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王国时期

增加 14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王国时期 ''' [[ 古埃及 ]] 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包括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与第十四王朝,通常划定在前2133-1786年,但严格地说,应该从第十一王朝的孟图霍特普二世时代(约前2060-2010年)开始。孟图霍特普二世在他统治的第三十九年(约前2022年),把他的荷鲁斯式改为“斯玛托威”,意为“两地的统一者”。
==政治==
孟图霍特普二世重新统一埃及后,曾力图对地方进行控制,指派三个底比斯人为维西尔,但对于庞大的地方长官群体,其无能为力,相当长的一段 [[ 时间 ]] ,中王国的王权都相当衰落。同时,地方贵族有着自己的国家机构,对于王国的统一具有极大威胁。由于古王国时期的君权神授理论的破产,中王国时期的王权理论尚未产生。因此中王国初期,贵族问题严重威胁中央政权。
第12王朝时期,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严厉打击贵族,重新划定边界,整顿赋税和秩序,限制一些诺姆的世袭权力。至辛努塞尔特三世时期 ,君主专制大为强化。中王国时期,起源于古王国时期的“涅杰斯”兴起,属于下层自由民。第一中间期时期,“涅杰斯”变成了小私有者阶层,成为当时各个地方政权的主要军队来源。中王国时期,“涅杰斯”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强有力支柱。随着 [[ 经济 ]] 的发展,“涅杰斯”也发生了分裂,有的“涅杰斯”十分富有,担当国家要职,一部分则贫穷不堪,靠乞讨度日,表明了“涅杰斯”这个阶层还是十分软弱的。
==经济==
中王国时期的经济随着水利灌溉系统的修复而发展,尤其是赫拉克列奥波里治下的法尤姆地区,在中王国得到进一步的治理。该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排水渠,扩大了耕地面积。此外中王国时期,对 [[ 尼罗河 ]] 河水的观察也日趋的扩大。在耕作工具上,古王国时期的直把犁被家装了横木把手,耕作 [[ 速度 ]] 大幅提高。
[[ 青铜器 ]] 的使用在中王国时期更加广泛,同时纺织业也使用了卧式 [[ 织布机 ]] [[ 玻璃 ]] 制造业在中王国时期也开始产生,该时期的玻璃制品依旧传之后世。 [[ ]] 的开采量在这个时期也有所增加。
埃及的 [[ 商业 ]] 在此时也有所发展,据埃及的一部文献《一个能言善辩的农夫》提供的资料可知,在埃及,早在第一中间期时期,尼罗河流域同西部绿洲之间的贸易就已发展起来。在法尤姆地区的卡胡恩地区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的商业文书,证明这个时期的 [[ 商品 ]][[ 货币 ]] 关系的发达。
==对外关系==
中王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扩大,使得埃及同 [[ 地中海 ]] 地区的交往十分密切。在 [[ 耶路撒冷 ]] 西北的一个名为盖塞尔的古代城市遗址中出土了具有埃及风格的 [[ 花岗岩 ]] [[ 砂岩 ]][[ 雕像 ]] ,以及从埃及运来的各种 [[ 象牙 ]] 制品和其他制品。这个城市还有埃及风格的 [[ 建筑物 ]] 和神庙,可能是来此经商的埃及人所建造。在腓尼基的毕布勒,发现了中王国时期的 [[ 器皿 ]] [[ 狮身人面像 ]] 等物品。埃及和 [[ 叙利亚 ]] 之间也发生了大规模的贸易往来。1935年在埃及发现了四个带有巴比伦尼亚风格的护身符的箱子,表明中王国时期,埃及和 [[ 两河流域 ]] 也有经贸往来。古王国末期埃及和 [[ 克里特岛 ]] 发生的经贸关系在中王国时期扩大,在卡胡恩遗址发现了来自克里特的卡玛瑞斯式陶片,以及在克里特发现的埃及风格的石瓶。
今索马里地区,古代称之为彭特,根据发掘出的第十一王朝时期的一段铭文显示埃及派出大量的远征队去彭特经商,带来大量的 [[ 檀香木 ]] [[ 肉桂 ]] [[ 香料 ]] 。在努比亚(今 [[ 埃塞俄比亚 ]] 、苏丹以及南苏丹)地区,埃及修建要塞,阻止尼格罗人越境放牧,同时积极与努比亚人经商。
==衰落==
由于大量的地方贵族具有强大的实力,同时“涅杰斯”内部的分化也导致了这个阶层的衰弱和无力,中王国末期,埃及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十分尖锐。根据流传的古埃及文献《杜阿乌夫之子赫其给其子佩比的教训》中表明埃及的下层民众,生活困苦,以当书吏为脱贫的方式。第12王朝的阿蒙涅姆赫特一世死后,宫廷内部斗争激烈,王子辛努海特从军营逃亡叙利亚。这些都导致了埃及的衰落,在中王国末期,也可能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平民 [[ 奴隶 ]] 起义,摧毁了统一的埃及,第13王朝时期,埃及再度陷入分裂。 ==参考文献==
112,6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