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观音寺石塔

增加 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设计结构===
观音寺石塔为八层石木结构建筑,仿木构楼阁式,实心,由[[叶腊石]]岩砌造,平面呈六边形。原有七层,高约14注,后来顶层坍毁,只剩六层,各层宽度相等,并不逐层收缩,一反宋塔常态。八方形锥体,底层最大,[[直径]]2.8米,然后层层见小,塔顶为 [[ 葫芦 ]] 形尖顶。塔身各层宽度相等,各层各面均分成3间。塔身外部用青条石、石板相互衔接,每层结合处出檐0.15米,第五层层结处用八支弯月形石块插入层结角上,呈牛角状上翘,伸出塔身0.25米。
第一层每方下宽1.1米,上宽0.9米,高2米,上面各层以次递缩。一、二层靠东一方均有外宽内窄的门洞,用石板镶成方框从塔内伸向塔外,外宽0.8米,内宽0.6米,高1.5米,可供人出入。下层门洞内有四步石级,设有神像石座(神像已毁),高出塔基0.55米,塔底内空2米,直上 [[ 间5间]]5.5米,内部由五根木柱呈五花型直立,上下用栓将五根立柱结合在一起作为支撑(木柱现已腐朽严重)。正中一根直径0.35米,直冲入第七层,周围4根直径为0.23米,直冲入第五层。
塔外表用白灰粉刷并加以彩画(现已无法辨认)。下层靠门洞右边嵌有石碑,上刻塔序及捐款人 [[ 姓名 ]] ,因风蚀严重,字迹难辨。观音寺石塔建造美观,结构坚固。虽经二百来年 [[ ]][[ ]] 侵蚀,现仍完好无缺兀立于吊嘴坡上,塔周翠竹常绿,风景秀丽。
塔下溪水长流,清澈透明,景色宜人。由于 [[ 农村 ]] 实行责任制到户后,农户责任地紧挨塔基,现塔基比责任地高出近2米,塔基已松动,整座塔身略有倾斜。如不加以维护,过不数年,将有塔倒之危。
==观音寺“三门”==
观音寺坐北朝南,东西长50多米,南北80多米,它的正面是 [[ 山门 ]] ,也叫“三门”即:无相门、空门、无作门  
==三门的由来==
它的 [[ 建筑风格 ]] 属于重檐竭山式,“三门”始于汉明帝,在 [[ 封建社会 ]] ,只有帝王宫室设三门,其他官宦舍宅,均不得设三门;“三门”两旁是四尊威武的石狮,它代表着铺正摧邪;“三门”中间的台阶饰滚龙石雕,这叫“御道”,上面五条 [[ ]] 翻云吐雾,喻意五龙捧圣,这是一般人不能逾越的雷池,只有帝王才能踏足。 ===三门及布局===
观音寺“ 三门 及布局”西边是[[鼓楼]],东边是钟楼,晨昏时钟鼓同起同止,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幕击则觉昏衢、疏冥味。
观音寺“三门”西边是鼓楼,东边是钟楼,晨昏时钟鼓同起同止,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幕击则觉昏衢、疏冥味。===天王殿===
“三门”后面第一座大殿叫“天王殿”。“ 天王殿”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袒胸漏脐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两边是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幅[[对联]]诙谐幽默,又富含佛教哲理,告诉世人要有容忍精神,要有能容天下之事的海量,不忍则生百病,生百祸。
“三门”后面第一座大殿叫“天王殿”。“天王 ===施无畏佛 殿 ”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袒胸漏脐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两边是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幅对联诙谐幽默,又富含佛教哲理,告诉世人要有容忍精神,要有能容天下之事的海量,不忍则生百病,生百祸。===
“天王殿”后面是观音寺的主大殿,叫“ 施无畏佛殿”。大殿的前面是两座石碑,石碑下面的神兽叫赑屃(音同‘闭系’:大乌龟),[[传说]],摸一摸赑屃头,一生不发愁。东边是观音寺的记事碑,记载着观音寺的历史和[[故事]];西边的石碑是为津塘大慈善家立的无字丰碑。主大殿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他结跏趺坐,慈祥庄严,“龙女”和“善财童子”站立两旁;
“天王殿”后面是观音寺的主大殿,叫“施无畏佛殿”。大殿的前面是两座石碑,石碑下面的神兽叫赑屃(音同‘闭系’:大乌龟),传说,摸一摸赑屃头,一生不发愁。东边是观音寺的记事碑,记载着观音寺的历史和故事;西边的石碑是为津塘大慈善家立的无字丰碑。主大殿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他结跏趺坐,慈祥庄严,“龙女”和“善财童子”站立两旁;
主林殿东边的配殿是东方三圣殿,西边是西方三圣殿。还有退居寮、方丈寮、僧寮、斋堂等供僧众净修、起居、吃饭等。
59,2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