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次編輯
變更
巴彦县
,创建页面,内容为“巴彦县 巴彦县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县,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
巴彦县
巴彦县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县,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尔滨市区87公里。地处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72.7公里,幅员3137.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木兰县、宾县、呼兰区、绥化市北林区及绥化市庆安县为邻。 [1]
全县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9万人(2011年)。人口由汉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等15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
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2] 2007年被授予“全省养猪第一县”称号。2011年,巴彦县入选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县”。2012年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巴彦县还有民间艺术之乡、红色革命圣地、中国诗词之乡、全国水产鱼跃的出口基地县、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法制先进县等称号。
中文名称 巴彦县
外文名称 Bayan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下辖地区 10个镇、8个乡
政府驻地 巴彦镇
电话区号 0451
邮政区码 151800
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西北部
面 积 3137.7平方公里
人 口 59万(2011年)
方 言东北官话-哈阜片-哈尔滨话
气候条件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驿马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峰山庄、江湾水库、皇后村、高丽寨等
机 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火车站 巴彦站
车牌代码 黑L
行政代码 230126
历史
清代以前;
早在一万年前,巴彦祖先的一支就以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商周时代,巴彦县属肃慎族管辖。
两汉、魏晋、南北朝巴彦县属夫余国的管辖。
隋唐时期,巴彦为靺鞨部辖地。
辽金时期,巴彦为女真之地。本时期巴彦境内唐括部、泥庞古部、术甲部、婆鲁木部等。经考古证明,辽金时期是巴彦人类较活跃的一个时期。
元代,巴彦为贴木格斡赤斤的封地(后属辽阳行中书省女真水达达路)。
明代巴彦归属亦玛拉山卫,为西海女真之地。永乐四年明政府在黑龙江设奴尔干都司,巴彦归其管辖。
清代时期
19世纪中叶,随着黑龙江土地的大量开发,清咸丰九年(1859年)始招民兴垦,设治城为中兴镇(即今天巴彦镇)。清同治元年(1862年)设呼兰厅管理此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设呼兰厅为府,移治呼兰城,改呼兰厅为巴彦州。 [3]
民国时期
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民族英雄张甲洲打响中共东北武装抗日第一枪,1932年巴彦沦陷,4月5日改为巴彦县公署,隶属伪满洲国滨江省,为甲等县。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于9月成立巴彦县民主联合政府,11月成立巴彦县人民政府,初由滨江省直辖。1946年1月为松江省哈北专员公署,1947年哈北专员公署撤消,由松江省直辖。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黑龙江省直辖县。
1955年3月改巴彦县人民政府为巴彦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3月设绥化专员公署,巴彦县为其所辖。
1960年4月划归哈尔滨市,1965年6月成立松花江地区专员公署,本县为其所辖。
1996年3月松花江专署与哈尔滨市合并,巴彦县又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行政区划
巴彦县行政区划
巴彦县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初,巴彦县共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巴彦镇、兴隆镇、西集镇、万发镇、龙泉镇、天增镇、龙庙镇、洼兴镇、黑山镇、巴彦港镇、松花江乡、富江乡、红光乡、德祥乡、丰乐乡、山后乡、镇东乡、华山乡。 [4]
地理环境
位置
巴彦县地处祖国的北疆,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东部的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 ″、北纬45°54′28″~46°40′18″之间。县之四邻南靠松花江与宾县为一水之隔,西依漂河与呼兰区为邻,北枕泥河与绥化市、庆安县交界,东接骆驼砬子山及黄泥河与木兰县划疆而治。县境内南北最大间距85公里,东西跨度最宽75.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总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县境距省会哈尔滨市97.1公里,是哈尔滨市郊区县。 [1] 土地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13522公顷。其中耕地占总面积65.8%,园地占0.15%,林地占14.52%,牧草地占2.25%,水域占3.64%,交通用地占1.82%,村镇用地占5.45%,未利用土地占6.47%。
