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船政学堂

增加 29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船政学堂''',源自1866年(清[[同治]]五年)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祯于福建[[福州]][[马尾港]]所设的海军学院,又称“福建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或“马尾水师学堂”。船政学堂最初称“求是堂艺局”,是专门为福建船政培训人材而设。学堂成立之初即聘用外国教习教授造船、[[航海]]等专业知识,毕业生中优异者更会被派往西欧各国深造。船政学堂被称为中国[[海军]]摇篮 <ref>[http://www.huaxia.com/thjq/jsgoucheng/2014/07/4001769.html 福州船政学堂:近代海军人才的摇篮],华夏经纬, 2014-7-29</ref> ,除了是近代中国首家海军及航海学院外,它亦是首家现代[[军事]]学院,和首家现代专业院校。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不少成为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外,部分亦成为中国近代的著名知识分子。船政学堂壹支为前学堂习造船、后学堂习航海;另壹支为绘事院、艺圃。前学堂、后学堂演变为海军制造学校、海军学校、海军飞潜学校,1949年迁台,现为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艺圃后改称海军艺术学校,以后又改名“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延续至1949年后,1952年8月,因院系调整高航停办,原有航海专业学生转至“福建航海专科学校”(现大连海事大学);造船专业学生转至“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现[[江苏科技大学]])。
==历史==
1867年夏“求是堂艺局”搬至马尾,1872年左宗棠的奏折仍称为“求是堂艺局”,分成[[法国]]与[[英国]]两个学堂,向法国学习制造,向英国学习航海技术,形成“一局两学堂”。后来因为“制造学堂”位于船政衙门之前,“驾驶学堂”位于衙门之后,所以又称“前学堂”及“后学堂”。前学堂教授造船、轮机及[[设计]],后学堂教授航海及驾驶。学堂由外国聘用之导师[[教授]],使用外语授课及用原文书本。造船方面学习法国,故此前学堂由法国导师教授,科目包括法文、几何、数学、微积分、物理、机械等。航海则学习英国,故学堂由英国导师教授,科目包括英文、[[数学]]、[[几何]]、天文、地理、航海理论等。而射击、兵操、中文经史则为必修。由于学堂主办者以及管理人员并不懂得海军运作,也不知道怎样培养海军素质,聘请外教能力有限,该校并无足够的海军课程。
学堂学制为期5年,毕业后,前学堂学生派往船厂实习监工,后学堂学生则要上训练舰实习驾驶。成绩最优异者之后再被送往[[欧洲]]学习,造船学生派往法德各大船厂,驾驶学生派往英国皇家海校深造后再入英国海军任见习官 <ref>[http://www.fj.chinanews.com/news/fj_hz/2017/2017-12-01/396564.html 福船史话之船政学堂],中新网, 2017-12-1 </ref>
中法战争后南洋舰队损伤大半,正好[[北洋舰队]]需要人才,[[李鸿章]]便把南洋舰队的人力北调。而南洋舰队的人员又都是从“马尾”毕业的,在这种情况下,北洋舰队清一色都是从“马尾”训练出来的人物。若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则黄海海战便是“马尾”“以一校、一级敌一国”了。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