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龙兴观道德经幢

增加 20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龙兴观道德经幢.jpeg|320px|缩略图|右|<big>龙兴观道德经幢</big>[http://h.bytravel.cn/www/56/head/56484.gif 原图链接][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56/laozidaodejingchuang.html 来自 博雅文化旅游网 的图片]]]
'''龙兴观道德经幢'''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内,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唐代道德经幢 <ref>[http://www.jzued.com/article/1173.html 龙兴观老子道德经幢],家志网,2017-12-03</ref> ,1996年11月20日入选[[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通高约6米,八角柱形。幢顶为八角形[[屋顶]],下接仰莲座。仰莲座下的幢身刻有“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十八个大字、唐玄宗敕文、道德经和玄宗注,传言这些文字出自唐代书家苏灵芝之手。幢身下为仰莲座和须弥座。学者认为这座经幢造型古朴典雅,[[书法]]刚劲而不失飘逸,既是校释《[[道德经]]》的重要资料,也是唐代书法[[艺术]]的珍品。此前,此经幢曾以易县道德经幢为名入选[[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幢顶为一块石头雕成,为一八角形屋顶,高38厘米。顶部平齐,[[学者]]推测可能其上原本有构件,后来遗失。平顶雕出八条脊,脊间刻有瓦垅,其下刻出檐板、飞檐与檐椽。角梁由一斗三升式[[斗栱]]承托。屋顶之下是直径1.10米、高25厘米的仰莲座。有学者认为,仰莲座直接承托屋顶形的幢顶不合常理,两层中间可能原有构件,在[[同治]]十二年暴风雨中受损或遗失,后来维修时不得已而拼成如今模样。
幢身高4.29米,八角柱形,直径90厘米 <ref>[https://www.sohu.com/a/367184508_100024128 易县道德经幢 ],搜狐,2020-01-16 </ref> 。八个面的宽度不等,在40厘米至42厘米之间。幢身由两块石头拼成,上面一块高70厘米,下面一块高3.59米。幢身上部自东面起由上至下刻有楷书大字“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这十八字占了上部的三面,每面两行,每行三字。其下刻有[[唐玄宗]]敕文,共计205字。经幢下部自东面起刻有唐玄宗注道德经全文八十一章。文尾题“易州刺史兼高阳军使赏紫金鱼袋上柱国田仁琬奉敕立,开元二十六年岁次戊寅十月乙丑朔八日壬申奉敕建”。学者认为此幢所刻五千字圆转流畅,刚劲而不失飘逸。幢身没有留下书家姓名,钱大昕在《金石文跋尾》中声称是唐代书法家苏灵芝所书。有学者对比苏灵芝《易州铁像颂碑》、《梦真容敕碑》、《田公德政之碑》,认为其风格一致,经文确为苏灵芝所书。经文后有历代官员、名人的题记,包括清[[嘉庆]]六年甲戌六月知易州历城金洙属大兴翁方纲题记、咸丰癸丑易州学正赵煊题记、同治易州直隶州知州赵烈文记、宣统元年知易州事阳湖张寿龄题记等。
幢底为仰莲座。2001年重修之前,座下为一后世所砌方形平台。2001年重修时,工作者们发现了仰莲座下原有的须弥座。新发现的莲纹须弥座高60厘米,最大处[[直径]]1.57米,南部大约在明清时期被砸去宽13厘米、长89厘米的部分。
111,8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