地貌
地势平坦平原占总面积的2/3,山区、水域及其他土地占1/3。地理形状呈楔形,土质膏腴,物产丰饶,“三山一水六分田”,实有沃土良田295万亩,大小山峰29座,江河14条、总长475.7公里。县境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形成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的趋势,地理形状是北宽南窄呈“楔形”。海拔最高564.3米,最低110米。
水文
县内有1江14条河,河道总长622.1公里,总流域面积4465.9平方公里。年平均河川径流量2.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藏量(理论)65亿立方米,年平均开采量2.23亿立方米。水资源年利用总量5.73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809立方米,土地亩均用水量212立方米。
气候
巴彦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9℃。1月平均气温-20.9℃,7月平均气温22.4℃;年平均日照占总时数的46.9%。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辐射总量为44×10^8J/(m^2·min)左右,全年平均日照2640小时。农作物生产季节辐射总量占全年55~60%;累计平均降水量582.2毫米(1960年),最小372.5毫米(1954年);全年无霜期一般在115-135天之间,最长的151天(1978年),最短112天(1966年)。 [5]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巴彦县已开采利用的矿产有:建筑石,产于黑山老山口、骆驼砬子山一带,为花岗岩,储量5亿立方米;大理石岩,分布在黑山镇北部,C级储量560万吨,D级储量410万吨,矿石CaO含量为53%,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石灰石,产于黑山,含钙量54%,为烧制建筑用白灰的主要原料,蕴藏量1.32亿吨,21世纪初年均开采量30万吨。此外尚有河流石、工程砂、耐火粘土、硫磺、石墨等。
森林资源
巴彦县林地面积5.7万公顷,活立木总基积量294万立方米。全县划分14个林分类型,共14科、22属、40余种。 [6]
植物资源
全县植物资源有谷类15种、菜类21种(其中野生10余种),棚室菜生产是本县农业开发项目之一,占多种经营收入主要部分;树类有杨、榆、松等21种;瓜果类有29种,人工家植葡萄发展很快,人工人参种植园发展到7处,年均产参万余斤;草类有10余种。老厥菜、刺嫩芽、广东菜、山芹等山野菜和蘑菇、木耳、猴头等天然食用菌多达40多种,刺五加、桔梗、黄芩、柴胡等野生药材120多种。 [6]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有豹、狼、狸、狐、兔、鼬鼠等,人工饲养鹿、貂;鱼类以鲤、鲫、鲢、鲶为多,21世纪初,年均捕劳量约300万公斤。各类鱼种有松花江的“三花”、“五罗”;鸟类有麻雀、鸽、蜡嘴等30多种。
人口民族
2009年,巴彦县常住人口70.2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巴彦县常住人口590555人。2012年,全县出生人口1514人,自然增长率千分之零点九一,出生率千分之二点四六,符合政策生育率83.82%,出生人口性别比112.04。 [7] 人口由汉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等15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
经济概况
综合
2013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 143亿元,增长14%。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亿元,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实现4.4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2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5481元和9740元,分别增长16%和17%。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47%。 [9]
第一产业
巴彦农业发达,系全国商品粮、商品猪、商品鱼、大豆出口基地县。有沃土良田330万亩,盛产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巴彦畜牧业发展迅猛,生猪饲养量在160万头以上,为“龙江生猪生产第一县”。 [10]
2013年,全县共投入春耕生产资金11亿元,下摆种子820万公斤、化肥16万吨,落实优质玉米种植面积246.7万亩,优质水稻64.5万亩(新增9.6万亩),两高大豆24万亩,设施蔬菜4.5万亩,特色经济作物0.55万亩,完成秋整地275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6万亩,水田整地30.4万亩,成垄面积244.6万亩,全县粮食总产达36.25亿斤。生猪、毛皮动物、肉牛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65万头、150万只、25万头和1550万只,分别增长为13.9%、47%、2.8%和3.3%。 [9]
第二产业
