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普彤塔

增加 13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普彤塔 ''' 是一座位于中国 [[ 河北省 ]][[ 南宫市 ]] 旧城村的明代古塔,2013年5月入选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景点简介==
据《 [[ 后汉书 ]] 》记载:“世传明帝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 [[印度| 天竺 ]] 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高僧传》卷一记载:“明帝刘庄永平中,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寻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摄摩腾、竺法兰,邀二人来中国……。”相传,建佛塔选址南宫城内,是因 [[ 汉明帝 ]] 刘庄随其父光武帝 [[ 刘秀 ]] 被王莽追杀时,曾在南宫驻跸,并在大风亭下对灶燎衣、吃饭歇息。刘秀言此地是风水宝地。摄摩腾和 [[ 竺法兰 ]] 在回 [[ 洛阳 ]] 途中,明帝刘庄命其在南宫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
==主要景点==
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翘置 [[ 斗拱 ]] 。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砖井东、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3尊,这种佛龛营造方式,实属罕见。在风雨剥蚀的漫长岁月中,普彤塔经过魏( [[ 三国 ]] )、唐、宋等各朝的重修、维修。明 [[ 嘉靖 ]] 十五年维修时筹集资金甚多,动工规模较大,按明代建筑风格修塔一新。1966年邢台地震,塔顶震掉铜佛3尊,均为红铜质菩萨像,最大的一尊是观音菩萨,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观音菩萨安详地坐于“海天佛国”(东海小岛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经、口念经语、衣着佛珠、一足蹬着海岸,足下蹬莲,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莲一株,海水波涛滚滚,上浮海马、鱼、 [[ 海螺 ]] 等海生动物和佛经、元宝等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庄严形象栩栩如生。背部刻有铭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腾建竺法兰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
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普以周普为义”。 [[ 佛学 ]] “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朱色,叫“彤庭”,因为塔后普彤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所以塔取名“普彤塔”。
2013年5月3日, [[ 国家文物局 ]] 公布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名单,目前,邢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21处,位居全省前列。邢台市新增10处:临城县补要村遗址、隆尧县柏人城遗址、邢台县鹿城岗、南宫市后底阁遗址、临西县临清古城遗址、邢台县南贾乡石塔、平乡县文庙大成殿、南宫市普彤塔、 [[ 邢台市 ]] 天宁寺前殿、邢台道德经幢。
==辛勤考证==
2004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 海外版》发表了《中国最早的塔---普彤塔》一文,并配发了普彤塔的照片,旋即在海内外佛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这篇文章的作者巩修山,现任南宫市政协常委、政协提案委委员,是一位多年来利用业余 [[ 时间 ]] 致力于佛学研究和普彤塔考查、考证与宣传工作的有识之士。
为了考证普彤寺、普彤塔的起源,并为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名,巩先生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先后购买了数千册有关历史与佛教的图书资料。他曾自费专程前往湖南长沙、湖北 [[ 武汉 ]] 等地的文物部门,寻找普彤塔为汉朝建筑的关键实物证据御碑。他撰写的《普彤塔-中国第一塔》、《中国佛教第一寺应是我省南宫普彤寺》等文章先后被《 [[ 人民日报. ]]· 海外版》、《乡音》、《 [[ 民族 ]] [[ 宗教 ]] 》、《老人世界》、《 [[ 河北日报 ]] 》等中央及省、市 [[ 媒体 ]] 发表,并被国内30余家报刊转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研究成果受到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 中国佛教协会 ]] 和美国东方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视与关注。 ==参考文献==
129,27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