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隆尧唐祖陵

增加 6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隆尧唐祖陵 ''' ,位于中国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汪尹村,为邢台市隆尧县的一个省级 [[ 文物保护单位 ]] ,类型为古墓葬,公布时间为1982年7月23日。
唐陵的历史年代为唐代,为 [[ 唐朝 ]] 皇家陵寝之一,包括唐高祖高祖父李熙墓建初陵,曾祖父李天锡墓启运陵。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 [[ 李渊 ]] 取代 [[ 隋朝 ]] ,建立唐朝,追尊高祖父李熙为庙号献祖宣皇帝,墓称建初陵;追尊曾祖父李天锡为懿祖光皇帝,墓称启运陵。
陈寅恪根据隆尧唐祖陵位于邢台隆尧县,且唐祖陵的光业寺碑中有“维王桑梓,本际城池”的记载,认为李唐出身赵郡李氏,原为汉人寒门。在崛起之后,分别宣称自己是 [[ 陇西 ]] 李氏或拓跋氏的后代,以抬高身份[1]
朱希祖经考据认为李熙卒于武川,其子李天锡为避六镇兵乱,携父遗骨南迁于赵郡广阿。后来李虎将父祖合葬于此。赵郡并非李氏祖地,唐朝皇室确系为陇西李氏[2] 。原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成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名字由来==
==修建简况==
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无忌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着手规划修建祖陵。664年,祖陵修建完工,历时十八年。 [[ 唐高宗 ]] 特敕二祖陵墓“各宜配守卫户三十人”,并诏令州县官员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677年,诏令追封二祖为宣皇帝、光皇帝。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派赵州刺史、上柱国田再思,象城县令宗文素率象城、柏人、任县三县民众维修、扩建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725年完工后,刻立《光业寺碑》。   
==陵区景物==
唐祖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 [[ 陵墓 ]] 封土已平,整个陵区形成一片低于周围地面的洼地。陵区南北长约350余米,东西宽约80余米,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陵区南部神道长100米,宽40米,两侧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华表1对、翼马1对、鞍马及控马人各2对、文武侍臣3对、镇陵石狮1对,共20件,现存17件,毁失3件。
这组以唐狮为代表的陵墓石刻,是河北省唯一一组唐代帝陵级石刻,其 [[ 雕刻 ]] 之精美,造型之生动,气势之雄伟,堪与陕西关中唐诸帝陵、河南恭陵的同类雕刻相比美,是唐代一流的 [[ 艺术 ]] 精品。艺术价值最大的唐祖陵石狮,曾先后遭遇1926年被外国人买下,中途被追回;“文革”中险被砸毁,因及时埋掉而幸免的两大劫难而幸存至今,倍显珍贵。
==附属建筑==
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是护陵行宫,属皇家级著名寺院,规模雄伟宏大,坐落于唐祖陵东(现赵孟村西)500米处,寺内曾建有三大宝殿及钟鼓楼、宝塔、珠台、仙馆、碑林等。现仅存寺中“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简称“ [[ 光业寺碑 ]] ”)一通,高4.3米,宽1.1米,刻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碑文3000余字,象城县尉杨晋撰文,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实,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权威的实物证据,是隆尧县历史价值最大的 [[ 碑刻 ]] 。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