2013年全年共洽谈对接项目160个,投资额305.4亿元,到位资金32.28亿元。2014年新签约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73亿元。华强皮草成衣加工等12个重点项目年末投产运营;总投资25亿元的七合生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等30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9]
第三产业
2004年,全县共接待游人16.8万人次,收入约500万元。2013年,巴彦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7亿元,增长15%。 [9]
旅游
巴彦有“城头春望”、“黑山云海”、 “驼峰夕照”等十大原生态景观。东西牌坊是巴彦的象征和标志,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几经修葺。巴彦境内分布有抗联遗址、民族风情高丽寨、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后村、闻名遐迩的古城巴彦、松花江北第一寺院灵隐寺以及哈尔滨百公里生态长廊等。 [10]
巴彦黑山永祥村抗联密营遗址,2011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核定为“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不可移动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主要景点
江湾水库,位于少陵河支系小柳河,洼兴镇增收村的山头屯。1958年动工,历经22年时间,时断时续地建成水库枢纽工程。该水库开始修建时,库区上游有个江湾屯,故名江湾水库。六七十年代改名为文胜水库,1980年恢复原名。 [11]
皇后村,位于富江乡五岳村,在历史上曾出现过4位金代皇后。据《金史·后妃传》记载:“景祖昭肃皇后,唐括氏,偎雅村唐括部人,讳保真;康宗敬禧皇后,唐括氏;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王脖子山遗址,位于巴彦县西南11公里,松花江北岸二级台地的陇岗上。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3年春和1994年春又先后两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和复查。遗址长约1200米,宽约5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遗址西侧和南侧暴露出的文化层厚约1.5米,内含大量遗物。采集到的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物,还有大量的鱼骨和各类兽骨等。
灵隐寺,占地超10万平方米,位于驿马山主峰东北面,整座寺庙坐北朝南。常举行大型法会。
高丽寨,座落在黑龙江省巴彦县洼兴镇,民族为朝鲜族。风俗仍保持典型的朝鲜族风范。 [12]
交通建设
公路
巴彦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县内南北最大运距85公里,东西最宽运距75.4公里。哈肇省级干线公路横贯东西,哈绥高速公路途经县境西北部。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密集,“三纵四横”成环状,形成了干线公路连国内,支线公路连城乡的交通运输网络。
铁路
滨北铁路自南向北经由县境西北部的兴隆、万发两镇。 [13]
航运
松花江航运经过南部乡镇,距黑河口岸560公里,距大连口岸975公里。
航空
县城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110公里。
文化建设
截至2012年初,巴彦县委、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5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使每个乡镇平均至少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和3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
在资金的运用上,巴彦县遵循“向基层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加大对乡镇农村的投入比例。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已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对全县18个乡镇文化站的乐器、音响、电脑、电视播放屏及挂式投影仪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建设农民健身工程55套,使全县拥有健身设施的村屯达到80个;新建农家书屋72家,基层文化服务点134个,村文化大院5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4个。截至2012年初,全县已建成10个集镇文化活动基地,50条农村文化街。 [14]
教育事业
截至2014年,巴彦县共有三十余座中小学。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要载体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准备工作,提高督学人员素质,努力做好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15]
社会保障
2013年,巴彦县共发放低保金6669万元,为城乡低保户发放取暖补助、御寒补贴、电价补贴1736万元。全县医疗救助2936人、救助资金799.6万元,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资金255.9万元,为城镇低保对象发放医疗卡支出219.68万元。救助临时困难家庭1511户、资金211万元。为全县111名散居孤儿发放生活费47.9万元。全县争取自然灾害补助资金543.7万元,下发救灾资金203.4万元、面粉680吨、棉被褥200套、帐篷39顶,保证了全县灾民的正常生活。 [9]
