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
次編輯
變更
骶椎
,無編輯摘要
'''3. 仰卧旋髋按压法:'''适用于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纠正“阴阳脚”。术者一手握 紧“阴脚”踝部,另手托扶膝部,将此下肢做屈髓屈膝位的旋髋动作,“阴脚” 旋髋由内向外,活动1~3下,将髋旋向外屈位时(将膝关节转向同侧肩部外侧),助手固定”阳脚”髂骨及大腿部,术者双手同时将其“阴脚”大腿向外上方用力按压2-3下(冲压使髂骨后旋复位),随即将其腿向下牵抖1一3下;“阳脚”复位时,不用做内收肌群手法,屈髋屈膝和牵抖法同“阴脚”.但旋髋方向不同,而是由外向内旋,冲压方向将患者膝部屈向对侧肩部按压2一3下,(冲压使髂骨前旋复位),随即向下牵抖。此法可重复2-3遍。
[[File:骶椎10.jpg|thumb|right|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10311501615403ba728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7ef6fb50102xrj6.html 图片来源火孤官方网] ]]
'''4. 俯卧内收肌松解手法:'''将“阴脚”屈曲作“4”字状(“4”字试验阳性),术者将拇指按压于内收肌群的耻骨附丽处(可免弹拨时,骨膜牵张剧痛),另手揉捏、弹拨其痉挛的内收肌群,由上而下,3-5遍,缓解肌痉挛。此法适宜于仰卧旋髋拉压法之前施术。
'''5. 侧卧牵抖复位法:'''同时纠正“长短脚”和“阴阳脚”。患者取侧卧位,“阳脚”在上,“阴脚”屈髋屈膝平放床上,患者双手紧握床沿以固定上身,术者站其背侧。以右下肢是长脚又属阳脚者为例,术者立于患者背侧,左手按在髂脊上(发力时促使髂骨下移),右手按臀部偏髂脊前部(发力时促使髂骨旋前),助手做好牵抖姿势(双手握紧右踝上部)准备,术者口令”1-2-3”时,二人同时用力完成牵抖冲压法,术者双手方向不同,将使髂骨既向下,又向前旋,而达松动错位关节,助手发力向下牵抖1一3下,使关节在动中复位;患者翻身(体位同上述),术者站其前侧,双手放置其髂脊上方、前方,牵抖冲压时,术者双手用较强的推力,将髂骨既向下,又向后旋而达“复位”。第二助手用手使劲抵住骶骨。“长脚”用力轻.牵抖1-3下;“短脚”手法力重,牵抖3-5下。[[骨盆]]旋移症的混合式错位者(同时兼有阴阳脚、长短脚和点、仰头者)上述手法可综合应用,由于骶髂关节内面的凹凸不平状,尤在急性外伤后关节内的无菌性炎症重,或错位后已有软组织粘连时,复位难度增大。必要时,可先做局部封闭后,用较重的牵抖冲压力,才能达到完全性复位。此时,手法后应卧床休息2-3天。<ref>[https://www.360kuai.com/pc/9b2cc226925117656?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 遇到骶椎错位、骨盆旋移时怎样调理呢?5种手法教你正骨复位] </ref>
'''骶骨:'''是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的一个大三角骨,两个不知名的骨之间楔入,形成[[盆腔]]的后上壁。它的尾侧钝尖与尾骨及其上缘相关节,宽底与第5腰椎在腰骶角处形成关节。它的背面突出,盆面凹陷,该腹侧弯曲扩大了盆腔容积。它的顶、底之间有背侧、盆侧和外侧3个面,以及一个骶管。在儿童时期,各骶椎是由软骨相连的,成人的[[骶骨]]仍保留着许多椎骨的特点。骶骨由骨小梁构成,骨小梁被一层厚度不均的骨密质壳包被着,髂关节是一个滑膜关节,位于[[骶骨]]、髂骨耳状面之间,左右各一,成人关节软骨表层为纤维软骨,深层为透明软骨,老年人此关节可以完全纤维化,偶尔甚至骨化。'''关节面:'''在婴儿期关节面平坦,成年
[[File:骶 椎10椎9.jpg|thumb|right| [http://p99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510311501615403ba728 1535102971725f17eb1b33f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7ef6fb50102xrj6.html 图片来源火孤官方网] ]]
变得不规则,有时呈窦状。弯曲,不规则,并且互补,在男性更明显,它们限制运动,增加关节强度,使其将来自脊椎的负重传递到下肢。髂面被透明软骨覆盖,成年后,前部比后部厚。髂面较薄的软骨,早期认为是纤维性软骨,也是由Ⅱ型胶原构成的透明软骨。'''底:'''第1骶椎上表面即骶骨底,它是自典型椎骨面以后变化最小的,其椎体较大,横向较宽,它的前侧凸缘是骶骨岬,椎孔呈三角形。'''盆面:'''除第2骶骨体凸出以外,盆前下面的横向和纵向都是凹陷的。4对骶骨孔经椎间孔与骶管相交通,其内有上4对骶神经前支走行。左、右孔间的广泛区域是由平坦的骶骨体盆面形成的,期间融合为4个横脊。
