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五脏六腑

移除 1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五脏六 腑11腑12.jpg|thumb|right| [httphttps://p0.ssl.img.mp360kuai.itc.cncom/upload/20170410/ca93b11d5f5d47f9b9a492cb49bf2a41_tht01197386389a78ce47.jpeg webp 原图链接]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e6fbf7ad6f4070b.webp https://www.360kuai.com/pc/9bcd59d9a1732159f?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源快资网 ] ]]
'''五脏六腑'''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五脏六腑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气、血、精、津起着生、长、化、收、藏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养好[[脏腑]],让体内的气、血、精、津变得充盈平衡,进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黄帝内经]]·本藏上有记载:“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气、血、精、津、神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是人体器官功能正常发挥的原动力。五脏的功能是贮藏经气,防止其向外发泄漏。六腑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并非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得充实,但无法永远保持盛满。五脏六腑是化生和储藏气、血、精、津、精神、魂魄的仓库。人的脏腑如同大自然中的湖泊一样,有储蓄、调节的作用,想要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做到阴干阳秘,首先要做的就是照顾好五脏六腑。脏腑是完成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一旦脏腑功能失调,肯定会影响到生命活动。虽然脏腑深藏在人体内,可却各有其象体现在体表,此即为中医独有的“藏象”学说。“藏”就是指藏在身体之中,“象”就是指表现在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含着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表现在外的各种征象。心是君主之官,统摄、主宰其他各脏器与物质,处在人体内的主导地位。心和受盛之腑小肠相合,二者经脉相连,所以气血相通,共同调摄人体的气血精神。
五脏六腑肝为心的助手,可以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主疏泄,能贮藏血液、调节血量。肝胆相合,肝属里,胆为表,[[肝胆]]功能正常,血则有所藏,进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是“仓廪之官”,二者通过气的运动,把饮食物转化成人体所需而且便于能利用的各种物质,之后完成消化、吸收、营养运输的过程,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是后天之本。“脾统血”,可以统摄[[血液]]在[[经脉]]内的运行,防止其溢出于经脉之外。肺为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可以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以温润全身肌腠皮肤。肺是宰相之官,协助君主心,调节气血运行。大肠是传导之官,通过经络和肺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肾藏精,主骨生髓,是先天之本,和人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如果肾中精气充盈,身体才能变得强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牙齿]]坚固, [[头发]]黑亮。肾和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之盛衰,肾气有助于膀胱的气化津液。<ref>[https://www.360kuai.com/pc/938b3395cf2ef8e01?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 五脏六腑,藏气、血、精、津、神] </ref>
 
[[File:五脏六腑12.jpg|thumb|right|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97386389a78ce47.webp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bcd59d9a1732159f?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源快资网] ]]
五脏六腑宜通是其生理病理共性 气血津液是流通于五系中的基础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凭籍流通形式,达到摄纳、生化、输布、外泄目的。如果气血津液流通不利,即可形成气滞、血郁、津凝、液结,成为病态。惟有五脏六腑皆通,基础物质才能正常环流,成为脏腑功能活动能源。五脏六腑虽然都具通的共性,然而五脏流通的是精微物质——气血津精,宜藏而不泻;六腑流通的是气化以后产生的废物——糟粕、废气、废液,宜泻而不藏,唯有胆液不在此例。“六腑以通为用”,古人早有定论,五脏宜通之说,前人早有论述,不是无稽之谈。组织结构言之:《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五脏是由无数大小不同管道组成的五大系统,这些管道和组织间隙是气血津液升降出入之路。《素问 ‧调经论》所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其中“经”是指其十二正经,“隧”是指其连接脏腑间的管道。这些管道遍布全身,却是五脏连接六腑之路。
'''附注: (1) 五脏宜通之说:'''在1979年撰写[[《医学百科全书》]]脏腑病机时才提出来。是在总结各脏病机共性之际,发现肺司呼吸,是主持清气、水气宣降;脾主纳运水谷,升清降浊,是主持津气升降;肝主疏泄,是主持上中下三焦气血津液精疏泄调节;心主血脉,是主持营血环流全身;肾主水液,是主持水津气化、升清泄浊,五脏功能活动,都是使其气血津液通调,都有通的共性,因此提出五脏宜通之说,作为五脏生理病理依据,成为分析五脏病机、立法、组方指导思想。 (2) 经言五脏藏而不泻,肺司呼吸,则有藏有泻;脾主纳运,则有藏有泻;肾司水津气化,则有藏有泻。综观五脏生理功能,都是有出有入。肺司呼吸,吐故纳新,其气有出有入;脾司纳运水谷,饮食之物,有进有出;肾司化气行水,水津也有藏有泻;即使心系营血,肝系胆胰二液,也需新陈代谢。如说五脏藏而不泻是指一切流动物质而言,则与事实不符,可见经谓五脏藏而不泻,仅指所需精微物质言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则是指其一切流动物质言也。 此篇在于说明五脏六腑宜通,是其生理、病理共性;是其论述生理、病理、立法、组方、选药纲领。<ref>[https://www.360kuai.com/pc/9c548e2c58b580bc6?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 五脏六腑宜通是其生理病理共性] </ref>
 
[[File:五脏六腑14.jpg。 thumb|thumb|right| [http://img2.3png.com/63222f9efa7e538268e5387b73e362b7bde4.png 原图链接] [http://3png.com/a-64021331.html 图片来源火狐官方网] ]]
==五脏六腑分别支配功能概述==
五脏六腑是人体有思维意识的生命体,体内的五脏六腑。也是有意识的,很好理解,只因五脏六腑有了意识,才行使其生命活动的功能,才促使了整个人体的高级思维。人体貌似一个整体,又是一个一个器官组合的机器。也正是人体内这一个个五脏六腑各司其职,不同的作用。让人这个生命整体。得以生活生存。中国古老的文化当中就提出了一个“和”与“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等等这些词语都说明和的重要,和在于我们情绪方面就是宠辱不惊,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变形。做事有度,适度而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个度。有和有度,身体健康,人生美丽。
 
{{#iDisplay:p0338cydbbo | 560 | 390 | qq }} {{#iDisplay:m0784ye4xxj | 560 | 390 | qq }}
 
{{#iDisplay:v0556c9gffd | 560 | 390 | qq }} {{#iDisplay:z08266gfh6l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1,0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