社会组织
巴彦县民间社会组织活跃。
巴彦县文联(巴彦县作家协会)成立于2000年,现有爱好者近200人。现任主席警喻。自成立以来,以培养本埠作家为己任,以“弘扬黑土文化,造就北疆文艺劲旅”为目标,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作家、作者。 [16]
县农机协会是由全县从事农业机械化的管理、生产、销售、维修、试验鉴定、推广、教育培训和安全监理等有关技术服务、教学部门、农业机械生产、经营企业,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及具有农机技术专长的个人组成的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性民间社会团体。 [17]
巴彦县信鸽协会成立于2000年,是经巴彦县体育局批准,经巴彦县民政局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法的群众性社会团体,是黑龙江省信鸽协会领导下的县级信鸽协会。
巴彦县弹弓协会于2013年5月6日成立。
荣誉
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2]
2007年被授予“全省养猪第一县”称号。
2011年,巴彦县入选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县”。
2012年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此外,巴彦县还有民间艺术之乡、红色革命圣地、中国诗词之乡、全国水产鱼跃的出口基地县、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法制先进县等称号。 [14] [18]
著名名人
张甲洲:民族英雄,在巴彦县打响中共东北武装抗日第一枪。建立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巴彦抗日游击队)。 [19]
王英超:中共巴彦游击队创始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著名抗日英雄,曾在巴彦县战斗。著有回忆录《1932年—1945年主要经历纪实》。
李时雨:打入汪伪政权18年,在血雨腥风年代坚持战斗。
罗云鹏:时任甘肃省工委书记。 [20]
傅炳耀、刘玉良、刘世民:共和国将军。
陈屿:著名小说作家和剧作家。1924年6月出生,1945年开始业余创作,1946年开始从事业余话剧创作。所写四幕话剧《忏悔》由哈尔滨青年话剧团公演。1982年创作出版了《夜幕下的哈尔滨》哈尔滨话剧院当年就改成话剧上演,轰动一时。
屈兴岐: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伐木人传》、《祖母绿传说》等。曾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刘兆林:1949年生,现任辽宁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3—1984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届解放军八一文艺奖等。 [21]
巴彦县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县,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尔滨市区87公里。地处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72.7公里,幅员3137.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木兰县、宾县、呼兰区、绥化市北林区及绥化市庆安县为邻。 [1]
全县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9万人(2011年)。人口由汉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等15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
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2] 2007年被授予“全省养猪第一县”称号。2011年,巴彦县入选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县”。2012年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巴彦县还有民间艺术之乡、红色革命圣地、中国诗词之乡、全国水产鱼跃的出口基地县、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法制先进县等称号。
中文名称 巴彦县
外文名称 Bayan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下辖地区 10个镇、8个乡
政府驻地 巴彦镇
电话区号 0451
邮政区码 151800
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西北部
面 积 3137.7平方公里
人 口 59万(2011年)
方 言东北官话-哈阜片-哈尔滨话
气候条件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驿马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峰山庄、江湾水库、皇后村、高丽寨等
机 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火车站 巴彦站
车牌代码 黑L
行政代码 230126
历史
清代以前;
早在一万年前,巴彦祖先的一支就以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商周时代,巴彦县属肃慎族管辖。
两汉、魏晋、南北朝巴彦县属夫余国的管辖。
隋唐时期,巴彦为靺鞨部辖地。
辽金时期,巴彦为女真之地。本时期巴彦境内唐括部、泥庞古部、术甲部、婆鲁木部等。经考古证明,辽金时期是巴彦人类较活跃的一个时期。
