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七律·到韶山

增加 9,28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七律·到韶山1.jpg|缩略图|七律·到韶山[http://img3.doubanio.com/view/page_note/large/public/p59705995-5.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
[[File:七律·到韶山1.jpg|缩略图|七律·到韶山[http://img3.doubanio.com/view/page_note/large/public/p59705995-5.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F%C2%C9%A1%A4%B5%BD%C9%D8%C9%BD&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律·到韶山'''《七律·到韶山》是现代诗人[[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

《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作品名称''' :七律·到[[韶山]]
[[File:七律·到韶山2.jpg|缩略图|七律·到韶山[http://img4.imgtn.bdimg.com/it/u=3279874034,3556908259&fm=214&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F%C2%C9%A1%A4%B5%BD%C9%D8%C9%BD&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创作年代''' :现代(1959年6月)
*'''作品出处''' :《[[毛泽东诗词集]]》
*'''文学体裁''' :[[七律]]
*'''作 者''' :毛泽东
==作品原文==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035759/30fa_wi7l2ezIzjkq2BLQ9XHRuxt_rx5CrS7CsxqDjAmNF_7UeCJeSZkULu8Z48rbjFCOwsDKPkdYqEoD5S3_SuDfVMs650SS5fplroWlZZ331kIAInz 中国共产党新闻,引用日期2014-04-26] </ref>
==创作背景==
[[File:七律·到韶山3.jpg|缩略图|左|七律·到韶山[http://img2.imgtn.bdimg.com/it/u=3211967227,3619795379&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F%C2%C9%A1%A4%B5%BD%C9%D8%C9%BD&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家乡[[韶山]],逗留到27日午后离开。毛泽东在这次返乡,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使人民非常激动欢乐,这两天成了韶山真正的节日。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写成的。<ref>[李晓琳、唐名刚.毛泽东诗词鉴赏.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215~217页]</ref>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ref>{{ cite web | ur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945219220382390&wfr=spider&for=pc | title=第一伟人的这首七律,写得豪情无比,第三联是千古名句 | author=谢小楼 | date=2020-04-14 | language= | accessdate=2020-06-27 }}</ref>
===注释===
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
[[File:七律·到韶山4.jpg|缩略图|七律·到韶山[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27/ce0c764ab5314058b4299ad8a240c529.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F%C2%C9%A1%A4%B5%BD%C9%D8%C9%BD&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图片来源于网络]]]

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

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

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

[[故园]]:故乡,指韶山。

[[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

高悬:高高举起。

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File:七律·到韶山5.jpg|缩略图|七律·到韶山[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701/0c8e953793c942b8bba0730a0941e091.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F%C2%C9%A1%A4%B5%BD%C9%D8%C9%BD&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有:因为有。

多:增强激励。

敢教:能令、能使。

[[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韵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喜看:高兴地看到。

菽:豆类的总称。

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赏析==
[[File:七律·到韶山6.jpg|缩略图|左|七律·到韶山[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DF%C2%C9%A1%A4%B5%BD%C9%D8%C9%BD&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为革命东奔西忙,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但是韶山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回到韶山,看到的景象与以前大不相同了。韶山也像中国各地一样,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不禁回想起过去,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韶山的人民真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ref>{{ cite web | url=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7d4f7c7389fc.aspx | title=七律·到韶山 | author=古诗文网, | date=2020-02-21 | language= | accessdate=2020--6-25 }}</ref>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韶山的人民从来没有畏惧。一方面是韶山的人民高举起红旗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一方面是反动派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对革命的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韶山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根本没有调和的余地的。

三十二年前的星星之火,终于发展成[[燎原之势]],原因在于革命人民拥有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奋起反抗,坚持到底,因为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多壮志”指充满凌云之志,所以义无反顾,前仆后继。32年间,一个小小的六百来户的韶山冲,就有148位革命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有毛泽东的六位亲人:[[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毛岸英]],有毛泽东亲自创建的韶山党支部的五位同志:[[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烈士的鲜血结出了[[丰硕]]的革命成果,天地更新,日月重光,新[[中国诞生]]了,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由此可以理解毛泽东韶山之行的所作所为,理解诗中的一个“咒”字。。

结末“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写韶山冲稻浪滚滚,丰收在望,人人奋发,安居乐业,这是革命先烈“换新天”理想的实现,也是对长眠地下的先烈的最好告慰。发展生产,建设祖国,人人争先,是先烈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这一联的思想内容承上延伸,大有拓展。从意境上看,前面激烈斗争,腥风血雨,这里炊烟袅袅,风景如画,完全不同的景象,体现换了新天;从诗人的感情言,则由激愤而舒缓,由沉重转喜悦。<ref>{{ cite web | url=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7d4f7c7389fc.aspx | title=七律·到韶山 | author=古诗文网, | date=2020-02-21 | language= | accessdate=2020--6-25 }}</ref>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中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视频==
{{#iDisplay:g0319pv77wq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42,9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