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83
次編輯
變更
王谢
,無編輯摘要
}}
'''王谢''', [[ 南朝 ]] 望族 [[ 琅琊 ]] 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并称。从北方南迁 [[ 会稽 ]] (今 [[ 绍兴 ]] ),人称“王谢”。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族人,后因王谢两家之 [[ 王导 ]] 、 [[ 谢玄 ]] 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而彪炳于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故为后人所嫉羡,故有“王谢”之合称。是后世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出处==
王谢,读音:wang xie。典出《[[南史]].[[侯景]]传》:“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渐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羊士谔]](唐)《忆江南旧游二首》诗:“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这是感叹会稽王谢两家为晋王朝建功立业,在当时风光无限。
==家族背景==
两晋南北朝那个时期中国 [[ 士族 ]] 如林,可是,几乎没有哪个世家大族堪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比肩。“王谢”的并称便是那样昌盛繁荣,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家族的谱系可能续的比王家还长,却没有王氏家族权位那样高;有些家族可能曾经在权势上胜过王家,却没有王氏蝉联的那么久。三百多年来,王、谢两家族能人辈出,仕宦显达,他们或引领一代之风尚,或执一朝之牛耳,从汉魏入两晋历南朝,一直繁盛、么荣耀。虽然家族内部族系庞大,各个分支升降不一,时而此支显贵,时而彼支荣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却能互相帮助,保证家族始终能够站在时代前沿。
==王谢望族之奠基==
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之东晋之前只是当时北方的二流氏族,王、谢家族于两汉三国乃至西晋均不太显目,当时,王谢家族当时所任的官职尽管不高,但由于掌握有人力和物力,任职的地点又是国家的中心膏腴之地,故为其家族的日后兴起奠定了基础。
琅琊王氏之早期
王祥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汉未遭乱,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一次徐州刺史吕虔征召王祥起为别驾,此时王祥以年近花甲,固推辞不接受。弟弟王览劝他,王祥乃应召。吕虔委以王祥州事。当时州郡寇盗很多,王祥率励士兵,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孝子王祥因得到百姓的爱戴,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仕晋间先后担任重要官职,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西晋 [[ 泰始 ]] 五年(公元268年)薨,策谥曰元。22年后,公元290年 [[ 晋武帝 ]] 刚辞世,便发生了贾后专权的局面,从而引发了一场西晋诸侯王之间长达16年的动乱,史称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5年后便又爆发了永嘉之乱,琅琊王氏便和其他很多北方的大家族一样举族南迁。
陈郡谢氏之早期
相传陈郡谢氏是从古谢邑迁徙而至陈郡。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 [[ 曹魏 ]] 齐王芳时长安典农 [[ 中郎将 ]][[ 谢缵 ]] ,其为谢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从此,谢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家族赢得了声誉,并使自己的家族从—般的官宦之家演变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在东晋中叶以前,谢氏并未取得一流世族地位,甚至家族成员被人轻视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永嘉之乱爆发后,陈郡谢氏亦举族南迁。
==王谢家族的勃兴==
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开始于北方诸多世族里面并不显眼。直达永嘉之乱以后,在频繁的社会动荡之中,王、谢家族先后有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了个人的建功立业,而家族的辉煌时代亦就此开启。“在西晋末和东晋时,于王衍、王敦、王导掌握军政大权。
琅琊王氏之崛起
王氏之崛起实始于 [[ 永嘉 ]] 之乱后,北方丧乱,晋氏之洛阳,长安相继倾覆, [[ 王导 ]] 于江左力拥皇室旁裔 [[ 司马睿 ]] 称帝于建邺(今南京),是为晋元帝,实现了中兴。王导是东晋初年的宰相,而其兄弟王敦于外掌兵,王氏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王导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建功立业,并且使南方的得以在政府管理的情形之下社会、经济、文化得以继续保存、发展。近代史学家陈寅恪曾指出“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只论也。” 后来王导的葬礼按照皇帝的规格进行的。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东晋之初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直到后来陈郡谢氏的崛起才出现了王、谢这两大陈郡谢氏的并立。
陈郡谢氏之崛起
东晋中期,谢氏家族传到 [[ 谢安 ]] 、 [[ 谢万 ]] 、 [[ 谢石 ]] 和 [[ 谢尚 ]] 、 [[ 谢玄 ]] 、 [[ 谢琰 ]] 等人,亦即谢缵的曾孙和玄孙辈。当时,谢安由于超人的声誉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被椎上了宰相的宝座,谢尚、谢万、谢石、谢玄、谢琰等人也各领强兵遍布方镇。而谢安任宰相期间,从容调度,东晋军队8万北府兵在肥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入侵的80万大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则把谢氏家族最为辉煌和最为荣耀的时期。
==顶级望族地位==
公元420年,地处南方东晋为刘宋政权所取代,而北方黄河流域则被北魏所统一,南北对立是为南北朝。南朝四个小朝廷为宋、齐、梁、陈,皆偏居江左,589年,陈朝被隋朝所灭,天下再归一统。在整个南朝间,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家族明显是声望高于实力。“王谢”也成为了当代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
谢安之后,陈郡谢氏在东晋到南朝的200多年中(公元317~589年),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就有12代、100余人,而他们则不受朝代的限制,可以累朝累世永远贵显。
==优美门风与艺术上的成就==
“一个大门第,决非全赖于外在之权势与 财力,而能保泰持盈达于数百年之久;更非清虚与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睦,子弟循谨,维持此门第于不衰。 当时极重家教门风,孝弟妇德,皆从两汉儒学传来。诗文艺术,皆有卓越之造诣;经史著述,亦灿然可观; 品德高洁,堪称中国史上第一、第二流人物者,亦复多有。” 下面,便是举例说明,王谢之门风。
虽说,士族没落受打击最大的是在侯景叛乱之时,其实从士族本身来讲,也在逐渐走向腐败没落。在士族掌权的情况下,士族子弟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士庶不交往,不通婚。身为士族非常骄傲,政治不求进取,享受高官厚禄而碌碌无所作为,生活上腐朽不堪,在梁朝全盛时期,士大夫“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娇生惯养已成废物。连士族必须具备的家学渊源条件也不要了。“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像这样的腐朽无才的士族,即使没有侯景之乱,也必然要走向没落、衰亡。
隋唐之后,不拘家世的科举制的施行, [[ 科举 ]] 进士新贵兴起,王谢家族便成了在中国中古时期的绝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