元代,巴彦为贴木格斡赤斤的封地(后属辽阳行中书省女真水达达路)。
明代巴彦归属亦玛拉山卫,为西海女真之地。永乐四年明政府在黑龙江设奴尔干都司,巴彦归其管辖。
清代时期
19世纪中叶,随着黑龙江土地的大量开发,清咸丰九年(1859年)始招民兴垦,设治城为中兴镇(即今天巴彦镇)。清同治元年(1862年)设呼兰厅管理此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设呼兰厅为府,移治呼兰城,改呼兰厅为巴彦州。 [3]
民国时期
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民族英雄张甲洲打响中共东北武装抗日第一枪,1932年巴彦沦陷,4月5日改为巴彦县公署,隶属伪满洲国滨江省,为甲等县。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于9月成立巴彦县民主联合政府,11月成立巴彦县人民政府,初由滨江省直辖。1946年1月为松江省哈北专员公署,1947年哈北专员公署撤消,由松江省直辖。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黑龙江省直辖县。
1955年3月改巴彦县人民政府为巴彦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3月设绥化专员公署,巴彦县为其所辖。
1960年4月划归哈尔滨市,1965年6月成立松花江地区专员公署,本县为其所辖。
1996年3月松花江专署与哈尔滨市合并,巴彦县又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行政区划
巴彦县行政区划
巴彦县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初,巴彦县共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巴彦镇、兴隆镇、西集镇、万发镇、龙泉镇、天增镇、龙庙镇、洼兴镇、黑山镇、巴彦港镇、松花江乡、富江乡、红光乡、德祥乡、丰乐乡、山后乡、镇东乡、华山乡。 [4]
地理环境
位置
巴彦县地处祖国的北疆,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东部的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 ″、北纬45°54′28″~46°40′18″之间。县之四邻南靠松花江与宾县为一水之隔,西依漂河与呼兰区为邻,北枕泥河与绥化市、庆安县交界,东接骆驼砬子山及黄泥河与木兰县划疆而治。县境内南北最大间距85公里,东西跨度最宽75.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总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县境距省会哈尔滨市97.1公里,是哈尔滨市郊区县。 [1] 土地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13522公顷。其中耕地占总面积65.8%,园地占0.15%,林地占14.52%,牧草地占2.25%,水域占3.64%,交通用地占1.82%,村镇用地占5.45%,未利用土地占6.47%。
地貌
地势平坦平原占总面积的2/3,山区、水域及其他土地占1/3。地理形状呈楔形,土质膏腴,物产丰饶,“三山一水六分田”,实有沃土良田295万亩,大小山峰29座,江河14条、总长475.7公里。县境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形成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的趋势,地理形状是北宽南窄呈“楔形”。海拔最高564.3米,最低110米。
水文
县内有1江14条河,河道总长622.1公里,总流域面积4465.9平方公里。年平均河川径流量2.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藏量(理论)65亿立方米,年平均开采量2.23亿立方米。水资源年利用总量5.73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809立方米,土地亩均用水量212立方米。
气候
巴彦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9℃。1月平均气温-20.9℃,7月平均气温22.4℃;年平均日照占总时数的46.9%。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辐射总量为44×10^8J/(m^2·min)左右,全年平均日照2640小时。农作物生产季节辐射总量占全年55~60%;累计平均降水量582.2毫米(1960年),最小372.5毫米(1954年);全年无霜期一般在115-135天之间,最长的151天(1978年),最短112天(1966年)。 [5]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巴彦县已开采利用的矿产有:建筑石,产于黑山老山口、骆驼砬子山一带,为花岗岩,储量5亿立方米;大理石岩,分布在黑山镇北部,C级储量560万吨,D级储量410万吨,矿石CaO含量为53%,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石灰石,产于黑山,含钙量54%,为烧制建筑用白灰的主要原料,蕴藏量1.32亿吨,21世纪初年均开采量30万吨。此外尚有河流石、工程砂、耐火粘土、硫磺、石墨等。
森林资源
巴彦县林地面积5.7万公顷,活立木总基积量294万立方米。全县划分14个林分类型,共14科、22属、40余种。 [6]
植物资源
全县植物资源有谷类15种、菜类21种(其中野生10余种),棚室菜生产是本县农业开发项目之一,占多种经营收入主要部分;树类有杨、榆、松等21种;瓜果类有29种,人工家植葡萄发展很快,人工人参种植园发展到7处,年均产参万余斤;草类有10余种。老厥菜、刺嫩芽、广东菜、山芹等山野菜和蘑菇、木耳、猴头等天然食用菌多达40多种,刺五加、桔梗、黄芩、柴胡等野生药材120多种。 [6]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有豹、狼、狸、狐、兔、鼬鼠等,人工饲养鹿、貂;鱼类以鲤、鲫、鲢、鲶为多,21世纪初,年均捕劳量约300万公斤。各类鱼种有松花江的“三花”、“五罗”;鸟类有麻雀、鸽、蜡嘴等30多种。