'''髋骨:'''是一块大的、不规则、中心压缩的、连接上下的骨。其外侧表面是一个深的杯状髋臼,与股骨头[[相关节]],前下是大的卵圆形或者三角形的闭孔。在髋臼上缘,骨面加宽成盘状,弯曲成髂嵴,髋骨与其前方的相关骨形成骨盆。每边有三部分,髂骨、[[坐骨]]和耻骨。年轻时由软骨连接,成年后融合成单一骨。主要的融合是在髋臼。髂骨包括髋臼上部和其延展区域;坐骨包括髋臼下部和其后下区域;耻骨形成髋臼前部,把髂骨和坐骨分开,前部中央区形成阴部汇合区。髂骨分为上下两部和三面。下部小,形成不到2/5的髋臼部分。上部延展,形成臀面、骶骨盆面和髂面。后外侧臀面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粗糙区域。前面中部髂窝是平滑的凹面。骶骨盆面位于髂窝的中下部,被中间体部分开。耻骨是髋骨垂直的部分,与周围形成软骨性耻骨联合。上支向后上走行至髋臼,下支向后下走行至外侧加入坐骨支,中下部到闭孔。坐骨即无名骨的后下部,有一体部和几个分支。体部有上下端,以及股面、后面和骨盆面。上面坐骨形成髋臼后下部,下面坐骨支向前中部急转上升与下降的耻骨支汇合,形成闭孔。坐骨股骨韧带附着于髋臼下外侧边缘。
[[File:骶椎11.jpg|thumb|right| [http://p4.so.qhimgs1.com/dr/262_168_/t017f974354c2d84006.jpg 原图链接] [http://3g.gzfsyy120.com/zixun3_1/?utm_source=3601&utm_term=%E9%AA%B6%E9%AB%82%E6%98%AF%E5%93%AA%E4%B8%AA%E9%83%A8%E4%BD%8D&utm_content=%5BD12%5D%E3%80%90%E5%BC%BA%E7%9B%B4%E3%80%91%E9%AA%B6%E9%AB%82&e_creative= 图片来源火孤官方网] ]]
==骶髂前韧带分析介绍==
'''骶髂前韧带:'''是位于前下方的囊状增厚,在近弓状线处和髂后下部尤其发达,连接第三骶段和前耳状沟外侧部。其余部分较薄。髂腰韧带将第5腰椎与髂、骶骨相连接,它分几个部分,附着于第5腰椎横突尖和前下面,并且有时与第4腰椎横突也有微弱的连接。它的条带向外侧辐射,并且借两条主要的条带与骨盆相连。下条带自第5腰椎横突下面和第5腰椎椎体发出,穿过骶髂前韧带到达髂窝后缘。新生儿及儿童的髂腰“韧带”是肌性的,在快到50岁时,肌肉逐渐被韧带所取代。为一较薄呈三角形韧带,自坐骨棘延伸至骶骨外侧边和尾骨骶结节韧带前,其纤维与后者混合。前表面是尾骨:肌肉和韧带共同延伸,是同一结构的前后面。骶棘韧带常被认为尾骨退化的部分。骶髂骨间韧带:骨之间的主要联结,填充关节后下不规则的空间。表浅部被骶髂后韧带覆盖,其深部有上、下带自骶骨耳状面后压迹到髂结节,这些带被一个更浅表的纤维层覆盖掺杂。此纤维层将骶耳状面后部一个粗糙区的后上边,与髂结节的相应边缘相连接。骶髂后韧带:位于骨间韧带上,骶嵴神经和血管的背支入其间。它包括多支较弱纤维束,将中间和外侧骶嵴连接到髂后上棘及髂嵴内唇的后末端:它们形成一个单独的长骶髂后韧带。此韧带在外侧与部分骶结节韧带相延续,内侧续以胸腰筋膜后层,骶结节韧带的底部被髂后上棘广泛地结合着。部分与骶髂后韧带混合,至横行骶结节下部和低位骶骨外侧边缘及尾骨上部。其斜行纤维向外侧下行,汇合形成一厚而窄的带,下部再加宽,附着于坐骨结节内侧边。
'''运动:'''骶骼关节主要运动很小,横过此关节的所有肌肉作用在腰椎或髋关节上。运动的发生主要在于随着骨盆运动带动的关节运动,怀孕期,骨盆关节和韧带在松弛激素下变得松弛。此关节运动增加。松弛后使骶髂锁闭机制失去效果,导致更大的旋转,可能也使骨盆直径在分娩时发生变化,损害的锁闭机制将生育压力转移给韧带,常在怀孕后有骶髂的损伤。<ref>[https://www.360kuai.com/pc/940b51e3fd2f43b93?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 骶髂关节的详细解剖图解] </ref>
{{#iDisplay:r053556te8b | 560 | 390 | qq }} {{#iDisplay:t3009kjq562 | 560 | 390 | qq }}
{{#iDisplay:u0536kwrmy6 | 560 | 390 | qq }} {{#iDisplay:q0526vnjxuo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