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甄梦初

增加 1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世家传略 ==
 
'''甄梦初'''出生于三代中医世家,祖父甄氏金光公,业中医药20余载,年48去世。其父甄显松为药业工人,经营中药材买卖,其母李瑞琴略通医道,善手法正骨,常为乡里宗亲疗疾治病,求医者众,甄先生耳濡目染,便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开始涉猎一些简单的医学入门典籍。随着医学知识的积累,他对医道渐有所悟,医学志趣越浓,自此确立了悬壶济世的志向。至甄梦初这一代,甄家医药业真正得到发扬光大,而闻名于岭南。
1956年应召入广东省中医院内科工作,愿遂志就,从此便全身心投入祖国中医药事业。临床之余,首先认真研读古典医籍,中医经典烂熟于心,先生常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善于思考,要把书本与自己思想结合起来,才能文有所解,理有所悟。他既善理论,又重临床,既重继承,又强调发展,敢于创新,在理论学术上多有发展,并与当时的其他名医一起成为岭南地区中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之一。甄先生不仅以医术服人,更以为人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深受群众赞扬和欢迎。1978年晋升为内科副主任医师,后又担任内科主任医师,并荣获广东省名老中医的称号。在人才培养上,他也甘做人梯,无私地将自己的心得一一传给年轻的医生,为医院培养了一大批医疗骨干,对医院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File:000000000129687992 1.jpg|缩略图|左|甄梦初书|
[http://image1.suning.cn/b2c/catentries/000000000129687992_1_400x400.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E7%94%84%E6%A2%A6%E5%88%9D&src=tab_www&correct=%E7%94%84%E6%A2%A6%E5%88%9D&cmsid=5539fad561755701c0cfb3e63a265682&cmran=0&cmras=0&cn=0&gn=0&kn=0#id=f7d2b30d60e77df97a1b2f348a72fe4e&itemindex=0&currsn=0&jdx=7&gsrc=1&fsn=60&multiple=0&dataindex=7&prevsn=0来自明星网]]]
'''甄驾夷(1934-2008)''',甄梦初之长子,是甄氏医学的第四代传人,从医50余年,为广东省中医院内科主任。甄驾夷幼承庭训,少年时期随其父辗转各地,得其言传身教,及至年长即在广东省中医学院的前身——广东省中医专门学校接受正规医学教育,于闲暇时分潜心钻研温病及岭南杂病,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30岁至其退休以后一直受聘于广东省中医院,由于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受病家、民众欢迎甚多,颇有乃父之风。
甄驾夷在 [[ 外感高热 ]] [[ 风湿痹症 ]] [[ 瘿瘤 ]] 等内科杂症,妊娠呕吐、产后虚弱以及 [[ 小儿疳积 ]] 等方面均有较深的体会,尤其在治疗内科杂症上疗效显著,很好地延续和发展了甄梦初先生的医学理论和经验。
张忠德,是甄氏医学的五代传人,也是甄氏医学的发展者,为甄梦初先生的孙女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原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主任,现于广东省中医院医务处担任处长一职。
== 学术经验传承 ==
[[File:000000000129687992 1.jpg|缩略图|左|甄梦初书|
[http://image1.suning.cn/b2c/catentries/000000000129687992_1_400x400.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E7%94%84%E6%A2%A6%E5%88%9D&src=tab_www&correct=%E7%94%84%E6%A2%A6%E5%88%9D&cmsid=5539fad561755701c0cfb3e63a265682&cmran=0&cmras=0&cn=0&gn=0&kn=0#id=f7d2b30d60e77df97a1b2f348a72fe4e&itemindex=0&currsn=0&jdx=7&gsrc=1&fsn=60&multiple=0&dataindex=7&prevsn=0来自360网]]]
甄梦初是甄氏医学的成大业者,先生善于寻求古训,博采众方。先生行医60余载,长居岭南之地,浏览涉猎中医各门派著作,尤对岭南温病一派研究颇深,熟读叶天士、吴瑭、王孟英的医籍,在实践中灵活应用,他源于古籍,又不拘于古方,更有创新,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立意新颖,见解独到。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临证多取法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临证时,重视四诊、八纲,尤重舌脉二诊之变化;注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治则于临床的指导;治病重本,善抓主证分析,遣方灵活,用药配伍严谨,药味少,剂量轻,疗效好,且善于采用疗效显著而易得的草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8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