人口民族
2009年,巴彦县常住人口70.2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巴彦县常住人口590555人。2012年,全县出生人口1514人,自然增长率千分之零点九一,出生率千分之二点四六,符合政策生育率83.82%,出生人口性别比112.04。 [7] 人口由汉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等15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
经济概况
综合
2013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 143亿元,增长14%。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亿元,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实现4.4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2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5481元和9740元,分别增长16%和17%。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47%。 [9]
第一产业
巴彦农业发达,系全国商品粮、商品猪、商品鱼、大豆出口基地县。有沃土良田330万亩,盛产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巴彦畜牧业发展迅猛,生猪饲养量在160万头以上,为“龙江生猪生产第一县”。 [10]
2013年,全县共投入春耕生产资金11亿元,下摆种子820万公斤、化肥16万吨,落实优质玉米种植面积246.7万亩,优质水稻64.5万亩(新增9.6万亩),两高大豆24万亩,设施蔬菜4.5万亩,特色经济作物0.55万亩,完成秋整地275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6万亩,水田整地30.4万亩,成垄面积244.6万亩,全县粮食总产达36.25亿斤。生猪、毛皮动物、肉牛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65万头、150万只、25万头和1550万只,分别增长为13.9%、47%、2.8%和3.3%。 [9]
第二产业
2013年全年共洽谈对接项目160个,投资额305.4亿元,到位资金32.28亿元。2014年新签约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73亿元。华强皮草成衣加工等12个重点项目年末投产运营;总投资25亿元的七合生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等30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9]
第三产业
2004年,全县共接待游人16.8万人次,收入约500万元。2013年,巴彦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7亿元,增长15%。 [9]
旅游
巴彦有“城头春望”、“黑山云海”、 “驼峰夕照”等十大原生态景观。东西牌坊是巴彦的象征和标志,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几经修葺。巴彦境内分布有抗联遗址、民族风情高丽寨、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后村、闻名遐迩的古城巴彦、松花江北第一寺院灵隐寺以及哈尔滨百公里生态长廊等。 [10]
巴彦黑山永祥村抗联密营遗址,2011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核定为“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不可移动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主要景点
江湾水库,位于少陵河支系小柳河,洼兴镇增收村的山头屯。1958年动工,历经22年时间,时断时续地建成水库枢纽工程。该水库开始修建时,库区上游有个江湾屯,故名江湾水库。六七十年代改名为文胜水库,1980年恢复原名。 [11]
皇后村,位于富江乡五岳村,在历史上曾出现过4位金代皇后。据《金史·后妃传》记载:“景祖昭肃皇后,唐括氏,偎雅村唐括部人,讳保真;康宗敬禧皇后,唐括氏;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王脖子山遗址,位于巴彦县西南11公里,松花江北岸二级台地的陇岗上。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3年春和1994年春又先后两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和复查。遗址长约1200米,宽约5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遗址西侧和南侧暴露出的文化层厚约1.5米,内含大量遗物。采集到的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物,还有大量的鱼骨和各类兽骨等。
灵隐寺,占地超10万平方米,位于驿马山主峰东北面,整座寺庙坐北朝南。常举行大型法会。
高丽寨,座落在黑龙江省巴彦县洼兴镇,民族为朝鲜族。风俗仍保持典型的朝鲜族风范。 [12]
交通建设
公路
巴彦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县内南北最大运距85公里,东西最宽运距75.4公里。哈肇省级干线公路横贯东西,哈绥高速公路途经县境西北部。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密集,“三纵四横”成环状,形成了干线公路连国内,支线公路连城乡的交通运输网络。
