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氏义庄

增加 11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林氏义庄 ''' (全称为永泽堂林氏义庄),义庄是古代 [[ 中国 ]] 社会风俗。宗族所有之田产。始于 [[ 北宋 ]] 。仁宗时范仲淹在苏州用俸禄置田产,收地租,用以赡族人,固宗族,系取租佃制方式经营。
林氏义庄位于 [[ 福建省 ]][[ 漳州 ]] 台商投资区杨厝村过井社内,该社历史上称为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保吉尚村潭头地方。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房屋99间, [[ 建筑面 积2500 积]]2500 平方米, [[ 砖木结构 ]] [[ 悬山顶 ]] ,四合院构造。为当时闽省著名的慈善机构之一。
==简介==
[[ 炎黄子孙 ]] ,历来有爱国爱乡,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清 [[ 嘉庆 ]] 二十四年(1819年,白石保吉尚村居民林平侯在 [[ 台湾 ]] 垦殖致富之后,怀念家乡宗人的疾苦,决心加赈助,择定吉尚村潭头地方筹建林氏义庄。经过近二年营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建成。义庄的整体结构系三座并排的具有闽南风格的两进大厝,前面一片砖,后面建二层长楼一座,配合东西对向护厝,围拱全庄。踏入庄园,觉得整齐宽敞、古典大方。据云:原有长方形金字木匾一块,额曰“永泽堂”,悬于中座大厝的门上。全庄外围矮墙,多已倒塌。这一所 [[ 慈善 ]] 事业 [[ 建筑物 ]] ,在旧社会堪称大规模的公益事业机构。 [[ 抗日战争 ]] 以前,逐年由台湾运来大量稻谷和棉布,在这里资助石美地区林姓宗族的贫乏族人,解除其 [[ 生活 ]] 上的困难,对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起了事实上的作用。 义庄施赈以温饱为主,兼赡婚丧。林平侯创办义庄时,即设立基金,据庄里碑记载:“在台湾淡水海山堡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每甲合十一亩三分多),充为原 籍义庄义田,年收租谷,除完粮耗谷外,年实收谷一千六百石,按年运回内地龙溪县白石保吉尚村潭头,赡给同宗贫乏族人之用。”由庄主延请两名族中诚实公正的人经理其事。林氏族亲、贫乏之家,年供食米 [[ 棉花 ]] ,嫁娶丧葬,都给资金。例如男的年给棉布三丈(每年冬至发给),女的年给棉花三斤(每年 [[ 立春 ]] 发给)令自纺织;男十一至十六岁,年给棉布一丈五尺;有服之亲娶妇,给银200两,嫁女给银10两,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林氏义庄赡赈历经百年不变。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由于 [[ 交通 ]] 阻隔,乃告终止。对其义举,角美地区林姓宗亲,至今怀念不已。林氏义庄也成了人们观瞻之处。
林氏义庄碑 ,[[ 道光 ]] 元年(1821),义庄建成时镶于壁上。由十二块精磨的黛黑石组成,宽3米,高1米。碑文记载,林平侯开发台湾致富后,为赈助家乡族人,筹建义庄的主要经过和办理赡赈的 [[ 经济 ]] 来源,经理人员配备,义庄管理规则等。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第六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来源==
林氏义庄办理赡赈, 从清 [[ 道光 ]] 元年(1821年)开始至 [[ 民国 ]] 二十六(1937年)终止,共垂116年。主办义庄的林氏 [[ 家庭 ]] ,历经四代。创建人林安邦,字平侯,号石潭,以字行,出生于龙溪县白石保吉尚村,其父林应寅旅居台湾淡水兴直堡新庄,设帐授徒。据《台湾通史·列传五》载:“平侯年十六省父,佣于米商郑谷家,性纯谨勤劳。谷信之,数年积资数百,谷复假以千金,命自经纪。平侯善书算,操其奇赢,获利厚。已而与竹堑林绍贤合办全台盐务,复置机船运货物,往返北洋,拥产数十”。“后迁居大科嵌,尽力农功,启田凿圳,岁入谷数万石。复开淡水之野,逐及噶玛兰,开三貂岭以通淡兰孔道”。“平侯既富,念故乡族人贫苦,仿 [[ 范仲庵 ]] 义庄之法,置良田数百甲为教养资”。林氏义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建的。从义庄的基建、施赈,至人员配备,均由平侯亲自主持。
平侯有子5人,三子国华,字枢北,英伟有父风。平侯既老,悉以家务委之。国华承父志,对故乡义庄,全按父制办理,成为义庄第二代庄主。国华于 [[ 咸丰 ]] 三年(1853年)卜居板桥,深入开垦淡水之野,岁入增十万石。咸丰七年,国华逝,次子林维源(字时甫)理家务,故乡义庄由维源管理,是为义庄的第三代庄主。义庄第四代庄主林尔嘉(维源之子),字叔咸,甲午战后迁居 [[ 厦门 ]] ,热心公益事业,在 [[ 鼓浪屿 ]] 建菽庄花园,逐年由台湾运来的稻谷,先在厦门验收,再发交义庄,按例分发。充为原籍义庄义田,年收租谷,除完粮耗谷外,年实收谷一千六百石,按年运回内地龙溪县白石保吉尚村潭头,赡给同宗贫乏族人之用。”由庄主延请两名族中诚实公正的人经理其事。林氏族亲、贫乏之家,年供食米棉花,嫁娶丧葬,都给资金。例如男的年给棉布三丈(每年冬至发给),女的年给棉花三斤(每年立春发给)令自纺织;男十一至十六岁,年给棉布一丈五尺;有服之亲娶妇,给银200两,嫁女给银10两,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林氏义庄赡赈历经百年不变。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由于交通阻隔,乃告终止。对其义举,角美地区林姓宗亲,至今怀念不已。林氏义庄也成了人们观瞻之处。
58,9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