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竹筏

增加 1,83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竹筏'''又称竹排,用竹材捆扎而成,是有溪水的山区和水乡的水上[[交通工具]],流行于长江南部地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船舶]]发展史上有自己的地位。构成竹筏用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小筏用5~8根竹,大筏用11~16 根 。一般的竹筏长约三丈,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用粗[[竹竿编排]]而成的[[渡水用具]]。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093111/dee3SzdQoIwnkk6JMGWJbEOUvu4W8LP1B58JEpcIGWdUUz9cpcIDDKOrtWm-aZeGR6HFPt_IHDm1JQ4Abx-xavQzMPH5Wrqwl0s 在线汉语字典,引用日期2019-06-10] </ref>
[[File:竹筏1.jpg|缩略图|竹筏[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999236805&di=2b543c40c1c0c109cb3614346015beda&imgtype=0&src=http%3A%2F%2Fku.90sjimg.com%2Felement_origin_min_pic%2F16%2F12%2F21%2F469f9d9c94efb7122dbe3e4dd9adacf9.jpg%2521%2Ffwfh%2F804x452%2Fquality%2F90%2Funsharp%2Ftrue%2Fcompress%2Ftrue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F1%B7%A4&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文名''' ;竹筏
*'''尺 寸''' :长约三丈,宽数尺
==制作==
===制作步骤===[[File:竹筏2.jpg|缩略图|左|竹筏[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929958427,302529885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F1%B7%A4&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要选择好制作竹筏的竹子.然后对竹子进行加工.加工时,用刀削去竹子的表皮,将粗的一端放在火上烤软,按一定尺寸将其弄弯,呈弧形,以做筏头。然后涂上防腐汁液,干燥后再涂上多层[[桐油]]或[[沥青]]以防腐。
===用途与发源地===
竹筏历来是江南水上的重要运输工具。《[[载敬堂集]]》:“诗圣”杜甫《[[奉送崔都水翁下峡]]》曰:“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竹筏,又称[[竹排]],用竹材捆扎而成,是有溪水的山区和水乡的水上交通工具,流行于长江南部地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船舶发展史上有自己的地位。竹筏用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小筏用5~8根竹,大筏用11~16 根。一般的竹筏长约三丈,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竹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吃水小,浮力大,可以在浅水河流中航行;二是稳性好,水上行驶平稳安全,不会翻船,无论大筏小筏均由一名艄公点篙撑驾;三是制作简便,可以就地取材进行制作。
[[File:竹筏3.jpg|缩略图|竹筏[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999447886&di=02c6befc294fbd62cb7904b81bd7801e&imgtype=0&src=http%3A%2F%2Fh.hiphotos.baidu.com%2Fexp%2Fw%3D500%2Fsign%3Db9d18dd0a6af2eddd4f149e9bd120102%2F35a85edf8db1cb13868ccfc5d754564e93584b7b.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F1%B7%A4&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碧溪观渡]]》诗:“[[雁荡山]]娇溪亦好,滩斑岸诡倒峰高。渡工浮筏时横绝,碧水油油欲没篙。”同时,古朴原始的[[小竹筏]]也构成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景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福建、广西旅游系统相继启用竹筏用于旅游产业,在风景如画的江面上开展[[竹筏漂流]]旅游。竹筏漂流成为时尚旅游活动。[[中美洲]]的牙买加等国也纷纷开展乘竹筏游览活动。,也是代替[[桥梁]]渡水之要用。
==竹子的历史和文化==
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像[[浙江]]、四川,[[湖南]]等地。全世界共计有70个属120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通过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考古研究,证明7000多年前,我国民间便开始认识和种植竹子;在[[湖南洞庭湖]]新石器遗址发现竹子被用于建筑;在浙江钱山漾遗址(距今5300—4200年)有[[竹萝]]、篮、[[簸箕]]、[[箪]]等出土文物,证明竹子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人用竹筷、食竹笋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200年前兴建的历史上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竹子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典范。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来水管便是竹子制作的,当时被称为“[[笕]]”(连接起来引水用的长竹管);最晚在汉代,已利用竹制成竹缆绳用于打井,由于竹缆的抗拉强度达每平方寸4000公斤,与钢缆的抗拉强度相似,故早在汉代便打出了深度达1680米的盐井,这种用竹缆打井的技术,19世纪才传入欧州。1859年美国人用这种方法在宾夕法尼亚钻出第一口石油井,为此人们把竹子喻为植物中的“钢铁”。竹子用于交通是在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用于军事是在南宋以后;竹子用于造纸则始于晋代。<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577095612150891&wfr=spider&for=pc 浙报融媒体,发布时间:19-04-0110:30] </ref>
==特点==[[File:竹筏4.jpg|缩略图|竹筏[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999552099&di=282650837291945673bf050af36ad899&imgtype=0&src=http%3A%2F%2Fimg4.cache.netease.com%2Fphoto%2F0001%2F2013-09-07%2F986FGHFC00AP0001.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F1%B7%A4&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竹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吃水小,浮力大,可以在浅水河流中航行.
42,5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