在平时雄鱼之间也鲜有争斗。该鱼不能与性情凶猛的鱼类混养,否则会因受惊吓而致体色黯淡无光,甚至不吃食;其成鱼也不能与体型纤小的脂鲤科鱼类(如红绿灯等)混养,它也会追逐吞食这些小鱼。</br>  饲养珍珠鱼最好选用80CM以上的水族箱。珍珠色对水质要求并不严格.低温低氧的条件下、也一样生长良好。珍珠鱼性情温和,可于其他品种的热带鱼混养。</br>
适宜的饲养水温为20~30℃,而到了繁殖期,适宜水温为26~27。C,对水质的要求不高。珍珠马甲属于泡沫卵生鱼类,雌鱼每次产卵500~1000粒。</br>
== 生长繁殖要求 ==
珍珠马甲的雌雄很容易区别:雄鱼背鳍、腹鳍均长而飘逸,鳍边末端较尖;雌鱼的各鳍边则相对显得圆滑。性成熟阶段,雄鱼的眼部以下直至腹部区域,呈现出艳丽的桔黄或火红的“婚姻色”,而雌鱼仅仅是腹部显得比较膨胀,身体色彩均不及雄鱼美艳。</br>
珍珠马甲是卵生鱼类,繁殖也极其简单。和其他斗鱼科鱼类一样,珍珠马甲也是筑起一个泡沫组成的巢穴供产卵用。所以,我们尽可能在水面上放置一些悬浮性的水草,以便珍珠马甲在吐泡筑巢时,泡沫可以依附而不易散开。雌雄鱼按1:1的比例放入繁殖缸后,不必提供任何增氧、过滤用的设备,斗鱼科独特的迷器呼吸系统是可以在水溶氧较低的情况下直接呼吸来自水面上的空气的,使用增氧、过滤用的设备反而使它们构筑的泡沫巢穴不易巩固。开始,雄鱼会在水面一边呼吸水面的空气,一边吐出一个一个的小气泡筑巢,当泡沫巢穴构筑成身体大小的时候,雄鱼就会引诱躲在一角的雌鱼,经过一番追逐求爱以后,雌鱼会在泡沫巢穴附近仰卧,而雄鱼则会用身体环住雌鱼,压迫它的腹部产卵,同时授精,然后用嘴将排出的受精卵一颗一颗地衔回泡沫巢穴中,整个产卵过程可能长达数小时,产卵量为500-1000不等。产卵结束后,最好将雌鱼捞出,以防遭到雄鱼的攻击,也可使雄鱼安心地守护鱼卵。</br>
雄鱼独自小心异常地看护着鱼卵,不时扇动胸鳍增加鱼卵附近的水溶氧量,还不是将从泡沫巢中掉下来逐渐沉入缸底的鱼卵再次用嘴衔回泡沫巢穴中,并随时对泡沫巢穴进行巩固修整。经过如此精心呵护的36小时,鱼卵开始孵化,一尾一尾的大小宛如针尖的仔鱼此时还不会游动,依旧需要雄鱼在一边呵护管理,再经过24-36小时,仔鱼会开始游动,也会自行捕食细微的水蚤,此时,我们就可以将疲惫不堪的雄鱼捞出进行恢复休整。一周以后,仔鱼就会接收普通的鱼食,开始正常的生长发育,10个月以后就会进入成熟阶段。</br>
''' == 亲鱼的准备和雌雄鉴别'''</br> ==珍珠马甲鱼经过10个月以上的饲养,体长可达6cm以上,性腺开始成熟。据笔者观察,体长在6~8cm的二龄鱼,其繁殖成功率最高,体长超过10cm的个体可能是已经过了青春期,繁殖成功率反而较低(在良好的水族箱环境中珍珠马甲鱼的寿命可超过5龄)。</br> ''' == 产卵环境'''</br> ==繁殖前先把雌雄亲鱼隔离饲养20d以上,用水蚤等活饵饲喂。繁殖时视鱼体大小把一对亲鱼放在0.5m×0.4m×0.3m~0.8m×0.5m×0.4m的产卵缸中,水温调控在25~30℃(最好比平时稍高1~2℃);DO>5mg/L,pH值6.8~7.5,水的硬度为5~10°dGH。珍珠马甲鱼的受精卵为浮性卵,孵化时要求有泡沫巢,故在产卵缸中应放置一些浮在水面上的水草,使雄鱼所吐的泡沫集中,有利于泡沫巢的形成。虽然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也可在没有水草的缸角吐泡沫筑巢,但放置水草后,所筑的泡沫巢直径更大,一般可达5~8cm;而且水草能诱发亲鱼较快地进入发情状态。放置的水草须经严格消毒。由于有时会因缺少光照而腐烂,采用直径5厘米左右的泡沫块代替水草,效果良好。</br> ''' == 繁殖行为'''</br> ==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在入缸后1~3天内开始吐泡沫筑巢,一般约需2~5小时左右把巢筑好,然后开始追逐雌鱼;此时雄鱼的色彩变得十分鲜艳,雌鱼体色也比平时要鲜艳一些。雄鱼在雌鱼面前颤动着身体,翩翩起舞,倘若雌鱼性腺发育良好,经几次追逐后便与雄鱼相互配合,有时甚至出现雌鱼主动追逐雄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雄鱼个体比雌鱼小,繁殖往往不能成功,或者雌鱼不能把卵全部产光。如果是雌鱼性腺发育不很成熟,雌鱼会到处躲避雄鱼,此时须及时把雌鱼撤走,否则雌鱼会受伤。</br> 雄鱼把雌鱼引到泡沫巢下,卷曲身体裹住雌鱼,然后双双腹部朝上排出精、卵。如此多次反复可把卵全部产光,受精卵被包裹在泡沫中。一般体长6~8cm的雌鱼可产500~1000粒,卵径大约0.5mm左右。</br> ''' == 孵化'''</br> ==雄鱼有护卵习性,会照顾泡沫巢中的卵及刚孵出的仔鱼,见有卵从泡沫巢中掉下来,马上用口接住,再吐出安置在巢中。此时雄鱼不让雌鱼靠近泡沫巢,会不断驱赶雌鱼。为避免雌鱼受伤,故在雌鱼产卵后须及时将其移走。笔者的做法是把交配产卵后的雌雄鱼都移走,让卵独自孵化;经1d后,原先色泽较淡的卵变黑,再过1d,仔鱼破膜而出;出膜后约经1~2d,仔鱼的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开始平游摄食。</br>
== 珍珠马甲饲养 ==
''' === 仔鱼培育'''</br> ===刚平游的仔鱼十分细小和娇嫩,体长不足4mm。此时若缺乏适口饵料,会严重影响成活率。因仔鱼的口径很小,不能用丰年虫无节幼体作开口饵料,需要体型更小的轮虫。在没有适口的轮虫时,可用蛋黄水或自己培育的纤毛虫投喂,但效果不甚理想。</br> ''' === 幼鱼饲养'''</br> ===
体长1.5cm以上的幼鱼可投喂经30目网布过筛的小[[水蚤]],随着个体的长大,投喂的水蚤无需过筛;也可投喂动物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干饲料。珍珠马甲鱼不象蓝曼龙那样爱吃,生长也较慢。</br>
== 參考 來源 資料 =={{Reflist}}
[[Category:720 海洋志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72,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