铁路
滨北铁路自南向北经由县境西北部的兴隆、万发两镇。 [13]
航运
松花江航运经过南部乡镇,距黑河口岸560公里,距大连口岸975公里。
航空
县城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110公里。
文化建设
截至2012年初,巴彦县委、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5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使每个乡镇平均至少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和3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
在资金的运用上,巴彦县遵循“向基层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加大对乡镇农村的投入比例。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已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对全县18个乡镇文化站的乐器、音响、电脑、电视播放屏及挂式投影仪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建设农民健身工程55套,使全县拥有健身设施的村屯达到80个;新建农家书屋72家,基层文化服务点134个,村文化大院5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4个。截至2012年初,全县已建成10个集镇文化活动基地,50条农村文化街。 [14]
教育事业
截至2014年,巴彦县共有三十余座中小学。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要载体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准备工作,提高督学人员素质,努力做好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15]
社会保障
2013年,巴彦县共发放低保金6669万元,为城乡低保户发放取暖补助、御寒补贴、电价补贴1736万元。全县医疗救助2936人、救助资金799.6万元,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资金255.9万元,为城镇低保对象发放医疗卡支出219.68万元。救助临时困难家庭1511户、资金211万元。为全县111名散居孤儿发放生活费47.9万元。全县争取自然灾害补助资金543.7万元,下发救灾资金203.4万元、面粉680吨、棉被褥200套、帐篷39顶,保证了全县灾民的正常生活。 [9]
社会组织
巴彦县民间社会组织活跃。
巴彦县文联(巴彦县作家协会)成立于2000年,现有爱好者近200人。现任主席警喻。自成立以来,以培养本埠作家为己任,以“弘扬黑土文化,造就北疆文艺劲旅”为目标,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作家、作者。 [16]
县农机协会是由全县从事农业机械化的管理、生产、销售、维修、试验鉴定、推广、教育培训和安全监理等有关技术服务、教学部门、农业机械生产、经营企业,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及具有农机技术专长的个人组成的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性民间社会团体。 [17]
巴彦县信鸽协会成立于2000年,是经巴彦县体育局批准,经巴彦县民政局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法的群众性社会团体,是黑龙江省信鸽协会领导下的县级信鸽协会。
巴彦县弹弓协会于2013年5月6日成立。
荣誉
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2]
2007年被授予“全省养猪第一县”称号。
2011年,巴彦县入选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县”。
2012年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此外,巴彦县还有民间艺术之乡、红色革命圣地、中国诗词之乡、全国水产鱼跃的出口基地县、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法制先进县等称号。 [14] [18]
著名名人
张甲洲:民族英雄,在巴彦县打响中共东北武装抗日第一枪。建立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巴彦抗日游击队)。 [19]
王英超:中共巴彦游击队创始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著名抗日英雄,曾在巴彦县战斗。著有回忆录《1932年—1945年主要经历纪实》。
李时雨:打入汪伪政权18年,在血雨腥风年代坚持战斗。
罗云鹏:时任甘肃省工委书记。 [20]
傅炳耀、刘玉良、刘世民:共和国将军。
陈屿:著名小说作家和剧作家。1924年6月出生,1945年开始业余创作,1946年开始从事业余话剧创作。所写四幕话剧《忏悔》由哈尔滨青年话剧团公演。1982年创作出版了《夜幕下的哈尔滨》哈尔滨话剧院当年就改成话剧上演,轰动一时。
屈兴岐: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伐木人传》、《祖母绿传说》等。曾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刘兆林:1949年生,现任辽宁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3—1984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届解放军八一文艺奖等。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